賈文劍 孫紅霞
近年多數(shù)學者支持“內皮損傷反應學說”,認定冠心病常見易患因素(如:性別、年齡、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抽煙等)最終都損傷動脈內膜,而粥樣硬化病變的形成是動脈對內膜損傷作出炎性反應-纖維增生性反應的結果。若能控制、調節(jié)炎性反應因子,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或減少狹窄的發(fā)生。CRP是反映機體炎性反應的敏感指標,他汀類藥不僅有調脂作用,而且有對抗炎性反應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觀察辛伐他汀對CRP的影響。
1.1 觀察對象 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行冠狀動脈造影明確冠心病診斷且均未行PCI手術治療者,血脂在正常范圍內,年齡45~75歲。對血壓、血糖控制未達標,有嚴重肝、腎疾病者除外。
1.2 藥品 辛伐他汀10 mg
1.3 治療方案 對照組:阿司匹林0.1次/d,良好控制血壓、血糖、戒煙,患者不用任何調脂藥;治療組:治療藥物除同對照組外,每晚口服辛伐他汀20 mg。兩組治療療程均為8周,所有入選患者于試驗前、治療后4、8周行靜脈血血清CRP濃度測定,CRP試劑由北京科新治療試劑開發(fā)中心提供,正常值12<mg/L。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以t檢驗比較兩組CRP水平。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冠心病患者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后4、8周CRP水平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4、8周CRP水平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4、8周CRP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
CRP是人體肝臟合成的一種急性期反應蛋白,正常情況下以微量形式(平均3.5 mg/l)存在于健康人血漿中。CRP是反映機體炎性反應的敏感指標,通過CRP監(jiān)測,可以反映心血管事件是否存在及其嚴重程度。有研究發(fā)現(xiàn),CRP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AS)斑塊破裂,誘發(fā)局部血栓形成,引起病變血管的進一步狹窄及至閉塞[1]。大規(guī)模的臨床研究表明,他汀類調脂藥物具有“多態(tài)性”效應[2、3],除有明顯的調血脂作用外,還具有非調脂作用,能降低血漿C-反應蛋白,減輕動脈粥樣硬化過程的炎性反應,對冠心病的預后有一定的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冠心病在經(jīng)過辛伐他汀治療8周后,治療組血漿的CRP濃度明顯降低(P<0.01),提示辛伐他汀有抗炎作用。
[1]Blake GJ,Ridker OM.Novel clinical markers of vascular wall inflammation.Cire Res,2006,89:763-771.
[2]Wemer N,Nickening G,Laufs U.Pleiotropic effects ofHMG-CoA reductas inhibitors,Basic Res Cardiol,2008,97:105-116.
[3]Len P,Russell P,F(xiàn)rank K,et al.Elevated C-reactive protein values and atherosclerosis in sudden coronary death.Circulation,2008,105:2013-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