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承鈞
1930年,25歲的青年詩人臧克家報考國立青島大學(今山東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國文系主任聞一多出了兩道作文題:一是“你為什么投考青島大學”,二是“生活雜感”。兩題任選其一,而臧克家卻把兩題都做了。
他寫的《生活雜感》只有三句話:“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作幻光,誰便沉入了無邊的苦海!”這獨具異彩的三句話“雜感”,短小精悍卻極富哲理,立即打動了主考官聞一多,聞一多吟誦再三拍案叫絕,破例給了他98分的高分。
結(jié)果,雖然臧克家數(shù)學考試吃了“零蛋”,還是被青島大學文學院破格錄取了。其實當年聞一多報考清華時,也是因作文過于優(yōu)異(其他科目平平)被主考老師賞識而破格錄取的,聞先生對臧克家恐怕也有“惺惺相惜”的心理吧。臧克家因此成為聞一多的高足愛徒,與另一詩人陳夢家合稱“聞門二家”。
(馮 馨摘自《羊城晚報》2010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