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祥俠,江艦艇
?
浸根處理對干旱地造林苗木成活率的影響
沈祥俠,江艦艇
(鄭州市農(nóng)林科學研究所,河南 410006)
干旱地區(qū)造林前苗木根系水浸泡處理是直接影響其成活率的一個重要因素,輕視或忽略將直接導致造林成功與否。通過實踐證明,簡單的前期苗木根系是浸泡處理,是大幅度提高苗木成活率的關鍵步驟,特別是在干旱地帶的造林工程,對苗木的成活率、生長狀況等都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技術措施。
銀杏;五角楓;黃櫨;干旱;根系;浸泡
干旱地造林過程中,銀杏、五角楓、黃櫨裸根栽植成本低,成活率也低,通過栽植前對根系進行浸泡處理,將能大大提高造林效果,節(jié)約成本。因此,對苗木水浸泡方法的摸索,在干旱地造林工作中具有理論和現(xiàn)實指導意義。
2008年3月在鄭州新密市白寨鎮(zhèn)西南水源涵養(yǎng)林銀杏、五角楓、黃櫨栽植區(qū)各選擇300 m2作為試驗小區(qū),每小區(qū)均選擇通過水浸泡處理和未經(jīng)過水浸泡處理的苗木各一半栽植,1年后,統(tǒng)計不同處理方法苗木成活率及生長狀況,得出結(jié)論。
選擇銀杏、五角楓、黃櫨規(guī)格一致、苗木健壯、根系無損傷、無病害植株各100株,其中,每個品種均分為1個處理、1個對照,并做好標記。
對銀杏、五角楓、黃櫨各一分為二,分別進行不同的處理。
水浸泡處理:挖200 cm×100 cm×50 cm水池1處,水坑底部放置較厚的塑料薄膜,以確保水池內(nèi)水能保持24 h以上。把50株需要處理的苗木放入水坑中,使水能夠完全浸泡住苗木根部,浸泡24 h。
對比:苗木運抵后,不經(jīng)過水浸泡處理,立即栽植、澆水。
銀杏、三角楓、黃櫨的栽植密度為1.5 m×2.0 m,栽植穴大小為50 cm×50 cm×50 cm,每個試驗小方為300 m2。定植后,澆透水1次。
進行試驗數(shù)據(jù)調(diào)查前,各樹種、苗木的管理方法一致:澆透水3次,封土2次,除草3次,以及病蟲害防治等。
2009年4月對試驗小區(qū)進行成活率統(tǒng)計,分析浸泡處理對苗木成活率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表明,經(jīng)過浸泡處理的苗木成活率,銀杏增加了32%、黃櫨增加了38%、五角楓增加了12%。結(jié)果表明,苗木浸泡處理在干旱地造林中能大幅度的提高栽植成活率(見表1)。
表1 苗木成活率影響
2009年10月對試驗小區(qū)苗木新梢生長量進行調(diào)查,分析浸泡處理對苗木生長量的影響。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經(jīng)過處理的苗木生長量相對都有顯著增加,其中銀杏、黃櫨新梢相比對照增幅達到113%、111%,增加效果顯著,五角楓新梢相比對照也增加了21%。因此,經(jīng)過浸泡處理能夠大幅度提高苗木的生長量,使造林效果得到顯著增加(見表2)。
表2 苗木生長量影響
水浸泡處理對提高銀杏、黃櫨、五角楓干旱地造林成活率有顯著效果,比對照分別增加了32%、38%、12%,試驗區(qū)域的苗木栽植成活率分別達到了94%、92%、96%,同時,經(jīng)過處理的銀杏、黃櫨年生長量增幅可達110%以上,是對照年生長量的2倍以上,五角楓也達到21%的增長。
苗木水浸泡處理試驗的結(jié)果表明,浸泡處理方法不僅能提高干旱地銀杏、黃櫨、五角楓造林成活率,對后期生長也有很大提高,苗木提前成形,樹木生長量達到苗圃地生長標準,而且成本低廉、效果顯著、推廣簡單等,因此,在干旱地銀杏、黃櫨、五角楓等樹種造林過程中,重視栽植前苗木水浸泡24 h的處理手段,將對造林成活率及后期生長規(guī)模、樹體恢復起到關鍵性作用,大面積推廣、嚴格應用將降低干旱地造林成本、解決栽植成活率低等瓶頸問題。
S725.79
B
1003-2630(2010)04-0042-02
2010-11-26
(責任編輯:王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