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春,史方敏,陳孝強,袁小龍
(1.浙江國際海運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舟山 316021;2.舟山市海事局,浙江 舟山 316000;3.上海海事局,上海 200086)
2008年7月14日至18日,交通運輸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在舟山聯(lián)合召開寧波-舟山港總體規(guī)劃審查會。規(guī)劃定性寧波-舟山港是我國沿海主要港口,長江三角洲地區(qū)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是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資中轉和外貿集裝箱運輸為主的現(xiàn)代化、多功能的綜合性港口[1]。目前兩港區(qū)的具體職能部門基本上仍各司其職,寧波-舟山港船舶事故預防、處理、應急和搜救體系[2]等也基本上各自獨立運作,這給規(guī)劃后的寧波-舟山港水域船舶事故應急帶來一定的不便。此外,寧波-舟山港水域航道復雜,島嶼眾多;船舶通航密度大;小型船舶、漁船航行干擾大;氣象水文條件季節(jié)性變化惡劣,船舶事故發(fā)生概率大?;谝陨戏治?對該港水域船舶事故應急模式進行研究,建立適合港口一體化進程的應急模式是非常必要的,這對寧波-舟山港水域船舶發(fā)生事故后能快速做出反應,減少經濟損失有著重要的意義。
隨著 “十一五”期間浙江將加快推進寧波-舟山港一體化進程以及港口資源整合,寧波-舟山港大型船舶進出的主要航道逐漸飽和,船舶交通流日益增加,船舶事故居高不下,經濟損失巨大。表1為近幾年寧波-舟山港 (2006年以前為兩港累加數(shù)量)水域船舶事故統(tǒng)計[3]。
表1 寧波-舟山港海事統(tǒng)計表
1.2.1 事故應急體系現(xiàn)狀特征
目前,寧波港和舟山港船舶事故應急體系是根據 《寧波市海上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和 《舟山市海上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預案》規(guī)定的職責,結合海上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行動的實際需要,各自獨立承擔著海上突發(fā)事件的應急援救、支持保障和善后處理等相關工作,應急組織機構如圖1所示。
圖1 應急組織機構圖
現(xiàn)有海上應急體系模式如下:
(1)兩港應急機構行政上無隸屬關系,分別受當?shù)厝嗣裾I導,并接受浙江省搜救中心的業(yè)務指導;
(2)各自獨立配置和使用相關的應急資源,包括應急設備、力量和資金等;
(3)存在著較多的應急行動合作關系。
1.2.2 船舶事故應急案例分析
由于寧波與舟山本島之間分布有大量的碼頭和錨地、航道眾多、船舶流量大,不僅航行有進出寧波、舟山港的各類船舶,還存在著大量從事島與島之間運輸?shù)拇?進出港漁船眾多,各船航線多有交叉,航行干擾大,造成該水域內海上事故多發(fā)。2009年6月至12月的半年中發(fā)生在舟山水域的影響較大的船舶事故就有14例。下面就這14例事故中的3例進行舉例分析:
(1)2009年11月1日凌晨,伊朗籍貨輪“ZOORIK”在長江口外嵊泗綠華山北錨地走錨,觸礁擱淺,船體中部斷裂,事故現(xiàn)場海面及岸邊出現(xiàn)不少油污帶;
(2)2009年8月22日23時,在金塘島北約6海里處發(fā)生兩船碰撞事故;
(3)2009年7月1日凌晨4時左右,運砂船“浙普01196”在螞蟻島西3.5n mile處與香港籍散貨船 “BEILUN SEAL”發(fā)生碰撞事故,碰撞后 “浙普01196”側翻倒扣在海面上,船上5人全部落水,其中1人獲救,4人下落不明。
通過對海事相關部門的走訪,資料收集,以及根據在舟山海事局網站上陳述的事故應急實施過程。得出這3起船舶事故,應急體系實施過程中貨輪 “ZOORIK”事故是浙江海事局成立溢油現(xiàn)場應急指揮組,由舟山海事局具體實施應急行動,下設應急協(xié)調組、監(jiān)視巡查小組、圍控、回收小組、事故調查組、現(xiàn)場警戒小組、信息 (后勤)組等六個應急小組;第2起事故的應急行動是在舟山海事局應急指揮分中心的指揮下實施救援行動的;“浙普01196”和散貨船 “BEILUN SEAL” 的碰撞事故是在浙江海事局統(tǒng)一協(xié)調下,由舟山、寧波兩個海事部門組織現(xiàn)場搜救行動。
通過以上3起船舶事故應急的實施和搜救行動的落實來看,船舶事故在舟山-寧波港水域發(fā)生后,基本上還是按照兩地行政區(qū)域劃分來進行事故處理的。各自比較獨立的承擔著應急體系的應急行動,包括應急設備的使用、應急力量的投入等;應急組織機構設立不完備和協(xié)調性不夠;應急體系中兩港的應急機構行政上相互分割,只是由浙江海事局來協(xié)調兩地海事局行動,而沒有成立行政上相統(tǒng)一的唯一機構。應急反應體系的組織機構必須完備,機構設置必須齊全,相互的協(xié)調性必須統(tǒng)一指揮,這樣才能保證船舶事故發(fā)生后及時可行地采取應急行動,保證事故損失降到最低。
在建立寧波-舟山港船舶事故應急體系時,應注意以下幾點原則:
(1)應急組織機構能對寧波-舟山港應急行動進行統(tǒng)一的協(xié)調和管理;
(2)能對寧波-舟山港應急行動做出快速集成的反應;
(3)應急體系的建立應根據應急需求和特點,與當?shù)亟洕透劭诎l(fā)展相適應;
(4)海上人命救助遵循無償救助原則,而海上突發(fā)事件應急是一種政府行為。
為了迅速有效地采取應急措施,有必要針對可能的事故制定合理而科學的應急計劃。由于應急時涉及到許多方面和因素,所以應把應急計劃作為一個系統(tǒng)來做。應急反應體系一般包括:應急組織機構、應急反應程序、應急行動、應急資源四個方面[4],如圖2所示。
圖2 應急反應體系圖
3.1.1 事故等級的劃分
由于事故發(fā)生的頻率、危險程度不同,可能會出現(xiàn)為了防止小事故而動員過多的人力和物力,從而導致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或者由于對事故估計不足,應急的力度不夠,導致出現(xiàn)事故無法控制的局面,使危險進一步擴大兩種情況。為了防止這兩種不利的情況的出現(xiàn),可以按事故的危險程度劃分不同的等級,在相應的等級上建立相應的應急機構。事故等級的劃分可以按事故發(fā)生的頻率、溢出量的大小、可能的危險程度、經濟損失的大小等不同的方法來劃分。在這里分為:一般事故、大事故、特大事故三個不同的等級 (如表2所示)。在這個基礎上,針對不同的事故等級可能需的要應急人員和設備、器材來確定和設置應急機構。
表2 事故分級表
3.1.2 寧波-舟山港應急組織機構與權責
盡管寧波-舟山港港區(qū)有關海事救助等統(tǒng)一的相關機構尚未確定,對寧波-舟山港具體的應急機構還不能細化,但筆者建議寧波-舟山港應在浙江省人民政府的協(xié)調領導下,成立寧波-舟山港海上搜救中心,這樣寧波-舟山港發(fā)生較大船舶事故時,應急工作才能反應迅速,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資源,避免兩港區(qū)出現(xiàn)真空地帶和協(xié)調不暢等弊端。應急行動應受寧波-舟山港海上搜救中心統(tǒng)一領導。提出的應急組織機構如圖3所示。
中心的主要職責包括:負責統(tǒng)一部署、組織、協(xié)調和指揮搜救區(qū)域內的海上搜尋救助、防臺和污染事故預防及應急處理工作;組織力量積極參與跨區(qū)的重大海上事故的搜尋救助和污染事故應急工作。
圖3 應急組織機構圖
中心辦公室負責:處理中心日常事務;制定處置海上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做好海事應急的準備工作;制定搜救聯(lián)合訓練和演習計劃并組織實施;組織搜救培訓;負責海上搜救值班,組織、指揮和協(xié)調各方面力量處置海上突發(fā)事件;及時向市政府和上級職能部門報告事件及處置情況;新聞發(fā)布等。
各成員單位的主要職責:各成員單位應制定相應的應急計劃;確定與中心的聯(lián)系方式;組織本部門人員進行訓練和演習以及參加中心組織的演習。
針對船舶發(fā)生事故后應急的對象不同,分為船舶應急和岸上應急。
3.2.1 船舶應急流程圖
船舶事故應急過程中,往往發(fā)生事故的船舶是處于被動地位的,但人員傷亡、經濟財產的損失程度和船舶是否采取及時有效的應急行動有直接的關系。船舶一旦發(fā)生事故,首先應該及時報告和對船舶事故的嚴重程度和類別進行有效的評估,評估船舶事故可能出現(xiàn)的一系列后果,積極做好各項應急措施,減少損失,船舶應急的流程圖如圖4所示。
圖4 船舶應急流程圖
3.2.2 岸上應急流程圖
船舶事故應急過程中,岸上應該把自己積極地置于主動地位,當接到船舶事故報告后,應馬上給予確認,并與船舶建立有效聯(lián)系,并把事件報告相關部門,組織專家組對事故進行分析評估,根據和船舶的實時跟蹤信息不斷完善評估結果,同時做好積極的救援和全面的應急方案,調動人力、物力實施應急措施。由于是在港口水域,岸方能否采取積極、正確有效的應急措施決定了船舶事故帶來影響的程度,岸上應急的流程圖如圖5所示。
港口水域船舶事故的分析和控制一直是國際海事安全領域研究的一個熱點課題。本文通過對寧波-舟山港水域船舶事故的實況調查和分析,結合港口的實際情況,提出了適合港口一體化建設發(fā)展的港口水域船舶事故應急體系模式。本文的研究結果是基于對歷年兩港區(qū)船舶事故的分析和結合該港目前實際狀況及規(guī)劃而得到的。隨著寧波-舟山港的發(fā)展,港口資源的整合,及兩地政府和有關部門合作的加強及部分職能部門的合并,寧波-舟山港水域船舶事故應急體系必將進一步變化,所以深入研究和實時研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圖5 岸上應急流程圖
[1]羅俊峰,李賢良.寧波-舟山港總體規(guī)劃通過評審[N].中國交通報,2008-07-24(01).
[2]周江華.寧波舟山港海上搜救體系模式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理工版,2008,21(1):126-130.
[3]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中國水上交通事故年報2002-2007[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4]袁小龍.洋山深水港水域船舶碰撞事故預防與應急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