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妍妍
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寫作與閱讀不是件容易的事,寇寶剛卻把它們?nèi)谌氲搅俗约旱纳钪?。他說,作為一個寫作者和閱讀者有著無比的快樂。同時,他也觀看和收藏,對于收藏,他又能超然物外,持續(xù)著昂貴的情感投入。
走進寇寶剛的書房似乎進入了一個文化叢林,四處書籍,滿地漢磚,這是他每日浸泡之處,也是支撐他深邃思想和開闊眼界的根基。采訪就從書籍與漢磚聊起。
“陶罐留存下來的是還原生活的細節(jié)和歷史的記憶,從中觸摸到的是藏匿在歷史深處的溫度?!边@是寇寶剛博客里的一句話。在寇寶剛的眼里,陶是與人類生命相伴的器物,甚至可以說是陶養(yǎng)育了人類的童年,它是遙遠時代文明的標志。
寇寶剛說,對陶的收藏是無意的,10多年前,很偶然發(fā)現(xiàn)許昌有周日古玩交易場所,去那里閑逛,被陶古樸、天然的韻味所吸引,心底不禁一顫,一問價錢,漢罐15塊錢一個,又是一顫,驚人的便宜。半年時間里,寶剛見陶罐就買,奇形怪狀,有100多個,直到多得家里無法存放。他常自嘲說,收藏的不是陶罐,是藝術(shù)的源頭。
古人在陶的制作過程中,以瑰麗的想象,賦予器物獨特的形制,達到了后人無法超越的高度。陶有渾然天成的品性,泥里來,土里去,本真、質(zhì)樸。又有極強的可塑性,隨心賦形,淬火彌堅。也許只有與陶具有相同品性的人才會如此懂陶。
陶罐的收集,對于寇寶剛來說,只是收藏的初級階段,后來他又轉(zhuǎn)向了畫像磚的收藏,這是更有難度、更需要耐力和眼力的收藏。畫像磚盛行于漢代,是我國古代遺留下來的主要藝術(shù)形式之一。畫像磚取材豐富,大多表現(xiàn)生活場景、神話故事、宴飲樂舞、車馬出行、狩獵等。漢磚上,描繪的是古人生活與心靈的圖式,??痰氖桥c先人對話的路徑。“畫像磚專門為墓室而造,漢時厚葬成風,一個小小的墓室,搭建成一個生活的空間,把那些失去生命的魂靈,寄存到了一個華麗的環(huán)境中,畫像磚承載的是對逝去生命的祈禱和祝福?!笨軐殑傉f。他獨具慧眼地觀賞并收藏著,以自己的文化積淀來掂量、審視、品味著一個個文明的傳奇。10年下來,他收藏的畫像磚竟比許昌博物館里的品種還要多,收集的這些歷史碎片,因?qū)殑偟亩枚r活靈動,寶剛也因它們多了份古樸、厚重。
讀書對于寇寶剛來說,是一種心理的需要,更是一種享受。起初,對文字的喜愛是受一位高中同學的影響。那是“文革”后期,由于“評法批儒”的需要,經(jīng)史子集陸續(xù)公開出版。那位同學對先賢大儒有刻骨的喜愛,天天手不釋卷,他也就跟著看了起來。雖說那時的讀書,連囫圇吞棗也說不上,但耳濡目染,還是沾了點文氣??軐殑傉f:“那時候上學不考試,但大家都有很強的求知欲,是真正的素質(zhì)教育。應試教育的殘酷是對學習能力的扼殺,而有價值的學習是從讀書開始,并不是強迫的背誦和演算?!蹦菚r的讀書經(jīng)歷是他一生的財富,自由而貪婪地汲取著知識的營養(yǎng),完成了虛弱時期的“惡補”??軐殑偟臅裆虾苌儆袝r尚流行的書,雖然那類書現(xiàn)在占據(jù)了書店的顯眼位置?!坝行档谜洳?有些書網(wǎng)上瀏覽即可?!笨軐殑傉f。
文由心生,文字最能流露一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寇寶剛鐘愛的文體是散文。
他的文字從時間上可劃分可分兩種,一種是以童年往事為主,夾雜一些游記。這些文字的整體特點是空靈、細膩、拙樸。
“奶奶的灰粗布褲腰帶系住龍頭的時候,春天已過去了一大截。其實,樹還裝死的時候,忽兒就有幾絲風癢癢地吹來。最先吹開的是楊穗兒,蓬蓬勃勃像毛毛蟲,各家搶著往雞窩里墊。最動聽的是母雞下蛋后咯咯噠噠的叫聲。”散文《草色遙看近卻無》的開頭,以拙樸、自然的文風,打破常規(guī)的春天描述,給讀者吹來一陣清新之風?!笆窕ㄩ_了一樹,落了一地,揀公花掐了一捧,撒得到處紅紅艷艷。南瓜花黃燦燦的,從喇叭里吹出絲絲的粉甜,招惹蜜蜂嗡嗡顫顫,蝴蝶翩翩。貓和狗都不敢近前,遠遠的,瞪大眼臥那兒看稀罕?!鄙⑽摹抖宋绲臍庀ⅰ芬院⒆拥囊暯求w察著季節(jié)的變化,充滿對生活的熱愛。
另一種是書評和解讀陶器收藏之類的文章,作者隱去了清新明快,多了理性與思索。在《漢代的動物陶塑》中,他認為,“漢代陶塑的精神氣度是無法模仿的。一些陶塑出土時就已殘損,可是它的氣勢仍在。好事者總想把缺失部分給補上,以期完整。同樣的一捧土,任憑如何的搓揉,仍然是土?!闭劦教召?他在文章里發(fā)出了一連串的提問:“是誰捏制了它,燒造了它,它的主人又是誰,都已灰飛煙滅,無跡可求,無人知曉。如果不是一個偶然,它仍埋在地下,以它的泥土之軀,永遠站在土的深處,昏天黑地,在沒有時間和空間中守候和等待。守候的是早已朽爛的主人,等待的又是一個無目標的空望?!彼陨蜁r空感詮釋這些冰冷、麻木遲鈍的陶俑。
寇寶剛在不同的文體中,追求不同的語言風格,形成了兩套語言模式。散文是感覺化的語言,簡樸里有種笨和澀。這正好表達了作者苦難背景下童年的燦爛。評論是理性的評判,具有概括力和張力的語言,增強了評論的可讀性??軐殑傉f,天天都在寫字,有時寫在紙上,有時寫在心里。往后還要寫下去,生怕被淹沒到字海里,成為垃圾的寄生物。于是就警醒和告誡自己,在語言的飛舞和狂歡中,讓文字帶上體溫和情思,去真誠地表達。
河南電業(yè):“這件陶,如飲酒,必是飛馳沙場的將士,如盥洗,必是滿身血腥的屠夫,柔弱之人是不敢觸動的,承受不了它的豪邁雄闊?!惫盘赵谀墓P下被賦予了靈性,古陶對您生活上有無影響?
古陶對自己的審美是警醒,時刻提防感覺的遲鈍與審美能力的退化。古陶就是美學意義上美的標本。
河南電業(yè):拜讀過您的很多文章,許多語句看似隨意卻富有韻味與哲理,除飽讀詩書外,是否與您的人生經(jīng)歷也有關(guān)?
文章非關(guān)學問,語言皆從心底流出。有什么樣的品性,就會有什么樣的文字。經(jīng)歷會影響文字的品質(zhì),尤其童年經(jīng)歷成了文字的底色。
河南電業(yè):您的生活態(tài)度,處世哲學是?
抱的是隨遇而安的態(tài)度,看上不大積極,但是像蘆葦,柔弱中有堅韌,永遠都不會倒伏。我沒有處世哲學。至今也沒有一種哲學能抵擋生命路程面臨的所有問題,最有用的還是隨遇而安。
河南電業(yè):在您看來什么樣的書可稱之為好書?讀書方法上有哪些建議?
成為經(jīng)典的書是好書,但不一定都喜歡。不喜歡也要看,即便不看,也會在心里記掛著。這是經(jīng)典的魅力。讀書有兩種,功利性和非功利性。我是清風吹書的讀法,往往讀過就忘了,只顧滿足精神需求,無法可循。
河南電業(yè):您欣賞的學者或作家?
這可能會是一串很長的名單。我對很多學者和作家都敬仰和欣賞。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不喜歡什么樣的學者和作家,這也是一個標桿。
河南電業(yè):在文學邊緣化的時代,在您的生活中文學占據(jù)什么位置?
核心位置。文學是自己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如果把這一部分舍棄掉,生命就成了一個空殼??偸窃诮箲]之中,是寫作和閱讀的焦慮。常常為沒有更好的語言方式焦慮,為不能按照計劃去看想看的書焦慮。這是永遠無法驅(qū)遣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