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莉(浙江永康市婦女兒童醫(yī)院,永康市 321300)
隨著現代化技術在中藥制備工藝上的應用,中藥注射劑品種迅速增加,臨床應用也日漸普遍。與此同時,中藥注射劑使用過程中也產生了許多不良反應或藥源性疾病,臨床上屢見中藥注射劑致藥源性水腫的報道。為了探討中藥注射劑致藥源性水腫病例的特點和規(guī)律,筆者對1994~2007年國內醫(yī)藥期刊報道的61例中藥注射劑致藥源性水腫病例進行分析,旨在為臨床合理使用中藥注射劑提供參考。
檢索中國醫(yī)院數字圖書館CHKD期刊知識庫,并查閱源文獻,對1994~2007年收載的中文醫(yī)藥衛(wèi)生期刊,以“致水腫”、“水腫”、“藥源性”等為關鍵詞檢索,從中篩選中藥注射劑致藥源性水腫文獻49篇,共計61例(剔除綜合性分析文獻及綜述、重復報道文獻等)。自行建立數據庫,對所收集的報告進行整理、分析。
61例病例中,男性31例,女性30例;年齡16個月~78歲。其具體性別、年齡分布情況見表1。
61例中出現水腫反應最快的為1 min,最慢的為4 d。其中,0~10 min的25例(占41.0%),11~30 min的19例(占31.1%),31 min~1 h的7例(占11.5%),1~24 h的5例(占8.2%),24 h以上的5例(占8.2%)。
表1 發(fā)生ADR患者的性別和年齡分布情況((n%))Tab 1 Distribution of patients’age and sex in ADR cases((n%))
61例中的給藥途徑分布情況如下:靜脈滴注55例(占90.2%),靜脈注射5例(占8.2%),肌肉注射1例(占1.6%)。
根據水腫發(fā)生部位(個別藥物致多個部位發(fā)生水腫,所以按部位分有68例/次)分類的分布情況如下:喉頭水腫33例(占54.1%),眼部水腫(包括眼瞼、角膜水腫等)21例(占34.4%),頭面部水腫(包括口唇、顏面部水腫等)8例(占13.1%),四肢水腫4例(占6.6%),全身水腫和腦水腫各1例(各占1.6%),
發(fā)生61例水腫的藥品共涉及23種中藥注射劑(包括注射液和注射用滅菌粉末),其中以清開靈注射液致藥源性水腫為最多,有11例(占18.0%);其次是雙黃連注射液或注射用滅菌粉末,有9例(占14.8%)。引起藥源性水腫的藥物分布及構成比見表2。
表2 引起藥源性水腫的藥物分布及構成比Tab 2 Distribution and constituent ratios of drug-inducing diseases
61例中藥注射劑致藥源性水腫的病例中,男性31例,女性30例,年齡分布情況符合人群正態(tài)分布,無性別年齡差異。
61例中在30 min以內出現的藥源性水腫有44例,占72.1%,說明中藥注射劑致藥源性水腫與用藥至出現反應的時間有相當密切的關系。建議臨床使用中藥注射劑時應密切觀察患者用藥情況,一旦出現不良癥狀和體征應及時停藥、及時搶救,防止不良反應進一步發(fā)展。
61例中藥注射劑致藥源性水腫病例的給藥途徑主要集中在靜脈給藥途徑,共60例,占98.4%,這主要與多數中藥注射劑主要用于靜脈途徑給藥有關。其中有些中藥注射劑也可用于肌肉注射,但臨床醫(yī)師習慣上用靜脈途徑給藥。建議如果能用肌肉途徑給藥的盡量不要使用靜脈途徑給藥,因靜脈給藥途徑更容易引起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1]。中藥注射劑化學成分復雜,制備工藝有待完善,質量標準有待提高,有報道中藥注射劑引起的不良反應占所有中藥引起的不良反應的59.88%,且注射劑的不良反應最嚴重[2]。
61例中藥注射劑致藥源性水腫發(fā)生部位主要以喉頭水腫為最多,有33例,占54.1%;其次是眼部血管性水腫,有21例,占34.4%,與文獻報道喉頭水腫和眼部血管性水腫是中藥注射劑引起的常見變態(tài)反應[3]一致,如文獻報道了靜滴參芪扶正注射液致眼瞼水腫[4]、脈絡寧注射液致喉頭水腫[5]。臨床使用中藥注射劑過程中對這兩個部位應更加注意觀察。
從表2可以看出,61例藥源性水腫涉及中藥注射劑23種,所涉及中藥注射劑種類比較廣泛,其中清開靈注射液、雙黃連注射液或注射用雙黃連、魚腥草注射液、穿琥寧注射液或注射用穿琥寧、復方丹參注射液等引起藥源性水腫病例數排前5位,占總病例數的57.4%,應引起高度重視。
藥源性水腫機制[6]為:(1)藥物變態(tài)反應所致。變態(tài)反應一般表現為血管神經性水腫、喉頭水腫等,與劑量無關,而與藥物制劑中的致敏成分有關,如復方丹參注射液中的丹參酮與酚性結晶體作為半抗原與血漿蛋白結合,形成致敏源,與體內致敏性抗體在細胞表面融合發(fā)生反應,引起釋放組胺、血漿激肽、5-羥色胺、前列腺素等介質,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從而引起組織水腫[7]。(2)藥物影響腦脊液分泌與吸收所致。表現為顱內高壓,即出現腦水腫,如穿琥寧注射液致過敏反應伴腦水腫[8]。(3)藥物抑制肝細胞對蛋白質的合成,使血漿蛋白下降而致水腫。(4)腎毒性藥物引起腎組織損害或藥物結晶引起尿路閉塞所致。(5)藥物抑制心功能所致時常有心力衰竭的其他臨床表現;藥物引起內分泌失調所致時常有電解質代謝紊亂或高血壓等表現。
急性喉頭水腫往往發(fā)生在用藥后不久,也可發(fā)生在用藥后數天。應立即停藥,皮下注射腎上腺素,靜脈注射地塞米松,必要時采取吸氧、氣管切開等措施。藥源性水腫多為自限性,其發(fā)生率尚無明確統(tǒng)計,多數停藥數天后癥狀緩解,必要時可用利尿藥對癥治療,預后一般良好,極少死亡[9],但仍需掌握臨床特征,防止誤診和漏診,才能防止病情加重及惡化。
[1]高 菁,朱令元.1199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的統(tǒng)計分析[J].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2006,12(6):335.
[2]祝德秋,沈金芳.中藥不良反應現狀分析及應對策略[J].中國藥房,2004,15(6):359.
[3]丁玉峰.中藥注射劑引起的變態(tài)反應及其影響因素[J].華中醫(yī)學雜志,2007,31(4):244.
[4]王智勇,張久星,許世偉.參芪扶正注射液致嚴重呼吸困難及眼瞼水腫[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07,9(2):143.
[5]冷毓青.脈絡寧注射液致喉頭水腫1例[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7,18(4):932.
[6]胡少云,樓文勇.小兒藥源性水腫22例分析[J].中級醫(yī)刊,1995,30(10):25.
[7]張 俐.丹參注射劑靜滴致急性喉頭水腫1例[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06,15(6):372.
[8]李春鳳,王惠菊.穿琥寧注射液致過敏反應伴腦水腫[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01,3(3):197.
[9]趙國興,孟慶榮.藥源性顱內高壓征[J].中級醫(yī)刊,1994,29(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