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林語堂曾不斷暢想這樣的理想生活——娶一個日本女人做太太,找一個法國女人談戀愛,雇一個中國人當廚師,找一個英國管家料理家政。如果林語堂能活到現(xiàn)在,他的理想必定是娶一個越南姑娘做老婆。這樣他憧憬的一切就都能實現(xiàn)。
窘境: “窮二代”求偶難
“我一個農(nóng)民工,要家底沒家底,要長相沒長相,這輩子想要找個好姑娘,比登天還難!”現(xiàn)在找對象都講條件,身高1米66、僅有初中文憑的林洪認真掂量著自己的實際狀況,不免心生哀怨。
25歲的林洪,自稱是“窮二代”,從17歲開始, 來自四川農(nóng)村的他就隨父母輾轉(zhuǎn)在北京、廣州、重慶等地打工,嘗盡了生活的艱辛,好不容易存夠了一萬多元錢,就為能找個媳婦早日安家?,F(xiàn)在,他獨自在重慶的一個工地上做雜工,月收入不到2000元。
為找媳婦,林洪曾辭去了好端端的自行車廠工作,專門去女工多的電子廠應聘??墒?看對眼的姑娘一聽他家在農(nóng)村,就不搭理他了。家里的親戚也給他介紹過兩個對象,可到了見面的時候,對方一看他五短身材,還干巴黑瘦的,就改口稱自己已經(jīng)有男朋友了。
姑娘家找對象,考慮外貌,考慮工作,還要考慮家庭條件。看起來并不算過分的條件,讓林洪很郁悶??墒侵灰胰送娫?父母總會催著他快點結(jié)婚,林洪開始有些談婚色變了,“找個好媳婦太難了!也難怪,我其貌不揚,家里沒錢,好姑娘哪個愿意跟我?”經(jīng)過了一次又一次難堪的相親經(jīng)歷,林洪在萬般無奈之下,開始郁郁寡歡,變得自卑、沉默。
生機: 算筆娶妻賬
一次偶然的機會,林洪聽人說起在越南“娶老婆”的經(jīng)歷,這激起了他的強烈興趣。經(jīng)過多方打聽,林洪發(fā)現(xiàn)身邊竟有不少人打起了這個主意。他還從網(wǎng)上得知,越南姑娘多,還漂亮,主要是嫁人后“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還自帶保姆功能”。最關(guān)鍵的是,在越南,工薪族的平均收入是100萬越南盾,相當于人民幣500元左右。林洪月收入2000元,在越南當?shù)乜梢运愕蒙鲜且粋€大款了。
“太好了,我也要去越南撈個洋媳婦!” 對找老婆已經(jīng)絕望的林洪突然看到了一絲希望。平時連咸菜都省著吃的他,咬牙拿出了自己一個月的生活費——整整300元,辦了護照。
撫摸著被自己包裹了一層又一層的嶄新護照,林洪的眼神里透出渴望,“剩下的,就是找個翻譯,簽證出國了?!?/p>
善于精打細算的林洪給自己算了一筆賬:重慶至廣西的硬座火車票400至500元;從廣西坐車到越南胡志明市單程車票130元;在越南當?shù)貓蠹埖谴蟀嬲骰閱⑹?0元(據(jù)說登報后就像國內(nèi)大款征婚一樣,應征者如云);找翻譯,吃住在翻譯家花費500元。如果一切順利,來回一趟,只需2000元,自己就能討到一個乖巧的媳婦。這些花費比娶個中國老婆要少多了!
自信: 民工變大款
在中介的安排下,林洪順利地來到了越南,并在當?shù)氐膱蠹埳峡隽私挥褑⑹?。隨后的幾天,林洪果真迎來了一個又一個“應征”的當?shù)嘏ⅰ?/p>
越南經(jīng)濟水平欠發(fā)達,從女孩們的表情和語言里,林洪清楚地感覺到當?shù)嘏⑾爰迋€老外的念頭十分強烈。這些女孩不僅沒有嫌棄他的長相,反而都對他很有好感——內(nèi)心狂喜的林洪有些不敢相信,他不斷地提醒自己,“別慌,我就是大款,我就是老外?!?/p>
這些女孩中,不乏年輕漂亮的。林洪挑選了幾個女孩進一步接觸。比起相親,約會更讓林洪高興——在中國,請姑娘去咖啡館喝咖啡這種事,林洪根本想都不敢想;在越南,這竟然發(fā)生在了自己的身上,而且只花費了兩萬越南盾(折人民幣7元)。
越南的物價低得讓林洪真正找回了自信——打個車,10萬越南盾;吃頓海鮮大餐,只花費30萬越南盾……
林洪挽著女孩抬頭挺胸地走在越南大街上,這種感覺真是棒極了!更讓林洪沒想到的是:吃飯的時候,每一個越南女孩都會把他的飯先盛好、菜夾好,甚至連蝦殼也剝得好好的。這還不算完,還要看著他先動筷子吃,自己才開始吃。
“天吶,以前只是聽說,沒想到越南女孩真是這么好!”林洪由衷地贊嘆。
2009年年底,林洪從幾十名越南姑娘中選到了現(xiàn)在的老婆阿黎。第二次再去越南的時候,林洪和阿黎完成了婚事,在當?shù)厮痉◤d注冊登記,并且花1萬元人民幣擺了豐盛的80桌酒席。婚后,林洪和阿黎的生活非常幸福,阿黎很節(jié)儉,平時除了在家洗衣做飯打掃衛(wèi)生,還會到丈夫的工地上看看,順便練習練習中文。林洪提起阿黎總是贊不絕口,對阿黎呵護有加,阿黎對自己的中國老公也很滿意。要知道,并不是每個越南女孩都能找到這么好的外國老公。因為自己找了一個中國好老公,阿黎娘家在當?shù)匾菜汩L足了臉。
繁華的“越南新娘”經(jīng)濟
其實,像林洪這樣處于求偶窘境中的年輕人不在少數(shù)——數(shù)據(jù)顯示,當前出生于上世紀80年代以后,年齡在20歲至30歲之間的新生代農(nóng)民工,已是數(shù)量龐大的農(nóng)民工主體,人數(shù)達1億左右。他們從事的工作臟、累、苦,工資待遇普遍不高,風險系數(shù)大,很難獲得女孩的青睞。于是,近年來,越來越多在國內(nèi)找不到對象的男子,把眼光投向越南、緬甸和印尼等國家。許多人認為外國姑娘因經(jīng)濟貧困而養(yǎng)成溫順賢惠的性格,沒有本地女子那樣傲慢勢利,是更適合的妻子人選。
據(jù)了解,越南因長年戰(zhàn)亂,男女比例約3:5,有許多姑娘愿意外嫁他國。近年來,該國興起了一股“新娘經(jīng)濟”。在越南,有專門的“養(yǎng)媽”:在鄉(xiāng)下找些貌美、想遠嫁的姑娘,集中統(tǒng)一培訓儀表、修養(yǎng),然后專門介紹給外國男子。在很多婚介廣告中,“養(yǎng)媽”會作出種種保證——3個月內(nèi)娶回;絕不加價;一年內(nèi)跑掉賠一位等。為此,不少地方流行起專門的相親旅行團,6天行程,可以安排相親者與數(shù)十位姑娘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