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就是“立本求真”?!傲⒈尽闭Z出《中庸》“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和《論語》“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立本就是崇尚美德,追求至善?!扒笳妗保Z出陶行知“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求真,就是要認識世界,探索規(guī)律,崇尚科學,堅持真理,追求真、善、美。
追求本真就是使學生保持童心、養(yǎng)成善性、堅持真理、健康成長,就是釋放潛能、提高能力、實現(xiàn)理想、報效祖國、服務人民。追求本真是師生雙方平等的交流、視野的融合、心靈的對話、思想的交換、真樸人性的碰撞、科學價值觀的共鳴。
生物學有著其特有的學科特點,如何利用生物課堂這一主陣地滲透對學生的本真教育是所有生物老師的不懈追求。下面著重從生物課堂教學的角度,談談筆者在本真教育方面的一些做法,與同行切磋。
1 關注身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1.1 關注學生的亞健康
由于學業(yè)負擔和精神壓力的雙重擠壓,很多學生出現(xiàn)了“亞健康”癥狀,如肝功能異常和高中女生的婦科疾病月經不調、閉經等。生物老師具備教多的生理知識,對學生遇到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困惑要及時加以疏導。首先教師要動員他們多參加課外活動,不要犧牲活動時間來學習;其次可以創(chuàng)造相關的問題情境進行教學,比如合理膳食、人體的穩(wěn)態(tài)與健康、人類遺傳病等專題,讓學生多掌握一些生理和醫(yī)學常識,以便進行自我保護。
1.2 開展生命教育
如何讓青少年學會敬畏生命、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和欣賞生命呢?作為研究生命現(xiàn)象和規(guī)律的科學,生物學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和義不容辭的責任。例如在“生物與環(huán)境”教學中,教師可向學生描述生物之間多種多樣的關系,體驗到生物之間的和諧,思考如何與他人相處;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每利生物都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即使是那些稱之為害蟲的動物,它們也是食物鏈的環(huán)節(jié),如果把它們斬盡殺絕,就會影響其他生物,甚至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每個生命都有存在價值;人們現(xiàn)在看到的生物都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都是來之不易的。通過生動的講述和精彩的視頻,學生被深深吸引,敬畏生命的感情油然而生。
筆者還曾經上過一節(jié)以“甲流”為主線的“免疫調節(jié)”復習課,教學思路如圖1所示。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既培養(yǎng)了學生綜合運用的能力,也增加了他們對這些疾病的了解和防范能力,學會珍愛生命,關愛他人、關愛社會。
2 以人為本,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2.1 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形成探究意識
科學探究源于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新的生物情景與已有知識的沖突從而激起學生的探究意識。課堂上教師把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現(xiàn)象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比說:用鹽腌蘿卜、青菜一段時間后,壇子的水會變多,多出的水從哪里來?接著引導學生分析這個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讓學生提出問題,然后解決問題,這樣會使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并體驗到學習生物的樂趣。
2.2 創(chuàng)設活動情景,創(chuàng)造探究機會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不是全部教學活動都包含有探究要素,這就需要教師將教學內容進行變形或改造為科學探究過程,設計教學活動,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科學學習,合理開發(fā)和利用所需要的實踐資源和素材資源,盡可能為學生提供科學探究的機會。如對二次免疫更快更強的特點,學生一般都知道通過測定抗體的含量的方法來檢驗,但也容易形成錯誤的認識,認為只有體液免疫才有二次免疫,教師要求學生思考細胞免疫有沒有呢,有沒有什么方法可檢測出來呢。筆者在上課的時候把一條高考題進行了改編,讓學生自己設計皮膚移植實驗,找出一個結果檢測指標(統(tǒng)計移植皮膚脫落所需要的時間的長短)來直觀地反映出二次免疫的特點。
2.3 分析生物科學史,體驗探究過程
生物科學史是生物學家思維與智慧的結晶,不僅提供了相關的科學知識,而且蘊含豐富的科學思維,同時也對生物學發(fā)展的邏輯和社會歷史背景等重大問題做出評論。利用生物科學史的材料進行探究,是生物學理論課教學中進行探究式學習的良好鍥機。教師進行科學史的教育,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科學本質的把握,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鍥而不舍勇于為科學獻身的精神。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植物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等都是有關科學史的素材,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科學家的實驗有哪些巧妙之處和不足之處?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是怎樣的?如果我是科學家可以怎樣設計實驗來探究?
2.4 精心準備實驗課,提供探究舞臺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自然科學,生物實驗課,是進行探究式學習的重要領地。上好實驗課要求教師和學生都要精心準備,教師不僅要精心準備實驗材料,更要自己動手做預實驗,這樣才能心中有數。例如“酵母細胞的固定化”這個實驗中配制海藻酸鈉溶液是關鍵,海藻酸鈉的濃度直接關系到凝膠珠的形態(tài),事實上按照課本提供的濃度效果并不是最好,教師自己動手做了之后可以適當地改進,也可以配置幾種不同的濃度,讓學生自己去進行比較探究。學生要認真預習,熟悉儀器的使用方法、實驗的操作程序,這樣實驗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
3 聯(lián)系實際,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中,課程的重點往往放在生物學理論上,教學中也局限于對生物學事實和概念的記憶,學生難以去面對現(xiàn)實生活中與生物學相關的問題。教育家杜威早就指出:“教育即生活!”生物學科的特色就是與生產實際聯(lián)系較多,教師要教會學生學以致用,把知識轉化為能力,這樣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才會應付自如,隨心所欲。例如蔬菜、水果應該怎樣存放?傷口怎樣包扎?為什么要給花兒松土?怎樣去提高糧食產量?筆者所在學校還開設了校本課程,例如“走進葡萄酒”、“食品與人體健康”等選修課題,大大地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了實踐能力。試想一下,當學生喝著自己釀造的果酒、品嘗著自己制作的腐乳時,內心該是怎樣的一份喜悅和自豪?
4 著眼未來。滲透職業(yè)意識
隨著高中教育的普及,我國將有更多的高中畢業(yè)生直接進入社會工作,他們將面臨著擇業(yè)的問題,進入高校繼續(xù)深造的學生也面臨著專業(yè)的選擇。高考志愿的填報更多的是考慮了就業(yè)率、工資收入而忽視了學生的興趣愛好。高中生活是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職業(yè)意識的滲透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教材中開辟了“與生物相關的職業(yè)”欄目,提供了少量的職業(yè)信息概述,教師在此基礎上可適當補充,具體如下:教學中教師根據特定知識內容提供相關職業(yè)介紹,可以涵蓋生物學科學領域的多種職業(yè)群體,從普通的、貼近人們日常生活的自然保護宣傳員、農場主、伐木工人、護綠員,到需要基本專業(yè)技能或培訓的科學通訊員、動物飼養(yǎng)員、生物學教師、野外動物攝影師、馴獸師、藥劑師、護士、醫(yī)生,再到需具備較高層次科研能力的生化學家、遺傳咨詢師、法醫(yī)鑒定師、海洋生物學家等。這些職業(yè)照顧了不同層次的學生興趣與需求,有傳統(tǒng)職業(yè),也有新興職業(yè);有基礎性的職業(yè),也有科學前沿職業(yè);有輕松有趣的職業(yè),也有緊張嚴謹的職業(yè)。教學中教師可以學生為本,關注培養(yǎng)不同學生群體的職業(yè)興趣或定位。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資料的收集以及自己對社會的了解和對學生個性的了解向學生介紹從事特定職業(yè)所需要的基本職業(yè)目標,解釋職業(yè)的性質、工作地點、學位、技能要求以及職業(yè)準備時間等信息,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所喜歡的職業(yè)并及早準備。
總之,本真教育應以實現(xiàn)學生真實、真正的發(fā)展為起點和依據,以提高學生素質和學生的發(fā)展為核心,選擇對學生終身發(fā)展和社會需求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學科體系、學生發(fā)展、社會需求三者之間建立一種新的合理平衡,使三者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和協(xié)調,真正做到為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服務。
作為生物學科的老師,應彰顯生物學科特色,充分挖掘課程資源,教學中讓本真教育的理念如影隨形,為學生的發(fā)展真誠、真實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