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之美者,有云夢之芹。”早在戰(zhàn)國末,云夢澤的水芹以其白生生的莖、綠油油的葉、清淡淡的香、脆生生的味為秦相呂不韋所垂愛而編進了《呂氏春秋》。古往今來,水芹是歷代文人墨客所吟詠的蔬菜。當悠悠的春水慢慢變寬,水芹婀娜著纖長的身段,散發(fā)著清新氣味。它蓬生在水面細碎的葉片如同天上浮動的綠云,一朵一朵的,又似一幅色澤清雅的水墨。
印象當中,水芹只有臨近春節(jié)才能粉墨登場,平時菜市上的蔬菜繁多,很難覓見它的蹤影。水芹清雅翠綠,纖維較多,散發(fā)著清香味兒,淡淡的,若有似無。不妙的是,吃進嘴里,往往發(fā)出咕滋咕滋的聲響,讓矜持的女士常常不知所措,而水芹的那一點脆香又讓她們欲罷不能。
水芹又名水英、楚葵、野芹菜等。它與別的芹菜不同,必須在濕地里生長。水芹的根部碩大,是一團白莖,它的主稈是從白莖中生長出來的,整個兒浸在水中,浮在水面上的枝葉交織著青碧的一團。我們這兒的水芹都來自于茅山腳下的五墟村。這里沒有大面積的水域,高高低低的丘陵地,錯落的水田里稀疏地長著青青的麥苗兒,三三兩兩的水塘間或有溝渠相連。
多年以前,人們是舍不得拿出田來種水芹的,所有的水田都要種上水稻來填飽肚子。水芹只能種在淺淺的水塘或水溝里,像一塊塊碎了的綠色錦緞漂浮在村頭田邊。其實水芹是很潑的,只要給它一點水,它就能生根、發(fā)芽、開花。哪怕到冬天,霜把綠葉兒打黃了,藏在水里的莖還是那樣白生生的。居家過日子,一把水芹就是一盤菜,到了閑時,農人還會用它賺點錢補貼家用。
因為水芹經得住霜凍,又便于貯藏,養(yǎng)在水里,十天半個月都不打蔫。所以它就成了人們喜愛的年菜。年前,人們將它起出水面,用稻草一把把地扎好。有條件的人家把水芹運往城里,價格會高出許多。一般的人家只得挑上一擔走村入戶,村頭一吆喝,一頓飯的工夫就沒了。直到現(xiàn)在,這里的人賣水芹還是以把論價,從不斤斤計較。
青脆爽口的水芹,可炒、可拌,生熟食均可,是人們過年常吃的一種蔬菜。人們何以在過年的餐桌上對水芹情有獨鐘呢?年飯大都豐盛,餐餐都是雞鴨魚肉,膩得人倒胃。一盤翠綠又帶著清香的水芹讓人眼前陡然一亮,整個人神清氣爽,味蕾隨之紛紛盛開,迫不及待夾一筷在嘴巴里,脆嫩的汁液從齒頰間流過,素口素心,滋味無窮,難怪古人在二千多年前稱其為“菜之美者”呢。特別是水芹中含多種氨基酸、揮發(fā)油、水芹素等,它的根、莖、葉和籽都可以當藥用,不僅能保護肝臟,還能降血壓,這就讓人們更加青睞它了。
隨著過年食素的風靡,既食亦藥的水芹價格也在節(jié)節(jié)攀長。漸漸的,越來越多的五墟村人將水田改種水芹了。他們往水田里灌足了水,泥土稀軟稀軟的,水芹憋足了勁兒往上長。進了臘月門,村人就一筐筐地拖到菜場,一把把的水芹青枝綠葉,清香襲人,一節(jié)一節(jié)的莖仿佛還在冒著水氣……
這時候,一看到這種菜,濃濃的年味就撲面而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