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是什么
梅紹靜
日子是散落著泥土的小蒜和野蔥兒
是一根蘸著水搓好的麻繩
日子是四千個沉寂的黑夜
是驢馱上木桶中撞擊的水聲
日子是雨天吱吱響著的楊木門軸
忽明忽暗地轉動我疲憊的夢境
日子是一個含在嘴里止渴的青杏兒
是山塬上烈日下背麥人的剪影
日子是那密密的像把傘似的樹陰
正從我酸痛的胳膊上爬向地垅
日子是儲存清甜思緒的水罐兒
正倒出汗水和淚水來哽塞我的喉嚨
梅紹靜是位女詩人,她曾從北京到陜北高原插隊落戶,對陜北農(nóng)村生活的落后、閉塞、單調(diào)、貧窮有著刻骨銘心的體驗?!度兆邮鞘裁础愤@首詩雖然不長,卻把詩人心中那一段經(jīng)歷的苦澀與沉重都寫了出來。
首節(jié),作者將日子比成小蒜和野蔥兒,比成蘸水搓緊的麻繩,形象生動地揭示了那里生活的貧困。接著,作者又抓住陜北干旱缺水的特點,把日子比成黑夜中驢子馱水時桶里水的撞擊聲,使讀者眼前出現(xiàn)這樣一幅圖畫:土地干旱,一片枯黃,高原上曲折的山塬小路上,農(nóng)民趕著疲憊的毛驢走著,毛驢馱著的水桶中,響著水的撞擊聲。這樣的畫幅由于和“四千個沉寂的黑夜”連在一起,加重了詩句的凝重。作者插隊十年,這樣的畫面也看過十年,而陜北農(nóng)民缺水喝的狀況也延續(xù)了十年。這不能不讓讀者去想今天那里的情況有無改變。詩中又提及雨天吱吱響的楊木門軸,寫到為止渴而含在嘴里的青杏兒,寫到烈日下勞作的人。這些形象概括了陜北農(nóng)民生活的單調(diào),勞動的艱辛。當這些詩人熟悉的畫面一一展現(xiàn)時,她就再也無法抑制自己感情的沖動,于是詩中出現(xiàn)了作者的形象。那移動的樹陰,正代表著移動的時間,消逝的歲月;酸痛的胳膊,正象征著那一段艱辛的歲月,沉重的勞動。但那畢竟是詩人終生難忘的經(jīng)歷,那一片高原上留下了詩人美好的青春歲月,同那里淳樸的農(nóng)民,詩人也曾有過親切的交往。此時,詩的情感也達到高潮,在高原上流下的汗水和淚水,如今都化成了清甜的思緒,使詩人感情難抑,不由得喉嚨哽塞。而在這哽塞中出現(xiàn)于詩人心中的又是什么呢?應該是那高原上四千個日子,或者更擴展些,是高原上幾千年的生活。詩作就這樣,將陜北高原上農(nóng)民生活中最普通的事物,化成一個個含義深刻的意象,一步步將全詩的情感推向高潮,使有過這類似經(jīng)歷的一代知識青年讀來,會忍不住熱淚盈眶。
詩采取了陜北信天游的形式,兩句一節(jié),既整齊又錯落。兩小節(jié)一換韻,讀起來很富于音樂美。
[作者單位:山東萊陽柏林莊中心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