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褐斑方——菟絲祛斑湯
應(yīng)用:腎虧血虛引起的黃褐斑。
配方:生地、熟地各15克,女貞子、何首烏各12克,旱蓮草、白芍、當歸各10克,阿膠、枸杞子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滋腎養(yǎng)血,除斑。
◆斑禿方——苣勝子湯
應(yīng)用:肝腎虧虛、血虛失養(yǎng)引起的斑禿。
配方:苣勝子、黑芝麻、桑椹、川芎、酒當歸、甘草各9克,菟絲子、何首烏、白芍各12克,炒白術(shù)15克,木瓜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滋陰補血,烏須生發(fā)。
◆蕁麻疹方——抗蕁麻疹散
應(yīng)用:蕁麻疹。
配方:胡麻、苦參、山豆根、威靈仙、甘草各15克。
用法:上藥共研為細末,每次服10克,每日2次。
功效:祛風止癢。
◆失眠方——交泰丸
應(yīng)用:心火偏亢,心腎不交,怔忡,失眠。
配方:生川連15克,肉桂心1.5克。
用法:上藥研細,白蜜為丸。每服1.5~2.5克,空腹時用淡鹽水送服。
功效:交通心腎,清火安神。
◆痔瘡方——槐花消痔湯
應(yīng)用:痔瘡。
配方:槐花、槐角、滑石各15克,生地、銀花、當歸12克,黃柏、黃連、黃芩各10克,升麻、柴胡、枳殼各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活血止痛,逐淤消痔。
◆神經(jīng)官能癥方——明志湯
應(yīng)用:神經(jīng)官能癥(失眠為主)、神經(jīng)性頭痛、更年期綜合征(注:現(xiàn)已改稱圍絕經(jīng)期綜合征)。
組成:菊花25克,石決明、草決明各20克,遠志、蟬蛻、生牡蠣、川芎、蒺藜各15克,荷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飯后服。
功效:育陰潛陽,熄風,鎮(zhèn)志安神。
加減:悲傷欲哭,加百合25克,五味子10克;憂郁善慮,加菖蒲15克;失眠多夢,加夜交藤25克,焦山梔、蓮心各10克;潮熱少津,加丹皮10克,石斛5克;肢麻肌顫,加全蝎4.5克,天麻10克;驚而不安,加磁石25克,龍齒20克;急躁易怒,加代赭石25克;頭痛,加蔓荊子、僵蠶各10克;大便稀溏,去二決明、牡蠣,加蓮肉20克,山藥25克;食少納呆,加雞內(nèi)金、焦山楂各15克;惡心嘔吐,加蘆根25克;腹脹,加金鈴子15克。
◆白塞氏綜合征方——滋陰降火方
應(yīng)用:脾腎陰虛、虛火上炎引起的白塞氏綜合征。
配方:南沙參、北沙參、元參、花粉15克,金蓮花、石斛各12克,山萸肉、枸杞子、錦燈籠、丹皮、黃芪、馬藺子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滋陰降火。
注:白塞氏綜合征是一種血管炎性病,侵犯多器官,主要表現(xiàn)為反復(fù)口腔潰瘍及眼部、生殖器病變,也可出現(xiàn)關(guān)節(jié)病變等。
◆鼻出血方——止衄立效湯
應(yīng)用:肝火上炎,熱傷陽絡(luò)引起的鼻出血。
配方:生地24克,柏葉炭18克,生白芍15克,遼寧沙參、藕節(jié)各12克,犀角(另煎)、仙鶴草各9克,川軍炭、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清肝涼血。
加減:肺熱,加黃芩10克,元參18克,白茅根24克;虛甚,加西洋參9克。
◆鼻竇炎方——蒼耳子散加減
應(yīng)用:肺經(jīng)熱盛引起的鼻竇炎。
配方:白芷、薄荷各6克,辛夷花、蒼耳子、黃芩、菊花、連翹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
功效:清竅,祛風,散寒。
◆病毒性角膜炎方——聚星散
應(yīng)用:肝氣郁滯引起的病毒性角膜炎。
配方:防風、荊芥、谷精草、丹參、白芷、黨參、玄參、板藍根、大青葉各20克,柴胡15克,黃芪、海藻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清熱散風,化痰解毒,益氣養(yǎng)陰。
◆月經(jīng)不調(diào)方——開結(jié)湯
應(yīng)用:血虛肝郁引起的月經(jīng)不調(diào)。
配方:柴胡、續(xù)斷、神曲、甘草各3克,香附、川芎、丹皮各9克,白術(shù)15克,當歸、熟地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養(yǎng)血舒肝,理氣調(diào)經(jīng)。
◆梅尼埃病方——澤瀉湯
應(yīng)用:適用于痰飲內(nèi)停,清陽不得上升所致梅尼埃病(美尼爾氏綜合征),現(xiàn)也用于耳源性眩暈(癥狀為眩暈的同時有聽力減退、耳鳴等,病重者伴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汗,并可有眼球震顫)的治療。
配方:澤瀉40克,白術(shù)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除痰飲,利濕。
◆斑禿方——加減美髯湯
應(yīng)用:肝血不足導(dǎo)致的斑禿。
配方:何首烏、當歸各30克,杭白芍12克,菟絲子、枸杞子、懷牛膝各10克,補骨脂、淡竹葉、魚鰾膠(烊化)各9克,代赭石(先煎)、炙甘草各6克,連翹心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
功效:補血柔肝,益腎健骨。
◆冠心病方——五味銀棗湯
應(yīng)用:適用于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
配方:五味子、紅棗各250克,銀杏葉500克,蜂蜜1000克,冰糖或白糖50克。
用法:將前3味洗凈,銀杏葉切碎,紅棗皮肉撕開,然后一起放入水中浸泡2小時,水量以浸沒為度(如銀杏葉浮起,可加重物壓下);然后將藥物與浸液一起倒人大瓦罐內(nèi),先用中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煎1小時,煎至約剩濃汁1大碗時,濾出頭汁,再加冷水3大碗,煎1小時,至剩下藥液1大碗時,棄渣濾汁;將兩次濾液倒入沙鍋內(nèi),用小火煎半小時,使藥汁進一步變濃,再加蜂蜜、冰糖,不加蓋熬半小時后離火,冷卻后裝瓶蓋緊備用。飯后開水送服,每日2次,每次2匙,3個月為1療程。
功效:養(yǎng)五臟,益心血,緩肝氣,通脈絡(luò),潤燥軟堅,舒張血管??山笛獕?,調(diào)節(jié)膽固醇,抗衰老。
◆氣血雙補方——七福飲
應(yīng)用:氣血虧虛引起的驚悸、心神不安。
配方:熟地、當歸各9克,人參、棗仁各6克,白術(shù)(炒)、制遠志各5克,炙甘草3克。
用法:上藥加水400毫升,煎取280毫升,空腹時溫服。
功效:補氣益血,溫腎寧心。
◆便秘方——番瀉葉茶
應(yīng)用:適用于熱結(jié)積滯、便秘腹痛、水腫脹滿。
配方:番瀉葉5克。
用法:開水沖泡代茶飲。
功效:瀉熱行滯,通便利水。
◆補血活絡(luò)方——雞血藤煲雞蛋
應(yīng)用:月經(jīng)不調(diào)、閉經(jīng)、貧血、面色蒼白等。
配方:雞蛋2只,雞血藤30克。
用法:雞蛋、雞血藤加清水2碗同煮至蛋熟后去殼再煮片刻,去藥渣,加白糖少許,吃蛋喝湯。
功效:活血補血,舒筋活絡(luò),美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