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栽植技術
1、園地選擇
革莓具有喜光性,但也耐蔭蔽;喜水、怕澇;喜肥和怕旱等特點,栽植草莓應選擇地面平整,陽光充足,土壤肥沃,疏松透氣,排灌方便等地方,草莓應選擇與草莓無共同病害的前茬,有線蟲為害的葡萄園和已刨去老樹的果園,未經土壤消毒不自:種植草莓。由于草莓是漿果,不耐貯藏與運輸,所以在園地選擇這一因素時,還要考慮交通方便等問題。
2、土壤準備
栽植革莓前要耕翻土壤,深30cm左右,整地質量要商,無土塊。要求沉實平整,以免栽植后澆水引起秧苗下陷,影響成活,如果園地雜草多,可在耕翻前半個月左右噴10%草付磷,待草枯死后再耕地,結合翻地施人基肥,農家肥是草莓優(yōu)質豐產的基礎。一般每畝5000千克,另加50千克過磷酸鈣和50千克氯化鉀,或加50千克氮磷鉀三元合肥料。草莓栽植密度大,生長周期短,在基肥充足的情況下,第二年春季補充適量化肥就可滿足植株生長結實要求,連作的草莓地施肥更困難,因此基肥一定要充足,施基肥要全面撒施均勻,然后耕翻土壤,使肥土充分混合,翻耕時間宜早為好。
3、品種搭配和選擇
草莓自花授粉能結果,但異花授粉的增產效果明顯。如寶交早生作為主栽品種,授粉品種可搭配春香、明寶、明晶。
4、秧苗準備
對葡萄莖苗要求無病蟲害,有較多新根,根莖粗度在1厘米以上,至少有4片展開葉,中心芽飽滿,葉柄短粗,起苗前先割除老葉,留2~3片心葉,就近栽植,最好隨起苗隨栽苗。
5、栽植方法
(1)栽植密度:每畝草莓的株數掌握在1萬株左右。
(2)栽植方向:栽苗時應將新莖的弓背朝固定的方向,平畦栽植時,邊行植株花序方向畦里,避免花序伸到畦梗上影響作業(yè)。
(3)栽植深度應掌握“深不埋心,淺不露根”原則。
(4)操作方法:先把土挖開,將根舒展置于穴內,然后填人細土,壓實,并輕輕提一苗,使根系與土緊密結合,栽后立即澆1次定根水。
(二)管理技術
1、追肥
栽植前已施人大量農家肥,栽后當年或第二年可不施或少施追肥,基肥不足時應進行3次追肥,第一次在花芽分化后,一般在10月中旬左右,這時植株和根系生長仍較旺盛,增施1次氮肥,但在花芽分化前,應控制氮肥,控制灌水,進行蹲苗,使幼苗充實;第二次在開花前施人,可葉面噴0.3%尿素或0.3%磷酸二氫鉀3~4次,第三次在采收后施人,以保證植株健壯生長,促進花芽分化,提高植株的越冬能力。除追肥外,草莓噴施含量38%的硝酸鹽稀土(商品名常樂益植素),末花期和幼果迅速膨大期噴施7~10ppm鈦肥。也起到增產效果。
2、灌水3月下旬,草莓開始萌芽和展葉,應進行灌水量不宜過多,4月中旬葉片大量發(fā)生,草莓進入開花期,需水量較多,4月下旬到5月下旬是草莓盛花期和果實膨大期,是草莓全年過程中需水量最多的時期,灌水方法畦栽的按畦漫灌。
3、疏花疏果
每株草莓一般有2~3個花序可著生3~30朵花,高級次的花開得晚,往往不孕成為無效花,應把高級次的花蕾適量疏除,使養(yǎng)分集中,保證留下的花朵著果整齊,疏果存幼果青色的時期,及時疏去畸形果,病蟲果。
4、除老葉與弱芽
待葉片呈水平著生,并開始發(fā)黃,說明老葉已失去光合作用的機能,應及時去除植株上生長弱的側芽及時疏去,以利通風透光。
5、果實墊草
在沒有地膜覆蓋栽培的草莓園,應在開花2~3周后,在草莓株叢間鋪草,墊于果實下面,以提高商品價值。
6、病蟲害的防治
草莓蛇眼病的防治:(1)選用優(yōu)良品種因都卡、明寶等。(2)收獲后及時清理田園,被害葉集中燒毀。(3)定植時汰除病苗。(4)發(fā)病初期噴淋50%琥膠肥酸銅(DT)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草莓青枯病的防治:(1)栽植健康苗,連續(xù)種植2年,病菌感染率下降。(2)加強栽培管理。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或草木灰,調節(jié)土壤PH值。(3)用生石灰進行土壤消毒。(4)藥劑防治。定植時用青枯病拮抗菌MA~7,NOE~104浸根;或于發(fā)病初期開始噴灑或灌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50倍液、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隔7~10次,連續(xù)防治2~3次。
灰霉病的防治:(1)加強栽培管理。(2)清除初侵染源。及時清除地下落葉、落果、集中銷毀。(3)苗期、果實膨大前一周及時摘除病葉、病花、病果及黃葉,保持棚室干凈,通風透光。(4)棚室草莓發(fā)病初期采用煙霧法或粉塵法,煙霧法用10%速克靈煙劑,每畝次200~250克或45%百菌清粉塵或10%殺霉靈粉塵劑,每畝次1公斤,9~11天1次,連續(xù)或與其它防治法交替使用2~3次。(5)露地發(fā)病初期噴灑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65%抗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50%多霉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隔10~15天1次,連續(xù)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