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業(yè),小有小的問題,大有大的問題,失敗有失敗的問題,成功有成功的問題,打江山有打江山的問題,坐江山有坐江山的問題。打江山的問題是相同的,有共同規(guī)律;坐江山的問題也是相同的,也有共同的規(guī)律。因為有規(guī)律,發(fā)生一些問題就是必然的,是難免的;不發(fā)生問題就不合乎規(guī)律了,只有發(fā)生問題才符合事物的邏輯。
創(chuàng)業(yè)成功之后會發(fā)生什么問題?我想到了六個問題。后來加上兩個,共八個問題。我將其稱之為“成功并發(fā)癥”。所謂并發(fā)癥,是因為,它是伴隨著創(chuàng)業(yè)成功自然地、必然地產生的。
病癥之一:盲目擴張。以為做成了一件事,做第二件事就一定成功。做成第一件事的許多偶然因素,這時候也被看成是必然因素了。以為成功全在于自己的能力,從此,可以當個常勝將軍了。這就出現(xiàn)了一個對比:做第一件事的時候,千辛萬苦,殫精竭慮,精心籌劃,全身心地投入;做第二件事的時候,則把事情想得很簡單,倉促上馬,草率行事。豈不知,時間、地點、人物、背景等所有的條件都發(fā)生了變化。草率行事,結果導致失敗。照老套路辦事,結果不再靈光。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了,這樣的教訓太多太多了,幾乎所有成功的報人都辦不好第二張報紙,幾乎所有的大企業(yè)都為此栽過跟頭。盲目擴張的結局是傾家蕩產,以往的成功全部葬送,以往的英明黯淡無光,所有的本錢隨之喪失殆盡。
病癥之二:體制回歸。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采用新體制,靠新體制產生了沖擊力,靠這種沖擊力產生了競爭力。成功之后,回歸舊體制的勢力就會抬頭,回歸舊體制的念頭也會滋長。為什么,因為舊的東西是不費功夫的,是有慣性的,是適合人的惰性的。而新的東西是不習慣的,是要付出代價的,是要割舍一些東西的。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想沿用舊體制不可能,因為沒有條件;成功之后,即使是回歸到舊體制,也覺得能夠承受得起了。如用人制度,開始時是全員聘用,不養(yǎng)懶人閑人,后來就開始養(yǎng)懶人養(yǎng)閑人了,因為有點錢了,不在乎了?;貧w到舊體制,咱們有資本了。起碼生活質量沒問題了,到朝里謀個官吧。闖天下時,只想當個綠林好漢,打下江山后,就想到被招安的好處。許多都市報的報人成功之后,都這樣走了回頭路。
病癥之三:不思進取。以為倚劍長立,打遍天下無敵手。以為天下從此太平,可以刀槍入庫。目前這么兩下子,足可以應付了,完全夠用了,不需要再學習了,不需要再創(chuàng)新了。手里有點兒錢花,小日子也挺舒坦,干嗎還那么拼命,用不著了。老婆孩子熱炕頭,房前一畝三分地,可以小富即安了。還有外快,弄個小金庫,可以泡個小妞,養(yǎng)個二奶。這日子多風光,多體面。思想上一懶惰,工作上也懶惰起來,作風上也閑散起來,渾渾噩噩,得過且過,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過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床坏轿C,看不到風險,看不到競爭對手們的進步,看不到手下兵將的不滿,看不到時代和環(huán)境的變化。一旦強敵來臨,又會驚慌失措,因為本領本來不大,武功又已廢了。
病癥之四:居功自傲。一件事干成了,本來是大家的智慧,集體的力量,團隊的合作,是各種因素各種條件的組合。當然,每個人都盡了自己的才智,按崗位按能力功勞也有大有小。但不清醒的時候容易產生錯覺,以為自己功勞很大很大,很了不起了,很不得了了。英雄呵,真是個英雄。頭腦于是發(fā)昏,把自己放大放大再放大,把別人縮小縮小再縮小,好像這么大的事業(yè)就是靠了自己才干起來的,別人干的事也以為是自己干的了,掠人之美,貪天之功。不講集體了,不講團隊了,不講夢幻組合了。以后的事,好像單打獨斗也行了。豈不知,這世界上能人輩出,英雄遍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任何成功,只不過是因為有了一個好的平臺,有了一個好的團隊。離開這個平臺,離開了這個團隊,將一事無成,英雄亦無用武之地。
病癥之五;私欲膨脹。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日子艱苦,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第一位的是解決立足問題,解決生存問題,勒緊褲腰先干事情。私欲是有的,但想也沒用,因為沒有條件,沒有機會,再說大家一心創(chuàng)業(yè)打天下,哪里顧得上那么多。現(xiàn)在不同了,生存問題解決了,體面的日子過上了,不僅手里有點錢了,而且還有撈錢的機會了,那就撈一把吧,不撈白不撈,心里想著自己不撈別人也會撈,不撈就吃虧了,吃大虧了。不是靠自己的勞動換來屬于自己應得的那一份,而是起了貪心,胃口大開,欲壑難填。編采部門主要反映在有償新聞上。一個新聞稿的要價,可以上千塊,甚至上萬塊了。不給就會不舒服,好像給了才是應該的,不給就是別人欠的。于是開始伸手,開始威脅,以手中的發(fā)稿權要求人家做這做那。經(jīng)營部門呢,機會就更多,金額也更大,撈上一把就可以終身受用了,當然,要悄悄的。
病癥之六:利益紛爭。這是一種私欲的攀比。你得到了多少,我也一定要得到多少,這還不行,一定要比你得到的更多。經(jīng)濟上要得,權力上要得,名份上要得。關鍵是得到更多的權力,因為有了權力,就會有更多經(jīng)濟上的機會,更多出名的機會,更多露臉的機會,更多的江湖地位。不是比工作誰做得更多,而是比利益誰拿到的更多。結果就心里不平衡,就開始爭名逐利,就開始互相拆臺,就開始互設陷阱。疑心也隨之愈來愈重了,疑鄰偷斧的事也多起來了??偸窍?,這件事他為什么這么做呢,為什么背著兄弟們做呢,一定是想吃獨食了,一定有不可告人之目的。愈想這里面愈黑,愈想你小子愈差勁兒。打江山,老子也有一份,老子的功勞不比你少,老子的能力不比你差。稱兄道弟的喜劇成了過去,反目成仇的悲劇再次重演。
病癥之七:拉幫結派。既然存在利益紛爭,那就必須建立同盟。于是開始另立山頭,于是形成不同的幫派,于是劃定不同的勢力范圍,于是都要找一個靠山。有了山頭,有了靠山,勢力壯了,底氣足了,于是開始無休無止的內斗,明里不斗暗里也要下絆子。
病癥之八:揮霍浪費。錢是我們掙來的,我們不花誰花。這錢不是我們的,不花白不花?;艘膊怀袚熑?,花多少也不心疼。開始是劉姥姥逛大觀園,原來有錢人是可以這樣享受的;后來是李自成進北京城,讓咱也來嘗嘗皇家的滋味兒。
八個病癥分為不同類別,有的屬于思想方法問題,有的屬于人性本質問題,有的屬于制度建設問題。思想方法不對頭,直接影響到企業(yè)領導的決策,一旦決策錯了,可能導致一個企業(yè)的迅速倒塌。人性的丑惡不抑制,企業(yè)里就會烏煙瘴氣,文化氛圍令人窒息。那是慢性死亡。制度建設跟不上,企業(yè)也會渙散,也會慢性死亡。這些并發(fā)癥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醫(yī)治,創(chuàng)業(yè)得來的成果就難以鞏固,就可能喪失,就會應了前人的那句警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這些病癥當然是不好的,是我們絕不希望發(fā)生的,但是它的發(fā)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該出現(xiàn)的問題,必然會出現(xiàn)。該到來的麻煩,必然會到來。我們的辦法是預防它,是遏制它,是抵御它。
因此需要好的企業(yè)文化,如私欲,人人都有,原則是先公后私,大公小私。如驕傲,可能也有一點實際用處,起碼能增強自信吧,能給自己壯膽兒吧,但是不能膨脹,不能掠人之美,不能貪天之功。
僅僅確立這些道德原則是不行的。道理其實都懂,一遇實際問題就犯糊涂,就利令智昏。因此,必須建立游戲規(guī)則,明確游戲規(guī)則。紅綠燈在哪里,單行線在哪里,違反了,就要受到處罰。這也像體育比賽,犯了規(guī)的,就要給個黃牌。給黃牌不行的,就要實施更嚴的處罰。對企業(yè)來說,就是要有一個好的制度安排,一切按制度辦事。
創(chuàng)業(yè)難,守業(yè)更難。
建設百年京華,管理的任務很重,發(fā)展的任務很重。
(2002年12月草于京華時報成功創(chuàng)刊一年半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