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宇
一個沒權沒勢的老頭竟能感天動地、調動鬼神,他的力量是打哪來的呢?
王有福最近很鬧心,他的兒媳李秀懷胎已經十一個月了,可孩子就是生不出來。
一個月前,李秀快到預產期了,高高興興住進了醫(yī)院,住進醫(yī)院的當天夜里,就發(fā)生了一件怪事,整個醫(yī)院到處都傳來廝殺聲!只聽兵器碰撞叮當作響,喊殺之聲不絕于耳,更奇的是,只聞殺聲卻不見人影。
這里的人對這廝殺聲并不陌生。這是個小鎮(zhèn),小鎮(zhèn)在大沙漠的邊上,傳說古時候這沙漠是個戰(zhàn)場,自古以來,一到夜里,沙漠里就常常傳來廝殺聲,號角喧天,戰(zhàn)鼓齊鳴,好似千軍萬馬在作戰(zhàn)??砂肽昵埃竽锏膹P殺聲卻突然停止了,大家正在奇怪,廝殺之聲竟出現在了醫(yī)院里。
李秀在醫(yī)院里住了十多天,廝殺聲也持續(xù)了十多天。算算日子,預產期早就過了,李秀卻絲毫沒有生孩子的跡象,醫(yī)生給李秀做了檢查,一切正常,就決定實施剖腹手術。
一切都準備好了,李秀上了手術臺,醫(yī)生拿起了手術刀,可就在這時,手術刀好像被誰搶去一樣,“當”的一聲,從醫(yī)生手里掉到了地上。醫(yī)生大驚,顫栗著換了一把,可手術刀剛到手,忽地一下,又被一股看不見的力量扔到了地上,醫(yī)生驚魂難定,只得放棄手術。第二天,另一個不信邪的醫(yī)生給李秀做手術,同樣的事情又發(fā)生了,手術自然也沒做成。
再也沒有醫(yī)生敢給李秀做手術了,一轉眼,李秀入院一個月了,算算日子,這已是懷胎的第十一個月了,王有福一家人心急如焚,而此時,醫(yī)院里的廝殺聲也越來越兇。
這天,王有福來醫(yī)院看兒媳,剛到醫(yī)院門口,一個老者走了過來,這老者相貌奇特,鐵面虬髯,不怒自威,老者對王有福說:“我是個中醫(yī),或許有辦法讓你兒媳順利生下孩子?!?/p>
王有福大喜,忙把老者領到了李秀的病房,老者給李秀號了號脈,微微一笑,說:“我只需一劑藥,就可讓你兒媳生下孩子。”說著,老者取出一張黃紙,拿起筆刷刷點點寫了起來,寫完后,把黃紙扔向了窗外。
王有福不解,老者一笑:“剛才那張寫錯了,再寫一張?!崩险哂秩〕鲆粡堻S紙,寫好了藥方。
王有福的兒子拿著藥方到藥房抓藥,藥劑師看著藥方念道:“熟地黃,山茱萸、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咦?這不就是六味地黃丸嗎?抓啥藥啊,還不如直接買中成藥。”
六味地黃丸?王有福的兒子納悶了,六味地黃丸只是滋陰補腎的藥,能讓媳婦生出小孩嗎?哎,死馬當活馬醫(yī)吧,他還是讓藥劑師拿了藥,煎好后讓李秀喝了。
李秀喝完藥后,老者對王有福說:“放心吧,明天中午之前自有分曉。我聽說你這幾十年栽了不少樹,可不可以領我去看看?”
“當然可以?!蓖跤懈9土溯v三輪車,帶著老者來到了小鎮(zhèn)外自己植樹的地方。王有福在這里已經植了四十多年的樹,樹林連綿成片,延伸幾十里,老者指著樹林問:“這些樹都是你和家人種的?”
王有福點點頭,老者不住地贊嘆。平時,王有福和家人都在這里住帳篷,當晚,老者也在帳篷里住下了。
第二天一早,王有福起床后來到帳篷外一看,嚇了一跳:這里一夜之間栽了很多樹,可是栽得七扭八歪,有的很密,有的太疏,有的還栽倒了,樹根朝上,樹梢埋到了土里,很多樹都要返工重栽,是什么人栽的樹呢?
王有福正在奇怪,兒子打來了電話,說李秀生下了一個大胖小子!
王有福高興得流出了眼淚,他給老者深深鞠了個躬,說道:“謝謝您了,神醫(yī)!”老者趕緊扶住了王有福,說:“我哪是什么神醫(yī)啊?我給你兒媳開的只是一劑補藥,這藥和生孩子一點關系都沒有?!?/p>
“沒關系?”王有福很奇怪,“那我兒媳……”
老者說:“我得從頭跟你講?!苯又?,老者給王有福講起了故事。
北宋初年,這里還是一片大草原,水草豐美,牛羊成群,有一次,兩個部落為了爭奪這片草原打了起來,戰(zhàn)斗十分慘烈,每天都有大批將士戰(zhàn)死,那些戰(zhàn)死的將士變成鬼后不肯去投胎,又重新投入了戰(zhàn)斗。后來草場退化,這些鬼就在大漠里接著廝殺,這一殺就是一千年。
半年前的一天,眾鬼正在廝殺,忽聽不遠處傳來了哭聲,哭聲碎心裂膽,眾鬼停止了打斗,過來看緣由。
痛哭的是王有福一家人。王有福共有兩個兒子,大兒子的孩子生病了,王有福一家人忙于植樹,忽略了孩子的病情,以為沒什么大事,結果孩子的病越拖越重,他們這才領孩子去醫(yī)院,醫(yī)生看了看,搖搖頭:“孩子不行了,你們來得太晚了?!?/p>
孩子最后的愿望是來大漠看看爺爺的樹,王有福把孫子抱到了這里,孫子看著成片的樹林,閉上了眼睛。
孩子一死,一家人悲痛欲絕,眾鬼聽到哭聲,無不動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的嘆氣,有的搖頭。
原來,王有福剛來這里治沙的時候才二十出頭,那時,黃沙已侵入小鎮(zhèn)邊緣,鎮(zhèn)里很多人都遷走了,王有福卻扛了把鐵鍬,來到這里植樹。眾鬼見了,都覺得好笑,一千年來,他們目睹著黃沙吞沒了無數村莊城鎮(zhèn),這個不自量力的家伙,竟想靠一己之力讓小鎮(zhèn)逃脫厄運?
王有福干了起來,風餐露宿,飽受艱辛,結婚了,妻子跟來了;兒子長大了,也跟來了。鎮(zhèn)上不少老百姓在王有福的感召下,也加入了植樹的隊伍……一轉眼四十年過去了,王有福六十多歲了,可外表卻像八十歲一樣,面色黝黑,皺紋堆壘,但黃沙沒有再前進,反而步步后退,小鎮(zhèn)沒有沒落,反而欣欣向榮。
眾鬼都非常崇敬王有福,他們廝殺時從不破壞樹苗,樹苗栽到了他們的戰(zhàn)場上,他們就后退,退到沒有樹苗的地方接著廝殺,這幾十年,眾鬼沒有破壞過一棵樹苗。
那天,眾鬼聽到王有福一家悲愴的哭聲,無不感動,老人為了植樹連孫子都……他們看看自己腳下,過去是滾滾黃沙,現在卻樹木成行,廝殺為了什么?當年是為爭奪地盤,現在又是為了什么?無非是賭氣。
眾鬼覺得這樣太沒意義了,于是決定休戰(zhàn),該投胎的投胎,該轉世的轉吐,一千年的戰(zhàn)爭就這樣結束了。
王有福聽老者說到這里,忍不住流下了眼淚,他看著不遠處的樹林,那兒有個新墳,孫子就埋在那里,老者提到孫子,又勾起了王有福的傷心事。
王有福擦了擦眼淚,問道:“既然決定休戰(zhàn),后來醫(yī)院里怎么又出現了廝殺聲?”
老者接著講了起來:
眾鬼休戰(zhàn)之后,接下來就該投胎了,他們見王有福小兒子的媳婦李秀正身懷六甲,均大喜,能做王有福的孫子,那是多么榮耀啊!和王有福相比,高官富豪在他們眼里就是糞土。李秀住進了醫(yī)院,眾鬼也跟了過來,他們?yōu)榱藸幾鐾跤懈5膶O子又打了起來,原來是兩方作戰(zhàn),這回是大混戰(zhàn)。
眾鬼爭了一個月也沒爭出個結果,那些從其他地方趕來投胎的也被眾鬼趕跑了,所以李秀遲遲生不出孩子。當然,手術刀也是眾鬼搶走的,還未分出勝負,怎可手術?
這天,醫(yī)院里飄來一張黃紙,紙上告訴眾鬼,想做王有福的孫子不難,去栽樹,以一夜為限,誰栽的樹
最多,誰就去做老人家的孫子。于是,王有福植樹的地方一夜之間出現了很多樹,鬼著急,只追求數量,有些樹都栽倒了,但終于有了結果,有一個鬼勝出,如愿地成了王有福的孫子。
王有福聽得瞠目結舌,問老者:“那張黃紙就是你扔到窗外的那張藥方吧?”
老者一笑,并未回答。
王有福說:“現在好了,問題解決了,鬼也可以走了?!?/p>
老者一笑:“不,事情還未結束,那晚天氣十分惡劣,但十四個社員都準時到了,因為今晚他們即將迎接一位新社友,第十五名社員將在這次會議中正式入社。
這第十五名社員是既年輕又有才華的華納醫(yī)生,他被醫(yī)學界公認為天才,其實,能夠幸運地被選為艾科斯社的社員,就是他醫(yī)術高明的最好證明。邀請他入會的其他十四位名醫(yī)都是比華納醫(yī)生年長的醫(yī)學界泰斗,他們都是華納醫(yī)生衷心仰慕的當代名醫(yī)。
華納醫(yī)生如約來到會議現場,他和那些名醫(yī)打過招呼后,就安安靜靜地坐在角落里,顯得有些緊張。時鐘指向九點時,德高望重的迪克醫(yī)生宣布會議正式開始。
迪克醫(yī)生作為會議的主持,馬上就進入了正題:“首先請允許我向新社員華納醫(yī)生介紹本會的宗旨,本會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社員每三個月聚會一次。這三個月來,有誰殺過人,務必要在會上公開認罪?!?/p>
迪克醫(yī)生看了新社員一眼,繼續(xù)說道:“所謂的殺人,就是指治死了人。如果病人的病本來可以救治,但因為醫(yī)術不精而導致最后死亡,都必須在會上坦陳。我們的目標就是總結教訓,科學探究?!?/p>
聽了主持人的話,新社員華納醫(yī)生的表情由迷茫、驚訝變得急迫起來,他迫不及待地舉起手,說:“雖然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會議,可我有一些很重要的話要說!”
迪克醫(yī)生問:“難道……你殺了人?”
華納醫(yī)生猶豫片刻,終于說:“是的!”
迪克醫(yī)生點了點頭,說:“我們愿意洗耳恭聽,但是在你之前,讓我們先聽聽兩位老社員有什么話說,他們已經預約好要發(fā)言,這么說吧,他們就是今晚的‘殺人兇手?!?/p>
第一個發(fā)言的是一位溫文爾雅的胃病專家,他在一片寂靜中開始了陳述——
“兩個月前我被叫到一個工人家庭,他家的三個孩子在一次野餐后都很多鬼還沒有離開?!?/p>
王有福很疑惑:“他們還在這里干什么?”
“他們在等,等你的孫子生兒育女,他們要再等上二三十年?!?/p>
王有福愣了,生不出孩子的事還會發(fā)生?他手一松,手里的鐵鍬掉了下來,奇怪的是,鐵鍬掉到一半,在半空中忽然停住了,然后,鐵鍬又回到了王有福手中。
老者哈哈大笑:“看,這個鬼在拍你的馬屁?!闭f完,老者沖王有福一拱手,“告辭了,后會有期!”話沒說完,人已不見蹤影。
王有福沖老者消失的方向深深一揖;然后回過頭來,大喝:“呔,眾鬼聽令,如果不去投胎,就在這里好好跟我植樹,不許打架!”
四下里,眾鬼齊聲應和:“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