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01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農(nóng)學院 郭喜文 竇 明
朝天椒是我國主要的蔬菜及調(diào)味品,玉米是我國北方主要的糧飼兼用型農(nóng)產(chǎn)品。近年來,太谷縣及周圍縣市農(nóng)民大量種植朝天椒,但其產(chǎn)量、品質(zhì)以及商品價值都很低。為了改善作物生長環(huán)境,充分利用光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水、熱資源,提高作物產(chǎn)量,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科技創(chuàng)業(yè)園區(qū)在專家的精心指導下提出了地膜覆蓋朝天椒間作玉米高效栽培技術(shù)。該技術(shù)模式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和土地的產(chǎn)出率,改變了田間小氣候,減少了朝天椒的病毒病、日燒病的發(fā)生,增加了農(nóng)民的收入,提高了農(nóng)民種地的積極性,在實際生產(chǎn)中有重大的意義?,F(xiàn)將該技術(shù)介紹如下。
朝天椒于3月上中旬育苗,5月上旬定植。5月中旬立即點種玉米,9月中旬玉米收獲完畢。
選擇優(yōu)良的品種是豐收的基礎,在相同的生產(chǎn)條件下,種植優(yōu)良品種可比種植一般的品種增產(chǎn)10%以上。朝天椒可選用精選南韓干辣椒、山鷹椒以及火霸等中晚熟品種,簇生,抗病性強,皮薄且硬,紅果鮮艷,坐果率高,辣味香濃。
很多蔬菜種子都帶有病原菌,帶菌的種子又會傳染給幼苗和成株,從而導致病害的發(fā)生,因此,育苗前首先要進行種子處理。
2.2.1 溫湯浸種 用50~60℃的溫水(要攪拌降溫至30℃止)浸種7~8 h,再用手搓洗幾遍,然后用清水投洗2遍。
2.2.2 催芽 把浸好的種子放在28~30℃處進行催芽,要每2~3 h把種子輕翻一下,使種子受熱均勻。見有80%出芽時即可,芽長約1mm最好。
育苗一般在3月上中旬,苗齡50~60 d,苗期可不進行分苗,但播種要稀,一般播種量為1.95~2.10 kg/hm2,中間要進行1~2次間苗,苗距一般0.5~1.0 cm為宜。床土要過篩,可按6∶4(土∶肥)的比例摻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播種前先澆足底肥,待水完全滲下后覆1層細土,把發(fā)芽的種子均勻撒到上面并覆土0.5mm。育苗床的溫度是培育壯苗的關鍵,種子發(fā)芽出土時要維持較高的溫度,以保證出苗整齊,日溫30℃左右,夜溫18~20℃。幼苗出齊,子葉展平后,適當降溫,日溫25~27℃,夜溫17~18℃,以防幼苗徒長。定植前10~15 d,日溫降至15~20℃,夜溫降至5~10℃,進行通風煉苗。
朝天椒忌連作,要實行輪作倒茬,即選取未種過茄果類的土地。由于朝天椒的根系不發(fā)達,在生長中對土壤養(yǎng)分要求嚴格,適宜在地勢高燥、排水性和保水性良好,有深厚土層的肥沃土壤或沙壤土中種植。土壤肥力應在中等以上。要早整地,力求整平疏松。做好排水系統(tǒng),不能在低洼處種植。一般采用分畦種植,每畦寬約2m。整地時應施足底肥,施入75 000 kg/hm2左右的優(yōu)質(zhì)有機肥,再加入優(yōu)質(zhì)蔬菜專用復合肥(比如高氮高鉀型蔬菜專用復合肥)6 750~9 000 kg/hm2。
為爭取早定植,大多數(shù)采用地膜覆蓋栽培,這樣可在早期提高地溫,能使地溫保持穩(wěn)定,保持水肥能夠促進早發(fā)根,早發(fā)棵,利于植株的初期生長。另外,地膜覆蓋還可以壯苗,躲開發(fā)病高峰期。在朝天椒生產(chǎn)上一般使用60~70 cm寬的地膜較為合適??紤]到覆蓋地膜后升溫需要3~5 d,一般在4月底將地膜覆蓋好。此外,進行田間操作時要注意保護地膜,要經(jīng)常檢查,發(fā)現(xiàn)有破裂或者不嚴的地方及時壓嚴。在朝天椒生長中期,為方便施肥,可以將地膜從中劃破,進行灌水追肥,但無需將地膜全部揭除,使地膜繼續(xù)發(fā)揮保水保肥的作用。
朝天椒幼苗長到7~10片葉,株高約14 cm時即可移植。栽培時行距35 cm,穴距30 cm。三角形定植,每穴2~3株,一般按120 000~150 000株/hm2栽植。栽后要及時補苗。
朝天椒的需水量并不多,但由于根系不發(fā)達,主根群僅分布在表土10~15 cm的土層內(nèi),若不經(jīng)常保持土壤濕潤難以獲得高產(chǎn),一定要注意水分的供應。由于朝天椒定植時氣溫較高,需灌透水,緩苗后再澆水,初花坐果時適當澆水,盛果期水分要充足,果實開始紅熟時應控制澆水,避免植株貪青而降低紅果率。另外,澆水要早晚進行,大雨過后要及時排水。
整個生育期一般進行2次追肥。第1次在朝天椒定植后15~20 d,一般采用復合肥(高氮高鉀型蔬菜專用復合肥)150~300 kg/hm2,促進朝天椒苗健壯生長,為早熟豐產(chǎn)打好基礎;第2次在花果盛期,要重施壯果肥,促進朝天椒多開花多結(jié)果。
落花、落果的原因比較復雜,防止朝天椒落花落果的關鍵技術(shù)是培育壯苗,科學的肥水管理,可增強植株的抗逆性,特別是在炎熱的季節(jié),應做到及時澆水和排澇,適時配合施肥,適時噴肥。另外,為防止溫度過高或過低引起落花落果,還可采用300mg/kg防落素溶液,在初花期噴花。
定植后要勤中耕除草,提高土溫,促進根系生長,而進入雨季前應進行中耕培土,以防雨季植株倒伏,同時也能降低根系周圍的地溫,有利于根系的發(fā)育。此外,在朝天椒的生長過程中,要及時摘除植株下面的老黃病葉、空枝,以減輕植株的負載。
(1)病毒病。在發(fā)病初期,噴施硫酸鋅1 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隔7 d噴1次,可使病株恢復健壯。(2)疫病。定植時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每公頃用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6 000~7 500 g與細土混勻施入定植穴內(nèi)。當田間植株發(fā)病后,可用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200倍液或72.2%普力克可濕性粉劑噴霧防治,每隔5~7 d噴1次。(3)蚜蟲??捎?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 000倍液或50%抗蚜威2 000~3 000倍液噴霧防治。
為了提高朝天椒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可分批次采收,紅一批收一批,最后一次采收時應整秧拔下,先放在田間晾曬3~4 d,后進行整秧晾曬。一般晾曬15~25 d,當用手搖晃朝天椒時,能聽到朝天椒籽粒撞擊種子壁的聲音時即可。
玉米播種時間為5月中旬,由于北方9月中下旬溫度逐漸降低,一般9月上旬采收玉米,以利于朝天椒的進一步生長。所以一般種植中玉19、科試880等品種,高產(chǎn)而且穩(wěn)產(chǎn),綜合抗性高又適于間作,生育期一般在100 d左右。
3.2.1 曬種與浸種 播種前選擇晴暖天氣,將精選的種子攤薄,連續(xù)曬2~3 d,并經(jīng)常攪動,曬勻曬到。浸種一般在55~57℃的溫水中浸種6~12 h。
3.2.2 藥劑拌種或包衣劑拌種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的玉米種子都是經(jīng)過處理的,若買到?jīng)]有處理的種子可以用硫酸銅拌種,防治玉米黑粉病,也可用微肥和激素拌種。
玉米種植一般使用點種法,在過道的兩邊各點種1行。同樣采用三角形種植法,株距30 cm左右。株距不宜過大,過大會影響玉米的授粉。
由于種植朝天椒施肥充足,可以不單獨給玉米追肥。而且朝天椒經(jīng)常小水勤澆,與玉米的共生期較長,可以做到一水兩用,基本上也不用給玉米單獨澆水。
3.5.1 人工去雄 人工去雄是一項有效的增產(chǎn)措施,一般可增產(chǎn)4.1%~14.8%。去雄應在雄穗剛抽出而尚未散粉時多次進行。避免過早或過晚,一般在雄穗抽出1/3長、5~8 cm時進行。抽穗一般在上午露水干后去雄為宜。去雄應不超過整個地塊的1/2,地邊和地頭一般不去雄,授粉結(jié)束后將去掉所有的雄穗。
3.5.2 輔助授粉 人工輔助授粉可減少禿頂、缺粒,增加穗粒數(shù),輔助授粉對抽出絲偏晚的植株、弱植株較多的地塊有明顯的效果。一般在9:00—11:00露水干后開始,花絲抽出后1~10 d內(nèi)均可受精。一般授粉2~3次,每次隔 3~5 d。
(1)玉米條斑病。在發(fā)病初期,可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隔7~10 d噴灑1次,連續(xù)防治2~3次即可。(2)黑粉病。一般可選用抗病品種,消滅侵染源,在病瘤成熟破裂前摘除并及時深埋,加強栽培管理,實行輪作來控制。
玉米的收獲期一般在9月中旬,由于北方9月中下旬的氣溫逐漸降低,玉米的生長和光合作用以及遮光效應嚴重影響了朝天椒的光合作用以及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所以應在此期間將玉米收獲,并把秸稈割倒,以使朝天椒更好地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