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是繭絲行業(yè)傳統(tǒng)的貨物集中交易月,特別是生絲,廣西大宗繭絲交易市場的SS10033合約到期交收的生絲有近400批左右,還不包括此前提前交收的數量。干繭3月交易處于“有價無市”的狀態(tài),盤面價格攀高至8萬,成交量總體不大。月內,繭絲價格低開高走,在3月末時生絲價格達到2007年以來的新高——接近26萬元。
1)蠶繭供應青黃不接。延續(xù)了年初干繭供應清淡,3月能進入流通的現貨干繭少之又少,供應量的減少和繅絲廠的需求形成反差,盤面干繭現貨合約的價格一直非常堅挺,高居8萬元不下。
2)干旱天氣推高繭絲價格預期。去冬今春以來西南云南、貴州、廣西的嚴重干旱在3月直接開始影響桑園護理和蠶種發(fā)種,在蠶繭產量居全國第一的廣西,盡管桑園受旱影響相對較小,但持續(xù)的干旱無雨還是引發(fā)了對第一批春繭是否能夠增產的討論與猜測,從盤面中遠價格變化來看,不少人還是傾向于認為春繭將會有較高的開秤價。
3)生絲價格擺脫盤整開始新一輪上漲。廣西市場生絲價格在經歷長期徘徊盤整之后,于下旬啟動一輪上漲行情,從24萬元向25萬元價位前進。與此同時,對印度生絲出口價格也上漲到34美元/kg左右,傳統(tǒng)貿易現貨價與盤面價一度出現的價差減小,重新趨于一致。
清明節(jié)假期前后,廣東開始有少量蠶繭上市,化州蠶繭開秤價格達到30元/kg,這無疑對隨后開秤的其他地區(qū),特別是廣西產生了直接的示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