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是大腦對外界刺激的一種適應性反應。性格急躁、爭強好勝、求成欲望強烈,固執(zhí)、緊張、好爭辯、易沖動這種性格會使人有不好的情緒存在,這樣就會提高人腦血管病的發(fā)病率,為一般人的3.5倍,認為是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同時,還可使血糖增高,體內血液中的各類物質比例異常,如血小板黏附性和聚集性增強,又容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促成腦血管意外。經(jīng)過反復研究證實,一切憂愁、憤怒、悲傷、煩惱等不良刺激和精神緊張,可引起高級神經(jīng)活動紊亂,交感神經(jīng)興奮性增高,大腦皮層及丘腦下部興奮,促使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及兒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質分泌增加,使心跳加快、全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使已經(jīng)變硬變脆的動脈內壓力增大,容易在薄弱處發(fā)生破裂,從而發(fā)生腦出血。許多高血壓、冠心病等患者的發(fā)病,也是由于長期精神過度緊張、焦慮所引起的。而一些經(jīng)常急躁易怒、逞強好勝及性格孤僻、多疑善感的人發(fā)生腦血管病者要比一般人高得多。
有些腦血管病人經(jīng)過治療,雖然脫離了生命危險,但卻留下了偏癱、失語等后遺癥,心理上也會發(fā)生變化。有的擔心病治不好,悲觀絕望,對生活喪失信心,甚至會產(chǎn)生輕生的念頭;還有的認為自己生活不能自理,會成為社會和家庭中多余的人和包袱。凡此心理障礙,不僅會影響藥物治療效果,也不利于康復訓練的實施,因此,應積極進行心理康復護理。
2.1 要穩(wěn)定病人的思想情緒,創(chuàng)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解除病人悲觀絕望的心理障礙,護士應指導家屬避免在病人面前表現(xiàn)出緊張焦慮,而要有極大的熱情,經(jīng)常與他們交談,主動護理生活,沒有任何不耐煩的表現(xiàn),不說任何傷情感的話語,這樣可有助于穩(wěn)定情緒,促進心理康復。
2.2 積極進行心理疏導,發(fā)揮藥物效應。例如腦出血病人神志清醒后,護士要耐心告訴病人,出血吸收后,病就會慢慢好起來的,這種病多由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引起,所以,不要急躁,不要坐起來,安心養(yǎng)病,按時服藥,不要屏氣用力,保持大便通暢,好好地配合治療。當病人出現(xiàn)疼痛及其他不適時,適時地給予藥物治療,發(fā)揮藥物的生物效應,以解除病人的痛苦,增強病人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3 鼓勵病人加強功能鍛煉,積極參加社會活動。腦血管病人由于肢體功能障礙和心理功能障礙,其社會適應能力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礙。因此,護士在對腦血管病人進行心理康復治療的同時,還應幫助病人恢復社會適應能力,鼓勵他們下床活動進行鍛煉,生活盡量自理。對病人在康復過程中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鼓勵。同時還應鼓勵他們參加力所能及的學習活動、家務勞動、文娛活動和社會活動,增加其對生活的樂趣,分散他們的不良情緒,為重返工作崗位、重返社會做好準備。
綜上所述,性格與腦血管病關系密切,對患者那些有礙于健康的性格因素,要給予正確護理指導,加強健康教育,使其自我調整,正確對待生活,加強體育鍛煉,以達到預防腦血管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