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記憶的影像,最有趣最難忘的一幅莫過于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了。
深沉沉的夜色還沒有褪去,山村正沉浸在甜蜜的睡夢中。突然,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驟然響起,一陣緊似一陣,由遠及近,此起彼伏,閃閃的火光劃破夜空;一向早起的雄雞被驚醒了,趕緊扯著喉嚨叫;懶散的狗,睜開惺忪的眼,時不時拼命地吠上幾聲,不甘落后地湊著熱鬧。稍后便有成群的孩子喊叫起來:“我有雷子,特響,點啦!”“別點,別點,我怕!”又有大人在喊:“離遠點,小心炸著!”爆竹聲、雞叫聲、犬吠聲伴著孩子們的歡笑聲彌漫在空中,整個村子像開了鍋,沸騰了……寒風吹過,送來裊裊的輕煙和陣陣的火藥香在村里盤旋,久久不能散去。
過年無非就是這樣,在我看來這是一年中最快樂最難忘的時刻。不過年年如此,歲歲如此,未免太單調(diào),太俗套,沒什么可回味的。而大年三十熬五更,放鉆天飛,摸椿樹王,給童年的我,給春節(jié)增添了神秘感,注入了許多新的元素,使我終身難忘。
也許是遺傳的原因,從祖輩到父輩就沒有高個子,我讀初中時身高僅一米三左右。班里出操,我連續(xù)幾年當排頭,在籃球場上、乒乓球室里,我只能當看客,頂多幫人撿撿球;“小不點”是我的綽號。有時我就不知不覺地在父母跟前掉眼淚。母親急了沖著父親發(fā)出狠話:“不知積的什么德?”為了能讓我長高,母親為我開“小灶”,加強營養(yǎng),還到處打聽長高的秘方。在母親看來長身高要積德行善,不做坑騙人的事;更重要的是要連續(xù)三年在除夕夜“摸椿樹王”。摸的時候要有個儀式:找?guī)讐K石頭設(shè)個香案,燒三柱香。再磕頭禱告,乞求賜高。摸的時候要閉上眼睛,用手掌感覺樹的氣息,要左三周右三周。完后放鉆天飛,誰放的高誰長得高。
“摸椿樹王”和“放鉆天飛”對我來說,一切似懂非懂,為了長高,不妨試試。除了平時按母親交代的做之外,學(xué)會放鉆天飛就成了一個必須做的事了。
鉆天飛又名火箭炮,就是將一枚爆竹倒粘在麻桿上,利用后座力拋向空中。放鉆天飛要有膽量。在膝黑的夜里,一手拿著爆竹,一手點燃捻子,一松手“哧”的一聲,爆竹拖著一道白煙飛向遠方爆炸了,閃出一團火光。開始我不敢拿著放,而是插在地上,但往往偏離方向,飛得不高,有時倒在地上,在腳下亂竄,煞是嚇人。我橫下一條心,后來便能手握爆竹燃放了,而且花樣很多:能把樹上高高的喜鵲窩炸散,能讓鉆天飛穿過看瓜屋的窗戶到另一邊爆炸……
摸椿樹王必須在除夕夜辭舊迎新的那一刻才靈驗。從孩提時代,我就養(yǎng)成熬五更的習慣。先是三五成群的同輩人逐家拜早年,給長輩磕頭,討賞錢須等到新年的初一。然后便和大人們圍著火爐取暖,眼皮打架了,還得強忍著,心里老是想:機會不能錯過。
離村子三里,有一座亂墳崗。椿樹王傲然挺立在那里:粗粗的干,彎曲的枝。樹皮干裂著,空了心。黑乎乎地立著,鐵青的臉,顯出威嚴的樣子。村里老人也不知道它的年齡。
行動是秘密的,慢慢地就有五六個小朋友了。但誰也不說話,有時摔倒了,也不吭聲,只是把手挽在一起,擠成一團,簇擁著靠近那棵樹王……一切都按預(yù)設(shè)的進行著。我們虔誠地摸了椿樹王,并高聲祈求著:椿樹王,椿樹王,你長粗來我長長,讓我個子長一頭,來年再給你進香……在除夕的夜空,這聲音是那樣的響亮悅耳,令人亢奮地向往。
我忘不了家鄉(xiāng)這有趣的春節(jié),更忘不了摸椿樹王。
【整體點評】
這篇文章記敘了春節(jié)和與春節(jié)有關(guān)的兩件事,突出了“有趣”這個中心,文中的多處描寫栩栩如生,突顯了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但是,作者對文章的中心把握得不夠,詳略安排也欠恰當;對充滿迷信色彩的活動缺乏認識。
(點評老師李陽海)
注:
用拈連辭格開頭,點題不蔓不枝。
此段場景描寫很精彩,通過爆竹的爆炸聲、動物的叫聲、人們的說笑聲,把春節(jié)的熱烈氣氛渲染得濃濃的,把讀者帶進了那美好的回憶中。
這一段從結(jié)構(gòu)上看屬于過渡段,有了這樣的過渡,才能自然地引出下文,鋪展故事。
此段文字沒有處理好詳略的關(guān)系,前面敘述自己個子矮的那些文字離題太遠,應(yīng)當用一兩句話概括就行。
此段是對放“鉆天飛”的描寫,描寫有聲有色,給人以形象感,真切感。
此段文字是寫“摸椿樹王”,什么“磕頭”“熬夜”是多余的,同樣犯了詳略不當?shù)拿 ?/p>
此段文字不管對“椿樹王”的描寫也罷,對孩子們的行動描寫也好都突出了“情趣”,給人留下深深地印象。
結(jié)尾點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