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古往今來,描寫離愁別緒的佳作很多,《雨霖鈴》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這首詞將離別難、相思苦傳達得淋漓盡致、備足無余,極具婉約美。在朗讀中,我們應該如何詮釋這種凄楚動人的離情呢?下面筆者從音讀、義讀、情讀、美讀四個角度和層次來談一談《雨霖鈴》的朗讀要點。
一、音讀——大珠小珠落玉盤
音讀是指達到了讀音無誤、字正腔圓、準確清晰等要求的朗讀,屬于朗讀水平的最低層次。它要求使用普通話,每個字的字音必須清晰準確,不能讀錯一字,增減一字?!队炅剽彙分杏袔讉€多音字,需要我們注意?!扒小痹凇捌嗲小币辉~中應讀去聲:“留戀處”和“今宵酒醒何處”中兩個“處”字分別取“當口兒”“地方”之義,均應讀去聲;“蘭舟催發(fā)”中“發(fā)”是出發(fā)的意思,應讀陰平;“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中“那”是個疑問代詞,應讀上聲。除此之外,“驟(zhòu)”“噎(yē)”“靄(aǐ)”等幾個字的讀音也容易出錯,需要格外注意。
二、義讀——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
義讀是指自然流暢、語意傳達準確完整的朗讀,是朗讀的基本能力層次。朗讀時要做到停頓科學,重音、拖音合理。最起碼,不能把詞句讀破、讀亂。只有該停的停,該斷的斷,語意才會準確完整。否則,要么語意模糊不清,要么語意支離破碎。另外,重音、拖音的恰當處理,也是確保語意準確清晰的重要方面,因為處理不同,語意的表達、感情的抒發(fā)也不同。
根據(jù)語意和節(jié)奏,簡單來說,《雨霖鈴》應這樣斷句: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競/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但是,《雨霖鈴》是一首詞,朗讀時還應保持樂句的完整性。有些樂句中還有“一字逗”,如“對——長亭晚”“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便——縱有干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因為“逗”相當于八分或十六分休止符,所以“對”“競”等領(lǐng)起字后,也應稍微停頓,并適當拖音,聲斷氣不斷。
另外,詞中的韻腳字如“切”“歇”“噎”,“波”“闊”,“別”“節(jié)”“月”,“設”“說”,要做重音處理,要讀得鮮明。
三、情讀——芙蓉泣露香蘭笑
情讀是指能準確恰當、較為生動地傳達作者思想感情的朗讀,屬于朗讀水平的較高層次,也是大家應該做到的。如孟子所說“以意逆志”,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
首先,應該準確把握全詞的感情基調(diào),注意語速和語調(diào)?!队炅剽彙返闹髦际恰皞x別”,感情基調(diào)是凄涼哀婉的。我們就應該放慢語速,用低沉哀婉的語調(diào)來朗讀。
其次,柳永筆下的“蟬”“雨”“蘭舟”“煙波”“暮靄”“秋”“酒”“楊柳”“風”“月”等意象均是詞人情感的物化表現(xiàn)。它們經(jīng)過了詞人情感的浸染,構(gòu)成了具有審美意義的“有我之境”。我們只有經(jīng)過細細品讀,進入詞的血肉和肌理中去,才能深刻感受柳永的情感和心跳,用聲音把這種化不開的愁情表達出來。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以凄涼蕭索的環(huán)境釀造了足以觸動離情別緒的氣氛,應讀得低沉。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競無語凝噎”是說正在留戀不舍的當兒,船家卻催促出發(fā)了,兩人難舍難分,縱有千言萬語也不知從何開口,只能手相握、眼相對。此處應讀得痛楚不舍、哽咽欲哭。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是寫想到前路茫茫,“離愁漸遠漸無窮”。陰暗蒼茫的色調(diào)表明了詞人抑郁的心理,空闊的天空更突顯了詞人的孤獨,應讀出這種孤獨、落寞、蒼涼、沉重。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因了“清秋”“曉風”“殘月”等意象,讓人心生涼意,加之“楊柳”的寓意和借酒消愁愁更愁的結(jié)果,使離情之悲之苦溢于言表,我們應讀出這種凄楚和落寞。
“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則于濃濃的痛楚中又增添了深深的無奈。
當然,為了更深刻地體會這種情感,我們還可以思考古人重離別的原因,并展開豐富的想象。如前路迢迢、山重水復、歸期難料,交通不便,音信難通,或許一時的別離就是一世的別離。
四、美讀——空山凝云頹不流
美讀是指在情讀的基礎(chǔ)上,運用音變、咽字、顫音等朗讀技巧,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藝術(shù)風貌鮮明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的朗讀,屬于朗讀水平的最高能力層次,也是我們的目標和方向。
為了更好地讀出凄楚、落寞和痛苦,“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的“何處”要讀出疑問語氣,“楊柳岸,曉風殘月”應一景一頓,聲斷氣不斷。“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中的“留戀”和“催發(fā)”一緩一急,要把這種矛盾心情、這種依依不舍讀出來。
另外,在這首詞中,有幾句是應讀得淚眼朦朧、哽咽欲哭的。例如“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一句,如果能運用技巧以極力壓抑的哭腔去詮釋,效果會很好。再如,“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中“清秋節(jié)”的處理,以及“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中“虛設”的處理,可使用咽字和顫音的技巧,“節(jié)”“設”都在仿佛無法言語卻又必須言語的狀態(tài)下吐出,會有很強的感染力,詞人的悲戚與痛楚也會有更加生動而完美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