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是北宋王安石的代表作,多種小學語文教材均將它選入。然而經(jīng)常有教師反映,不知道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的“間”該讀第一聲還是第四聲。有的較有影響的教學參考書把它標注為第四聲jiàn,我們以為值得商榷。
這是一首七絕,按照格律要求,二、四句,必須押韻,首句是否用韻兩可。在“平水韻”中,“山”和“還”都屬刪韻,符合二、四句押韻?!伴g”字有平仄兩讀,平聲屬刪韻,可與“山、還”相押,去聲屬諫韻。因此,“問”在這里如果讀平聲,就是首句入韻:如果讀去聲,就是首句不入韻??磥恚瑑H從押韻情況還不能判定“間”該讀哪個調(diào)。格律詩除了對押韻有要求外,還有對平仄的要求。中古漢語分平、上、去、入四聲,上、去、入三種聲調(diào)都算仄聲。《泊船瓜洲》的平仄情況如下(“間”字暫以“?”表示):“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比绻伴g”取平聲,首句就是“平仄平平仄仄平”,是符合格律的;如果取去聲,就是“平仄平平仄仄仄”,一般認為句尾連續(xù)三個仄聲字的情況,同“三平調(diào)”(句尾連續(xù)三個平聲字)一樣,是不允許的。所以,從格律上說,“間”應該是平聲。
支持讀jiàn的觀點認為,這里的“問”是“間隔”的意思,因此要讀第四聲。這一看法恐怕失之主觀?!啊g”最早見于《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边@里的“間”是否表示間隔呢?明代周祈《名義考》云:“古詩‘盈盈一水問,脈脈不得語’……以牛、女相去河漢一水之間,不得與語,意甚含蓄,此古詩之妙也。”他把“一水間”理解為“一水之間”,而并非“間隔一水”,如果這個理解正確的話,“問”就該讀平聲。宋人胡銓曾作《菩薩蠻·辛未七夕戲答張慶符》:“銀河牛女年年渡,相逢未款還憂去。珠斗欲闌干,盈盈一水間。玉人偷拜月,苦恨匆匆別。此意愿天憐,今宵長似年?!边@首詞中直接襲用了“盈盈一水問”句(古人謂之“偷語”),根據(jù)詞牌格律,這個“間”字必須是平聲。
“一水間”在唐宋時已成為詩文中習見的固定短語,如:
(1)追餞同舟日,傷春一水間。(杜甫《涪江泛舟送韋班歸京》)
(2)維舟亭下號三灣,萬疊青山一水間。(宋·李孝伯《晚泊鳳凰驛》)
(3)返照隱西山,煙村一水間。(宋·黃公度《運熙》)
(4)貴溪亦復謂三山,去我冰溪一水間。(宋·趙蕃《送何叔信三首之三》
(5)幾多去棹與來帆,競利奔名一水間。(宋·吳芾《題蛾眉亭》)
(6)塞上何時謝抱關,優(yōu)游琴酒舊家山。小橋小艇相過處,橫徑橫塘一水聞。(柬。許景衡《寄望回》)
(7)梁晉一水間爾,何必巧為?(吾破之矣!(宋·歐陽修《新五代史·唐臣傳》)
(8)建康距淮南一水間。每邊頭利害,知無不言。(宋‘揚萬里《誠齋集》第一百二十三卷)
從(4)和(8)可以明確看出,“一水間”的意思是“(相距)一水之間”?!耙凰g”的距離可以指河流兩岸之間,也可以指河流、水路的一段。
需強調(diào)的是,上引(1)一(6)都是近體詩,“—水間”的“間”均在韻腳位置,讀平聲。其中(2)一(6)都是宋人作品,想必同為宋人的王荊公不至于特立獨行地把“間”用作去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