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祖國語言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承載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和思想。孩子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如何輕松愉快地積累盡可能多的成語呢?下面的方法不妨一試。
◆ 在故事中積累成語
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春秋時期齊景公部下有三個勇士,名叫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人皆有戰(zhàn)功,態(tài)度驕橫傲慢,見了國相晏嬰也不起立致敬。晏嬰認為三人必成齊患,可無人勝過他們的勇力,于是宴嬰和齊景公想出一策,便賜兩個桃子給三人,讓他們論功分吃。公孫接、田開疆二人認為應分得桃子,便各拿一個。但實際上古冶子功勞最大,因此,古冶子要求他們二人退桃,兩人聞言感到羞愧,當時就自殺了,古冶子看見二人自殺,覺得自己對不起他們,便也跟著自殺了。這就是成語“二桃殺三士”的來歷。
我們知道,成語往往有其一定的語言背景,不妨用講述故事的方法來積累詞語。很多成語源自一個小故事、一則寓言或一個典故。能講述這個故事,這個成語也就記牢了。如:自相矛盾、濫竽充數(shù)、四面楚歌、畫蛇添足、嫦娥奔月、女媧補天等。我們也可以用幾個成語自己編寫一個故事、一則童話,這樣,成語就記得更牢了。
◆ 在游戲中積累成語
成語接龍又叫“百花聯(lián)珠”,是一種常見的游戲方式,即把一詞的詞尾同另一詞的詞頭接起來積累詞語。這種游戲對積累成語、訓練快速反應都有好處。其做法很簡單:參加者圍坐一圈,由一人開頭,任意說一個四字格的成語,然后依次每人也各說一個成語……要求從第二個起,第一個字必須與上一個的末字相同。
例如:第一個是“天馬行空”,后一個可以是“空無一人”,接著可以是“人山人?!保笠粋€可以是“海底撈月”,接著可以是“月黑風高”,再后一個可以是“高山流水”……依此類推,要求前一成語末尾的字和后一成語開頭的字相同,使所有成語首尾相接,成為一條“龍”。如果在游戲過程中有人連不下去,可以請他起立,站在圈中間,由第一人指定一首古詩(或一個謎語)讓他背或猜,背下來或猜中了,才允許他歸座。
下面的這道趣味成語接龍你會嗎?
開天辟地———_________———長治久安———_________
◆ 在語境中積累成語
把所學的成語置于一定的語言情境中,可以提高我們靈活運用成語的能力。我們可以根據(jù)一段文字的內(nèi)容去補填成語,如:提起不久前辭世的“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我們想到哪些成語?“才高八斗”“憂國憂民”“光明磊落”“流芳百世”等詞匯一下子涌入腦海。再比如,一天一夜的大雪過后,南京城顯得特別美麗。這時,面對眼前的冰雪世界,“銀裝素裹”“白雪皚皚”“冰天雪地”等詞是不是如數(shù)家珍?
◆ 在歸類中積累成語
歸類就是把含有相同特點的成語集合在一起進行積累掌握。
1、可以把含有相同部分的詞語集合在一起,如:“驚天動地”、“呼天搶地”等。
2、可以把用反義詞組成的詞語集合在一起,如:“南轅北轍”、“聲東擊西”等。
3、還可以按照成語所表現(xiàn)的不同方面進行分類:如描寫表情神態(tài)的“滿面春風”、“垂頭喪氣”等,描寫心理活動的“情不自禁”、“心神不寧”等。
在學習中、在生活中做個有心人,我們都可以較快地掌握、積累更多的成語。
編輯朱璐
zhulu83@126.com
www.mochou.cn“在線投稿”
《家教與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