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了解圖騰的實質(zhì)和起源。
2. 理解龍圖騰的由來和演變。
3. 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神,培養(yǎng)愛國熱情。
教學準備
黑色卡紙、彩色卡紙、剪刀、膠水、黑色記號筆、油畫棒、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①什么是圖騰?它是一種標志、一種保護神。
②圖騰的起源是什么?人們通過對圖騰的膜拜來減少超自然力對自己的傷害。
二、講授新課
1.中國的圖騰是什么?是龍。
龍在中國人的眼中,地位異常重要,古代帝王都和龍脫不了關(guān)系,皇帝是真龍轉(zhuǎn)世,長相叫龍顏,身體叫龍體,衣服叫龍袍,大凡皇帝用的東西,都冠上一個“龍”字,之所以皇帝與龍扯上關(guān)系,要從漢朝的劉邦說起,傳說他雖然打敗了項羽,但因為他家庭背景不好,于是他編了一個故事:劉邦的母親是因蛟龍纏身,才生下了他,所以他是由龍轉(zhuǎn)世的真命天子。
2.龍圖騰的由來和演變。
遠古時候中華大地上到處都是沼澤,人們生產(chǎn)力和武器都十分的落后,人經(jīng)常遭受到猛獸的攻擊,所以就用猛獸來做自己的圖騰以求神靈的保佑,那時候有用狼的 、熊的 、鱷魚的。其中因為沼澤多,鱷魚經(jīng)常傷害人,所以用鱷魚的部落就多些,當時最多的就是揚子鱷,也就是龍最早的原型。仔細觀察它的牙齒和身上的樣子是不是和現(xiàn)在的龍很像。
3.圖片對比、講解
龍頭——鱷魚頭
龍角——鹿角
龍身體——蛇
龍爪——鷹爪
龍尾——獅子尾巴
小提示
龍的形象綜合了各種生物的特征∶鱷嘴、蛇身、獸腿、鷹爪、獅尾、鹿角、魚鱗。龍的形象是經(jīng)過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經(jīng)過戰(zhàn)爭和聯(lián)合,信奉龍圖騰的民族逐漸成為領導,龍的圖騰漸成為整個中華民族信奉的旗幟。
4.龍柱子欣賞。
5.示范畫龍的畫法。
(1)龍頭:鼻子(牛鼻子)、鱷嘴、龍須、眼睛、鹿角、獅子毛。
(2)龍身:蛇身、魚鱗。
(3)龍尾:火焰。
6.制作步驟。
(1)在彩色卡紙上畫出龍的圖案,并用相鄰色涂出漸變的效果。
(2)用剪刀沿著龍的外輪廓線將其剪下,貼在黑色卡紙上。
(3)將黑色卡紙卷成圓柱形即可。
7.學生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三、教學展示與評價
1展示學生作品
2鼓勵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給予相應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