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書法大家大抵以官員居多,今天似乎官員能精于書法者,實不多見,個中原因相當復雜。在我看來,王羲之的書法境界不是每個書家都可以達到的,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大書法家。殊為不易!今天書法普及了,但水準高度未有根本性的提升。普通書法人與真正書法家的區(qū)別在于:書法家學富五車,書法諸體皆善,而且對筆法、書法史了如指掌。他們靜心于創(chuàng)作和理論的雙頭并進,而不把謀生手段賺錢看重。在普及和提高當中,我認為當前最重要的是書法境界提升。是要出現(xiàn)一些代表時代水平的高水平之作。
一 在書法藝術(shù)中伸展文化元素
趙學敏作為一位官員,書法達到了專業(yè)水準。這確乎是不多見的。他從小酷愛書法,臨池不輟,嫻熟各種書體,尤以楷書、行書、草書擅長。他的草書從于右任標準草書入手,對二王行草雜帖、《圣教序》、《十七帖》、孫過庭《書譜》、懷素《自敘帖》和王鐸的草書等下過相當?shù)墓Ψ?。他一方面為官一地造福一方,另一方面全面治書法。在理論和實踐上有新的突破——主編《歷代書法名帖經(jīng)典》系列,多次組織海峽兩岸書法大展,提出“人民書法”的理念。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書法報》、《書法導報》、《中國藝術(shù)報》、《中國文化報》、《文藝報》等報刊發(fā)表書法作品,作品還多次被《新華文摘》轉(zhuǎn)載。
中國書法是用毛筆寫,“惟筆軟而奇怪生焉”。漢字是書法的基礎,只有將漢字的美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才是好的書法。有些人將書法同繪畫太多地聯(lián)系起來,甚至將書法弄成圖畫,這不是書法發(fā)展的正確方向和出路。書法創(chuàng)作和研究應該有正氣,要保持中國文化正脈中的“書法文化性”。正是在這一點上,我注意到趙學敏先生挑選的書寫內(nèi)容與人不同,一是盡可能少寫大家耳熟能詳?shù)奶圃娝卧~,而是出經(jīng)入史地書寫儒道經(jīng)典中的名篇名句,如書寫《禮記》中“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而且盡可能在精神世界中展示自己的襟抱,書寫自己戛戛獨造的詩文,而是不再流連于一些書寫了千遍萬遍的小詩詞中。他的對聯(lián)“天不言而日往月運,地不言而山高海深”,用筆頗有碑帖合一之勢,書法與文字合一的微言大義,唯有拈花微笑者方能深悟其中三味。
觀趙學敏的書法,能夠通過墨的濃、淡,正鋒、偏鋒、側(cè)鋒,寫出大小不同、意態(tài)各異的心情,寫出正書、篆書、隸書、行書、草書,寫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氣質(zhì)。而且,透過他的書法內(nèi)蘊的深厚學養(yǎng),我看到他的書法筆意中潛在的中國文化的功底,其中豐富的文字學、文化學、書法學知識,使之能把書作寫得大氣磅礴。從他身上我看到官員的學者化的趨勢。
趙先生提倡“筆墨當隨時代”。堅持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書法的文化形態(tài),他以人為本,主張書法要激活時代精神,通過書法的獨特內(nèi)容和線條形態(tài)表征時代精神。他弘揚中國傳統(tǒng)的書法,倡導學者書法,以我手寫我心,創(chuàng)作了一大批表征時代風貌和大眾喜聞樂見的作品,并自己撰寫楹聯(lián)、詩詞,并用自己獨特的書法語言表達出來,還樂此不疲地為全國各地書寫大量牌匾、楹聯(lián)、條幅,以書法精品相饋贈,并為民間題寫了大量店名、著作名及序言和紀念碑文等,被人們稱為“時代的筆手”??梢哉f,趙學敏是有人格襟抱有個性、有風格,還有學識、學術(shù)底蘊的書法家,一直為提升人們的書法欣賞水平而努力。我注意到,今天很多做學問的人不寫書法也不關(guān)心書法,而書法家大多也不關(guān)心文化和學術(shù),兩邊于是相脫離。像康有為、于右任這樣的大學問家,同時又是書法家,像魯迅、胡適這樣的大學者,同時書法也寫得很好的,越來越少。那種精通中國書法史、中國書法與中國文化的關(guān)系、書法與哲學、書法與佛學、書法與心理學等等的文人型書法家,可謂鳳毛麟角。因此,我認為推出一批書法大家,普及與提高當代中國書法,以及如何出一批既懂學問又懂書法的大師級人物,應該成為重要問題加以研究。
中國歷史上很少有專業(yè)的書法家,相反,倒是文人在精通經(jīng)史子集之后,用我筆寫我心,在筆墨中重新展示自己的心靈的蹤跡。趙學敏書寫《般若波若蜜多心經(jīng)》上千幅,被社會政要和文化名人收藏。從其間不難看到其書法的文化厚度,同時也可以看到趙學敏“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的精神高度。他還在韓國、日本、泰國以及我國臺灣等地舉辦個人書法展,發(fā)表書法作品和文章。在獲得國際審美共識的形式框架中,注入中國書法文化的民族精神和東方魅力。在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中,在南京舉辦個人書法展后,他將義賣書法款項63萬元全部捐獻給四川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qū)用于大熊貓館舍恢復重建。這些,都使我們體會到這位書法家對家國寬博的愛,對社會對人民深切的感恩回報的情懷。
從他的書法創(chuàng)作實踐中凸顯了技法升華以后的文化精神高度:書寫是人的文化活動中最重要的活動,手指手腕運動書寫并非是一種純技法活動,相反是人的心理和精神的活動的蹤跡——書寫的是一種古代延伸而來的文字,文字后面連接著的是歷代思想,思想后面連接的是當代人的精神。所以,書法是思想和精神、歷史和當下的直接呈現(xiàn),書法與中國文化、書法與哲學、書法與佛學、書法與心理學的關(guān)系非常深厚;同時,書法與文字有非此不可的關(guān)系,在“結(jié)繩記事”的時代,人類的思維還相當模糊混沌,一旦戳了七竅而突然精神頓開時——人創(chuàng)造了文字,這時“天雨粟,鬼夜哭”,可以說是“驚天地而泣鬼神”。文字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使得人類一下脫離了蒙昧時期,變成了超越于眾生眾物之上的一種“精神性存在”。事實上,書法是一種文化交往的共識,人如果不再書寫。他就只是內(nèi)心獨白而難以表達。一旦他用筆寫下,就需要“主體問性”的理解,也就是說,需要我與你、我與他、我與人類的溝通。這使得人類終于走出了局限性的區(qū)域性,單個性而變成了他者性、主體性、文化連帶性以及世界性。觀趙學敏的書法作品,我們不難看到其中透出的對書法創(chuàng)作這種精神活動的尊重。他提出書法的人民性和文化性,倡導書法文化價值觀,倡導書法背后精神的哲學和超于哲學之上的人類交往的生存模式,這正是書法書寫的根本意義所在。
二 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的大書法境界
趙學敏先生的書法卻能夠超越日常書法中的少字數(shù)或短詩文的輕松揮筆,敢于對“大書法”創(chuàng)作的極限加以;中擊,寫出了草書《蘭亭序》、草書《千字文》和楷書《三字經(jīng)》這樣長幅巨制作品,尤其是寫出數(shù)千字的大作品的——王金鈴的《奧運賦》。全賦不但具有古文賦體的雄渾,而且有鮮明的時代文化氣息,并且以2008個字暗合中國2008年舉辦奧運的時間。全文文辭優(yōu)美,意蘊深遠,為趙學敏的書法再創(chuàng)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大型文化平臺。
要在長18,2米、寬1,46米的鴻篇巨制中草書《奧運賦》,寫2000余字的《奧運賦》殊為不易,因為同樣的字重復太多,而且文字數(shù)千言,絕非激情凸顯一揮而就所能達到??梢哉f。這幅作品見證了趙學敏的書法功力和愛國激情,在中國美術(shù)館、江蘇省美術(shù)館和黑龍江省美術(shù)館等展出,受到書界的關(guān)注與好評,以至于一些著名書法評論家認為“像他這樣一位高級領導干部達到這樣水平的還不多見”。
作品開篇書寫“廿九奧運在京。全球為之呼吸,億萬為之佇目,曠世無前?!庇霉P鋪張凌厲,大氣盤旋。及其寫到“破舊標新,記錄無極限之說;昨是今非,王者無常歲之冠。擊心震魄,競者吁吁。觀者吆吆,天下為之傾倒。人間為之瘋狂,遂成寰宇無匹之大觀也?!庇霉P轉(zhuǎn)快。氣勢奪人。再書寫到:“雅典易旗,北京接幟,五環(huán)在握,奧運移宅。新主北京,千年古都,中華腹心,形勝天下。左環(huán)滄海,右擁太行,南襟河岳。北枕居庸。九陌輻輳,八方咸通。吸納五洲,進出萬邦?!壁w先生那拳拳愛國之情、欣欣國威之意,從筆尖流淌而出,文字與書法達到水乳交融之境。
最后,書法家必須處理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在《奧運賦》的終段:一連出現(xiàn)了19個“同”——“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納天下之意愿,融北京于一會。大哉斯旨,同一個世界:天同圓。地同方,日同時,人同心,情同懷,行同宗,競同規(guī);同一個夢想:同此希望,同此追尋,同此期盼,同此理想,同此祝福,同此收獲,同此榮耀也。百年一會。永世遺芳。大同之夢,盡圓北京奧運矣”。其語意之峻急,情緒之高漲,境界之廓大。使得書法家心手雙暢,情隨字往,相當巧妙地處理好19個“同”字,使他的作品達到曲終雅奏之效。在我看來,北京奧運將中國書法這一東方文化元素作為一個突出的文化符碼植入奧運精神,成為本屆奧運獲得人文價值認同的重要原因。奧運會徽中充滿動感的書法篆刻美學的“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得到整個世界普適性認同。而這件《奧運賦》無疑也成為文化奧運中重要的文化景觀。
最近,趙學敏先生在全國政協(xié)十一屆二次會議中提交了一份提案——建立中國書法館。他作為第一提案人發(fā)起,得到了沈鵬、歐陽中石、靳尚誼、覃志剛、張海、劉大為、邵秉仁、王明明、申萬勝、周海嬰、潘公凱、陳建功、李瑞英、劉長樂等42名全國政協(xié)委員的積極響應。無疑,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在趙學敏先生看來:中國書法館建設,將成為中國書法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也將是中國作為書法母國的標志性建筑,它將對提升國家文化形象、讓中國書法走向世界、推動書法藝術(shù)的繁榮發(fā)展產(chǎn)生深遠而積極的影響。
趙學敏先生的書法作品,當然還有進一步提升的文化空間,要成為書法大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趙先生對書法文化的努力,在他一步步文化書法的實踐中得到了人們的認可。我堅持認為,書法的最終境界取決于文化境界和人的境界。書法大家于右任、沈尹默、啟功都是飽學之士,巍然書法教育大家。大氣盤旋的文化精神可以去掉書法的俗氣、金錢氣、酒肉氣,使書法作品呈現(xiàn)出通體光澤和感人境界。于右任先生在《百字令題標準草書》中說:“草書文字,是中華民族自強工具。甲骨而還增篆隸,各有懸針垂露。漢簡流沙,唐經(jīng)石窟,演進尤無數(shù)。章今狂在,沉埋久矣誰顧!試問世界人民,寸陰能惜,急急緣何故?同此時間同此手。效率誰臻高度?符號神奇。髯翁發(fā)現(xiàn),秘訣思傳付。敬昭同志,來為學術(shù)開路。”可以說,于右任先生沒有僅僅闡釋草書技法問題,而是想通過推行“標準草書”來促進一場文字革命,并進而達到“來為學術(shù)開路”的高度。可見于右任先生寫草書,其根本仍然落實在“學術(shù)”、“文化”發(fā)現(xiàn)上。那些僅僅看到標準草書的筆法結(jié)構(gòu)的,實在是沒有體會到先生書法背后的文化深意。
我想。趙學敏先生的致力于書法的本意不在書法技法之中,而在書法文化正大氣象和書法國民精神提升之中!無疑,這是中國書法發(fā)展的正脈。也是中國書法新世紀守正創(chuàng)新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