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人在河邊釣魚,他釣了非常多的魚,但每釣上一條就拿尺量一量,只要比尺大的魚,他都丟回河里。其他的釣客不解地問:“別人都希望釣大魚,為什么你卻將大魚丟回河里呢?”這人輕松地回答:“因為我家的鍋子只有尺這么大,太大的魚裝不下?!?/p>
編輯的開場白
這個以鍋為尺來衡量所釣之魚是否為他所需之人,會給我們兩種印象,或者沒頭腦,或者沒欲求。沒頭腦的人雖則容易遭人恥笑,但也活得簡單,他的頭腦中只有一個固定的標尺,一切的行為都以此為準則。沒欲求的人貴在修心養(yǎng)性,不為物喜,不為己悲,坐看云卷云舒,再大的誘惑可以不為所動,視作過眼云煙。這是一種修煉得來的簡單生活,是心的開闊與松弛,絕不等同于前者無意中所獲得的簡單生活。此則素材看似關乎釣魚,實則警示人生,欲望太強之人,喪失的往往是心靈的平靜,而順其自然之人,有時卻會收獲到意外之喜。
在我看來,這個釣魚人是一個有良好人生規(guī)劃的人。他覺得首先應該把自身存在的問題解決好,再來考慮外部的矛盾。煉好了內(nèi)功,造好了大鍋,再去釣更大的魚,還怕釣不到?而現(xiàn)代人不講究務實,凡事貪大、貪強、貪快,不從客觀實際出發(fā),只圖謀理想能夠“飛速”發(fā)展,又往往缺乏自控能力。實際上,失控的快速發(fā)展要比不發(fā)展的危機更大,更容易陷入困境中不能自拔。
任何事情都是兩面的,用刀把魚砍成兩截不就可以了?這個釣魚的人卻如此頑固不化。碰到釣魚者這樣墨守成規(guī)的人,如果你問他“那你為什么不用個大一點的鍋”,這個人會說:“我家的灶臺就這么大?!比绻氵€不甘心地再問:“那為什么不換個大一點的灶臺?”“因為我家?guī)状艘恢庇眠@么大的?!彼裕鳛樽咴跁r代前列的青年人,只有學會不斷吸收與創(chuàng)新,才能獲得更大的進步。
生活中,往往有很多人自覺不自覺地認為,錢要掙得越多越好,房子要住得越大越好,結(jié)果自己活得很累很累。美味再好吃,吃撐了,也會變得難受?!爸阏叱贰本褪沁@個道理。得到的同時也意味著失去,我們沒有必要患得患失。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渴望和擁有的東西,其意義和價值究竟有多大。明白了這些,就會活得輕松自在而不用去在意別人的評判,從而活出真我的本色來。
人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狹隘的、自私的,而這都是源于我們的無知與愚昧。所以,人需要學習研究,并不斷地付諸實踐,才能全面客觀認識世界。釣魚者的淺薄來自于他的無知,就如古代那個橫扛著竹竿無法進入城門的人一樣可笑。鍋的大小無法改變,而魚卻是能夠運用我們的智慧和雙手來改變的。前些年,不少媒體廣泛報道過的溫州人膽大包“天”、膽大包“海”、膽大包“地”,就從側(cè)面凸現(xiàn)了溫州人敢冒風險、敢為人先的精神。
材料中“魚與欲”之間的關系就成了欲望和享受之間的關系。因為承受能力制約著“魚”和“欲”,超出了自身承受能力的“欲”是不切實際的癡心妄想。因此,要懂得一點:有多大的能力,就辦多大的事情。我們毋須常常為自己失去的東西而悶悶不樂,甚至后悔,從而把自己本應該豐富多彩的青春弄得黯然失色。其實,我們的一生,總在得失之間,我們只有認清了這一點,才不至于因為失去而后悔,才能生活得更快樂。
生活中有許多的“不可能”在我們心頭,它無時無刻不在侵蝕著我們的意志和理想,許多本來能被我們把握的機遇也便在這“不可能”中悄然逝去。其實,這些“不可能”大多是人們的一種想象,只要能拿出勇氣主動出擊,那些“不可能”就會變成“可能”。我們很多時候之所以不能成功,缺乏的不是才能和機遇,而是缺乏那種大膽嘗試的勇氣。那些如“鍋太小放不下大魚”等妨礙大腦的思維,使我們錯過了多少能夠擁有的“大魚”!
(湖南益陽市朝陽國際實驗學校 李燦明 供稿)
動物園里的小駱駝問媽媽:媽媽,為什么我們的睫毛那么長?駱駝媽媽說:長長的睫毛可以遮擋風沙,讓我們在風暴中都能夠看得到方向。小駱駝又問:為什么我們的背那么駝,丑死了!駱駝媽媽說:這個叫駝峰,可以儲存大量的水和養(yǎng)分,讓我們能在沙漠里耐受十幾天的無水無食。小駱駝又問:為什么我們的腳掌那么厚?駱駝媽媽說:那可以讓我們的身子不至于陷在沙子里,便于長途跋涉啊。小駱駝高興壞了:原來我們這么有用啊!可是媽媽,為什么我們還在動物園里,不去沙漠遠足呢?
讀了上面的材料,你有哪些感悟,試著寫下來,不少于100字即可。可投寄到編輯部,或發(fā)郵件到jichanghappy@sina.com。截稿日期: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