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的衰老,智力也會有不同程度的衰退。一般來說,正常老人輕微的智力衰退,并不影響生活、學習和工作。但患了老年癡呆癥就大不一樣了。癡呆患者因記憶力、智力下降,不能完成日常工作和學習;生活不能自理,需有專人照顧;患者容易發(fā)生意外,如丟失物品、忘記關煤氣致火災、外出迷路致流落街頭。晚期患者常并發(fā)高熱、肺炎、外傷、進食障礙等,直接威脅生命。同時,由于人們對癡呆的不理解,影響病人甚至家庭的尊嚴。
據(jù)報告,65歲以上人群中癡呆患病率為2%~7%。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3億,占世界人口總數(shù)的20%以上,同時也使老年癡呆人數(shù)大幅度上升。據(jù)預測,到2030年全球老年癡呆患者將達到6 000萬,僅我國就有1 200萬。
我國目前約有600萬癡呆患者,其中阿爾茨海默病、血管性癡呆及其他癡呆的發(fā)病率分別為5.9%、1.3%和0.4%。
什么是老年癡呆
老年癡呆是獲得性、較嚴重和進行性認知功能障礙,伴有明顯的社會生活功能受損和不同程度精神行為改變的一種病癥。
這里所指的認知功能障礙主要是指記憶和智力障礙;所謂獲得性是指后天逐漸形成的,目的是區(qū)別于精神發(fā)育遲滯。后者是指在18歲以前發(fā)育尚未成熟的孩子,因先天或后天原因引起的腦發(fā)育停止或遲緩,其智力低于同齡健康孩子的水平。
較嚴重指在記憶、認知(概括、計算、判斷等)、語言、視空間功能和人格精神活動中至少有3項受損。
強調進行性是為了排除常見的急性腦外傷、代謝障礙和中毒疾病引起的意識錯亂狀態(tài)。這種智能缺損時間短,一般不超過6個月。
什么原因引起癡呆
引起癡呆的原因十分復雜,現(xiàn)在已知約100種疾病可引起,分為阿爾茨海默病、血管性癡呆、混合性癡呆、其他類型癡呆4種類型。
病人中最多見的是阿爾茨海默病,約占50%;其次是血管性癡呆,約占20%;同時存在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病理改變的混合性癡呆,約占20%。三者合計占癡呆病人的90%左右。
另外還有10%左右的其他類型癡呆,包括腦變性(如路易體癡呆、帕金森病、匹克病、肝豆狀核變性等)、顱內感染(如病毒性腦炎、神經(jīng)梅毒、克-雅病等)、腦外傷、腦腫瘤、癲癇、軀體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慢性進行性肝性腦病、肺性腦病等),藥物與中毒(酒精、一氧化碳中毒等),以及營養(yǎng)缺乏(維生素B12、葉酸缺乏等)。
患者家族史和病前性格、文化程度、社會心理因素,對發(fā)病也有一定影響。
老年癡呆的分期和癥狀
老年癡呆臨床上分為3期。第一期為遺忘期(相當于輕度癡呆),患者比正常老年人的生理遲鈍稍明顯,易健忘。在記憶障礙的同時,逐漸出現(xiàn)認識能力的障礙。患者的定向力差,活動范圍減少,但尚能保持日常生活能力,無需旁人幫助。該期持續(xù)時間較長。
第二期為精神錯亂期(相當于中度癡呆)?;颊哒J知障礙進一步加重,伴有失認、失語和失用?;顒訙p少,可見假面具臉和肌張力增高。日常生活難以自理,容易迷路,穿衣困難,不能和別人交談,需人照護。
第三期為癡呆期(相當于重度癡呆)?;颊邍乐匕V呆,呈緘默狀態(tài),大小便失禁,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依賴照護。
癡呆的主要癥狀有認知功能損害、社會功能損害、精神行為癥狀以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體征四個方面。其中認知功能損害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
1.記憶障礙:是癡呆的核心癥狀。早期表現(xiàn)為近事易忘,記憶保存和學習困難,掌握新技術能力下降。此時對日常生活影響尚不嚴重。隨著病情進展,近事記憶障礙加重,遠事記憶逐漸受損。嚴重患者的近事、遠事記憶均嚴重受損,而本人卻對此缺乏自知力。
2.視空間感知障礙:表現(xiàn)為對空間結構的辨認障礙,在家中找不到自己的房間,外出常迷路。
3.定向力障礙:出現(xiàn)時間、地點、人物以及自我定向障礙,尤以時間定向障礙出現(xiàn)較早。
4.語言障礙:早期可出現(xiàn)找詞困難、語義障礙、詞不達意或贅述。隨病情進展可表現(xiàn)出各種類型的失語,晚期患者表現(xiàn)為言語不能或緘默狀態(tài)。
5.失用:患者不能獨立完成有一定技巧的復雜動作,如日常生活中的洗漱、使用工具和家電等。隨病情加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6.失認:認不出熟悉的物品,認不出家人和自己的外貌,等。
7.執(zhí)行功能障礙:表現(xiàn)為日常工作能力、組織、協(xié)調和管理能力下降。
社會生活功能損害是診斷癡呆的必備條件。早期患者的統(tǒng)籌、計劃和決策能力明顯下降,工作能力下降。隨著癡呆的進展,逐漸出現(xiàn)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晚期大小便失禁,臥床不起,生活完全依賴他人。
癡呆患者幾乎都會出現(xiàn)持續(xù)或片段的精神行為癥狀。早期常見焦慮、抑郁,甚至出現(xiàn)消極意念,以后可以出現(xiàn)幻覺和妄想,常見被竊、猜疑、被害和嫉妒妄想等。患者情緒不穩(wěn),易激動,常出現(xiàn)抗拒和攻擊行為,部分患者可有活動異常和飲食障礙。
阿爾茨海默病晚期、血管性癡呆、路易體癡呆和帕金森癡呆患者多伴有明顯神經(jīng)體征。
癡呆患者應作哪些檢查
癡呆患者的智力障礙均以量表法來測定。常見有成人韋氏智力量表、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MMSE)、長谷川智能量表、蒙特利爾認知篩查量表(MOCA),以及國內編著的癡呆簡易篩查量表(BSSD)。
實驗室檢查包括肝腎功能、血脂、血糖、葉酸、維生素B12、血清梅毒、HIV抗體和甲狀腺功能、載脂蛋白E(apoE)、ε4基因檢查等。
腦脊液檢查為目前所提倡。若發(fā)現(xiàn)腦脊液中β-淀粉樣多肽(Aβ42)、Tau蛋白(T-Tau)和磷酸化Tau蛋白(P-Tau),是較準確預測輕度認知障礙進展為早期阿爾茨海默病的信號。三種指標聯(lián)合檢測,診斷早期阿爾茨海默病的敏感性為83%,特異性為72%。
此外,還需做腦電圖、頭顱CT或MRI、正電子體層掃描(PET)等檢查,可顯著提高阿爾茨海默病診斷特異性。
如何早期發(fā)現(xiàn)老年癡呆
目前對老年癡呆尚無可靠治療方法。早期或極早期發(fā)現(xiàn)輕微認知障礙轉化為癡呆的可能性,極為重要,可以采取積極措施延緩病情的進展。
1.認識輕微認知障礙,特別是記憶力減退,如忘記熟人的名字,拿什么東西轉手就忘,計算能力減退,思維能力下降,等。
2.對65歲以上老人疑有認知障礙者,進行蒙特利爾量表(MOCA)篩查,以早期發(fā)現(xiàn)可疑病人。
3.提倡腰穿取腦脊液做生物學指標檢測,可預測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向阿爾茨海默病轉化的危險。
4.CT或MRI做頭顱冠狀位海馬像檢查,測定海馬容積,或正電子體層掃描,檢測海馬糖代謝水平,以預測認知下降程度和與阿爾茨海默病的相關性。
附:老年癡呆的診斷標準
1.近期及遠期記憶力損害;
2.具備以下癥狀之一:
(1)抽象思維損害;(2)判斷力損害;(3)其他皮質高級功能的紊亂(如失語、失用、失認、結構性困難);(4)人格改變;
3.前述兩項的障礙明顯干擾職業(yè)和日常社交活動或人際關系;
4.慢性進行性高級皮質功能紊亂至少存在6個月;
5.排除非器質性精神障礙,如抑郁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