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傳染病是指由呼吸道傳播感染的疾病。傳染源是呼吸道傳染病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成人或兒童)。他們在說話、呼吸、打噴嚏、咳嗽時,將病原體播散在空氣中,被健康兒童通過口、鼻吸入體內而感染發(fā)病。麻疹、百日咳、水痘、腮腺炎、猩紅熱、流腦、流感等,就是典型的呼吸道傳染病。
冬春季節(jié)是兒童呼吸道傳染疾病的多發(fā)季節(jié)。冬季寒冷,少兒戶外活動及體育運動減少,多集中在室內,這更增加了傳染機會。春天天氣轉暖,外出活動明顯增加,到人多空氣不新鮮的室內公共場所機會也多,使感染呼吸道傳染病的機率增加。加之春季氣溫多變,早晚溫差較大,如果增減衣服、護理不當,則更易生病。
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主要在于控制傳染源,即對傳染病人要及早診斷和早期隔離、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這三個方面。雖然現(xiàn)在已經有了很多預防接種的方法,但并不是對所有傳染病都能奏效。有的病即使能夠預防接種,也不能百分之百達到預防目的。因此,日常生活中采取一些合理、恰當?shù)姆雷o措施,對預防呼吸道傳染病尤為重要。
1.加強體質鍛煉,增強抗病能力。孩子出生后應盡早到戶外進行活動,到人少、空氣新鮮的地方,可以增加兒童對冷熱變化的適應能力,特別是冬天,可增強孩子的耐寒能力,增強抵抗力。一年四季均可進行。接受日光照射還可預防佝僂病發(fā)生。
2.給孩子穿衣要適當,根據氣溫及環(huán)境溫度變化隨時增減。很多家長把孩子包裹得很嚴實,認為“捂”著才不會得病。其實孩子活動量大,容易出汗,而出汗后更易受涼生病,所以及時增減衣服十分必要。一般活動及氣溫較高時應適當減少衣服,活動后、安靜時,特別是回到溫度較低的室內,則應及時擦干汗、更換濕的內衣,適當添加衣服,以孩子不出汗、手腳略有點兒涼為宜。
3.室內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暢、新鮮。每天用濕布擦拭桌子、地面,使室內空氣新鮮而濕潤。必要和可能時進行空氣消毒,如在室內煮熏食醋。
4.常曬被褥、衣服,餐具、玩具、便器定期消毒,消除病原體的傳播。
5.傳染病流行期間,不帶孩子串門,不去或少去空氣不新鮮、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特別是人多擁擠時)。外出要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如果父母生病,要減少和孩子接觸的機會,如戴口罩、勤洗手、不和孩子睡一張床等,室內及時進行空氣消毒。
6.合理飲食,均衡營養(yǎng),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如維生素A、C、E),補充微量元素鋅,保證充足睡眠,等,均可以增強身體抵抗力,達到預防疾病目的。
7.養(yǎng)成和保持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勤洗手,不用臟手揉鼻子,不喝生水,不隨地大小便,不吮手指,飯前、便后洗手,等,都是切斷傳播途徑的重要手段。
8.預防醫(yī)院內交叉感染尤為重要。孩子在醫(yī)院看病時極有可能被傳染其他疾病,這一點常常被家長們所忽視。所以應盡量少帶孩子到醫(yī)院。有的父母因為孩子發(fā)燒,一天要跑幾家或數(shù)次醫(yī)院,是非常不妥的。因為孩子發(fā)燒一般會有一個過程,不會一天內就好;有的孩子到了晚上,發(fā)燒還會重一些。這時父母要堅持護理,不要帶孩子反復往醫(yī)院跑。此時孩子身體的抵抗力最低,很容易傳染上其他疾病。如果到了醫(yī)院,看病的時間要盡可能短些,減少孩子在醫(yī)院停留的時間。教育孩子到醫(yī)院后不要亂摸亂動,在醫(yī)院內不要吃東西。帶孩子看病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洗手,大人孩子都要洗,這也是減少交叉感染的重要環(huán)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