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飲為先。被譽為“生命之源”的水,在人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中國有句古話“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水補”,此中透露出“水與養(yǎng)生”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養(yǎng)身
水在人體內(nèi)日以繼夜地進行著營養(yǎng)運輸、食物消化、關節(jié)潤滑、體溫調(diào)節(jié)以及廢物排泄等工作,以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人體每天要消耗大約2 500毫升水,除去食物中所含水分,需要補充大約1 500毫升水(即人們常說的每天8杯水)。水分充足時,血液黏滯度正常,保證著身體各組織、器官的“運轉正常”。一旦水的消耗超過極限(即脫水),身體就會“犧牲”某些部位的正常狀態(tài),以維持重要組織和器官的正常工作。這樣就會導致疼痛、組織損傷等許多健康問題。
守衛(wèi)者 皮膚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線,足夠的水分可避免其干燥,有利于阻止病毒入侵,并可加快人體排出廢物的速度。
益壽因子 人到老年,皺紋增多,皮膚干燥,與脫水不無關系。隨著年齡增長,水占人體體重的比例逐漸下降。胎兒體內(nèi)的水占人體的90%,初生嬰兒占80%,少年男性占75%,成年男子占70%,而老年人體內(nèi)只有65%。因此,養(yǎng)成飲水的好習慣對于老年人尤其重要。
優(yōu)化大師足夠的水可促進新陳代謝,排出有害物質,能使血液、器官以及組織處于健康的狀態(tài)。尤其是早上喝一杯水,可以有效促進大腸蠕動,排出糞便毒素,肌膚也會因此變得如水一般光滑。
養(yǎng)心
“心”,指心態(tài)。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别B(yǎng)心,就要學習水的平靜。不良的情緒是疾病的催化劑,消除不良情緒最重要的辦法就是靜心,心靜才能氣順,氣順才能健身。還要學習水的謙虛,一個成功人士無論在何種情況下,總能心平氣和地講述胸中的萬千丘壑,而不是鋒芒畢露、狂妄自大。
要充分享受水帶來的快樂。當你心煩氣躁的時候,喝上一杯溫開水,自然就會靜下心來,氣也隨之變得順暢;當你的身心疲憊時,洗上一個熱水澡,體溫會隨著水的溫度慢慢升高,你一定會神清氣爽,輕松無比。
養(yǎng)神
“心靜則神安,神安則災病不生”,養(yǎng)神,貴在身體和心理保持平靜。
明代張大復在《梅花草堂筆談》中寫道:“茶性必發(fā)于水。”捧一撮茶投入杯中,看雀舌般的芽葉徐徐舒展,茶香四溢,湯色明亮;品一口香茗,人也顯得寧靜祥和、高貴脫俗起來。閑暇之時,約二三老友一起賞心品茗,探尋“茶壽”秘訣,享受這獨有的快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