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作為與日本友好交流代表團成員,讀高二的女兒隨三十多名中學生一同到日本訪問一周時間。
因為是第一次出遠門,又是出國,我很為女兒擔心。
女兒拍著胸脯安慰我說:“媽,放心,我長大了。我這次去一定要看透日本高速發(fā)展的秘密?!蔽以偃谒?,到日本有什么事一定要給我打電話。
不出我所料,到日本當天,女兒就打來了求救電話:“媽,我一個人住在日本的一戶人家里。”“這樣你可以充分了解日本家庭啊。”我安慰她。
“哎呀,媽,你不知道,我住的這一戶人家共有五口人,兩位老人,兩位大人,還有一個像我一般大的女兒。聽介紹,他們一家人晚上都是在一個大盆里泡澡的呀?!?/p>
“啊——”我一時語塞,實在出乎我意料。
“媽,你說我該怎么辦?”女兒催促我回答。
“這樣,”我給女兒出主意,“他們要是讓你跟他們一起洗你就說不洗。要是讓你洗他們洗過的水,你更不能洗。”
女兒想了想,似乎聽出了我話里的言外之意,便斬釘截鐵地說:“對!”
掛了電話,我還帶著很重的民族情緒,為女兒擔心起來。
終于等到了晚上,我在電話機旁又接到女兒的電話:“媽,不是你說的那樣?!?/p>
女兒軟軟的語氣像是受了誰的欺負一樣:“怎么了,你?”我急急地問。
“媽,不是你說的那樣,人家放好水,讓我先洗,我就洗了。可我洗過了,他們一家人卻洗我洗過的水,真讓我難為情。媽,這樣人家會怎么看我們呀?”聽得出來,女兒很難過。
我一時真不知說什么是好。
“媽,你說我到底該怎么辦呀?”女兒帶著哭腔問我。
我還真想不出什么好辦法。
“媽,讓他們老人洗我洗過的水,我心里真不是滋味?!?/p>
“那你說怎么辦?”
“以后我想等他們家人洗過再洗,你看行嗎?”
我猶豫了一下,還是說:“你看行就行吧。”
接下來的幾天,再也沒有接到女兒打來的電話,雖然有幾分擔心,但想到之前的洗澡事件,心想,日本人不至于為難一個女中學生吧!
一周后,女兒回來了,一改以前的瘋勁,似乎一下子成熟了許多。晚上,她把一篇日記翻給我看,寫的均是她對日本團結、友善、節(jié)約等品質的贊美。讀完,我心潮難平,心想:也許,我們對日本這個民族有許多必須修正的誤讀。
(水中荷摘自《瀏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