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藏古錢幣過程中,不少泉友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即面對一枚圖譜未載(屬脫譜品)、史書未記,且從錢幣形制、文字、包漿(含生坑)、鑄制工藝等多方面鑒評,又很難斷定是后人偽作之品,有時只好放下等待,或看有無其他泉友或?qū)<覍ν愬X幣的評介和斷定,有幸時可能會從中略知—二。筆者手頭這兩枚遼錢,一曰“建福元寶”,一曰“神歷通寶”,就是在集藏遼代專題錢幣過程中難得偶遇之一例。
翻開《遼史記事本末》一書可知,遼天慶十年(1120年),宋金訂立了“海上之盟”,約定共同滅遼。金兵這年很快攻下了遼的老巢上京(臨潢府),接著又于遼保大二年(1122年)正月攻下遼中京(大定府),天祚帝耶律延禧被迫趕得又從中京逃到南京(燕京,今北京),不久又出居庸關(guān)逃至鴛鴦泊,后又逃至西京(大同府),最后躲進夾山,因正值雪天,金兵尋其車跡,最終被擒獲。也就是在天祚帝出逃之際,在保大二年,居于南京的燕王(也有稱魏王)耶律淳自立稱帝,改元“建福”,史稱北遼。但不到一年耶律淳病死,其后,南京(北遼)政權(quán)內(nèi)訌不止,耶律大石率部重歸天祚帝。天祚帝想出兵收復(fù)燕云,聽不進大石勸諫,無奈之下,耶律大石只好率部西逃,自立為帝,建“西遼”政權(quán),稱為德宗,改元“延慶”。又據(jù)史書記載,遼保大三年五月,正值天祚帝出奔之際,敵烈立,天祚帝之子雅里自繼帝位,改元“神歷”,但沒過半年,雅里卒,“神歷”年號也自此而終。
從上述情況可知,遼末期時局動蕩,呈分裂狀態(tài),與之并存的有“保大”年號,也有“建?!焙汀吧駳v”等年號。但這期間,是否鑄過“建福元寶”和“神歷通寶”錢,未見史記,更未見譜載。這兩品錢幣是否就是此時鑄幣,是耶非耶,很值得探討?!敖ǜT獙殹毙∑藉X,直徑24毫米,厚1.3毫米,穿徑5.6毫米,背平夷,“神歷通寶”小平錢,直徑23.5毫米,厚1毫米,穿徑6毫米,背平夷。該兩品錢的錢文均較漶漫,看上去似都有某種遼錢風(fēng)范之意。據(jù)筆者所見,遼錢偽作確實較為嚴(yán)重,但偽品多見折二、折三以上大錢,平錢偽品也有所見,但多為圖譜所載之品,如會同、保寧、天顯、天祿、通行泉貨等珍稀幣種,但都很拙劣。該兩品錢是否是當(dāng)朝所鑄之真品,愿聽專家和泉友點評,這也是筆者大膽地把它展示于眾的目的所在,也或早巳有泉友走在前面,只是未見而已。即便是真品,恐也不能輕易言“孤”,相信在其他遼錢愛好者手中,可能也會持有此物,充其量僅是借《收藏界》一角,能填補遼錢一方空白而已,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收藏中的極大樂趣。
以上若有誤,望泉友和方家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