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然而,在小學概念教學中,由于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與概念抽象性之間的矛盾。學生往往不易掌握概念的內涵。因此,概念教學成為一大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關。筆者從小學生的年齡出發(fā)。將“童話”巧妙引入教學中,不但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容易接受“概念”這一概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做法。
一、巧用“童話”導入概念
一堂成功的課必須由每一個好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組成.而“開始”就是重要的一環(huán),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師要抓住兒童的好奇心理,巧妙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那么究竟采取什么形式導入新課,方法很多,其中“童話”就是一種。
例如,教學“被除數、除數末尾有0的有余數除法”時。我首先給學生講了一個《八戒分桃》的童話故事:一天,豬八戒到花果山去玩,恰好悟空不在,八戒就帶著30只小猴去摘了100個又大又紅的桃子,然后對小猴說:“你們30人,每人分得3個,剩下的一個就給豬伯伯我吧!”八戒怕小猴不相信還列了一個豎式:
沒多久,悟空回來了,知道了這件事,斥責八戒不老實,欺騙了小猴,嚇得八戒連連磕頭求饒,小猴們被弄得莫名其妙。故事講完后,教師接著說:“為什么說八戒欺騙了小猴,悟空指責八戒不老實的理由在哪兒?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被除數、除數、末尾有零的有余數除法?!边@樣引入新課,由于童話別開生面,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了良好的心理準備,學生很自然地積極開動腦筋,尋求算法,教師教起來就輕松多了。
二、巧用“童話”掌握概念
數學知識是比較抽象的,數的概念更是如此,為了使學生順利掌握數的概念,在教學“5的認識”時,筆者是這樣設計的:教學開始時,首先給學生放一段輕松的音樂,隨著音樂的節(jié)拍,給學生講述了一個優(yōu)美動聽的故事:春天來了,大地披上了綠裝,太陽公公露出了慈祥的笑臉。藍藍的天空飄著朵朵白云。白云下面有一條小溪,小溪邊有一片青青的草地,旁邊有一棟小房子,那就是兔子的家。一天,兔媽媽第一次帶著她的小寶寶來到草地上玩(師一邊講一邊出示多媒體課件),悶了一整個冬天后,第一天呼吸到毒天的空氣,小兔們是多么高興啊!(音樂停)小朋友,你們數一數,這里有幾只小兔。(教師教學生認識和書寫5之后,音樂繼續(xù)),小兔們一邊吃著鮮嫩的青草,一邊嬉戲打鬧。吃飽玩夠之后。兔媽媽便把小兔們叫到跟前一起做游戲,要求5只小兔分成兩組(音樂停),可是小兔們怎么也站不好,小朋友。你們知道怎么分嗎?共有幾種分法?做完游戲后,兔媽媽給兔寶寶出了幾道題,小朋友們想不想做?(師出幾道形式多樣的鞏固練習題),就這樣,這堂課在優(yōu)美的音樂和故事中結束了。由于自始至終采用“童話”進行教學,起到了化枯燥為生動的作用,使兒童在輕松愉快中切實掌握了知識。
三、巧用“童話”辨析概念
對一些易錯的概念,采用“童話”進行辨析,既具體又形象,易懂易記。
在日常教學中,常常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如學生回答“每支鉛筆多少錢”的問題時,有學生總是答成“每支鉛筆8錢”,雖然教師多次糾正,但還有學生“固執(zhí)己見”。為了糾正這個錯誤,教師設置了這樣的情境:一次貓媽媽在檢查貓寶寶的作業(yè)時。發(fā)現貓寶寶把問題”每支鉛筆多少錢?”答成“每支鉛筆8錢”。就問貓寶寶為什么要這樣答?貓寶寶振振有詞地說:“老師說過。問什么就答什么?!必垕寢尳舆^話頭:那么問你有多高?你就答3高,問你有多重?你就答有4重,問你每餐吃多少飯?你就答每餐吃5飯……還沒等老師把故事講完,下面的學生就迫不及待地喊了起來:”錯了錯了……”教師因勢利導,學生印象深刻。以后再也沒有出現過類似的錯誤了。
可見,巧用“童話”進行概念教學,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