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是一個會意字,上部是“犬”(狗)和“月”(肉),即狗肉,下部的四點是“火”的變形。意思就是用火燒狗肉。
犬(狗)是古代較早馴養(yǎng)的動物之一,它為人們守夜,保護豐人,幫助人們狩獵,捕獲動物。犬在古人心目中是人類的朋友,也是神靈的圣物,所以人們也用它來祭祀上天或祖先,祭祀后的狗肉讓伙伴們分享。燒煮狗肉就叫“然”,分享狗肉的過程就叫“獻”?!矮I”字甲骨文作默形,就像一只祭祀用的大鐘鼎,里面放著狗肉。
有一個字能反映人們在分享狗肉時快意的滿足感,那就是“厭”字?!皡挕钡姆斌w字是“厥”,這個字由四個部分組成:廠(山洞)、日(嘴巴)、犬(狗)、月(肉),意思就是在山洞里吃狗肉。所以,“厭”的本義表示內(nèi)心很滿足的意思。成語“學(xué)而不厭”后來由下“然”字的形體發(fā)生變化,下而的“火”字成了四點,人們看不出火在燃燒的樣子了,伍“然”字的旁邊添加一個火字旁,成為“燃”字。燒狗肉等燃燒的意
義就由“燃”字來承擔(dān),“然”字被借作指示代詞用了。
在現(xiàn)代漢語里,是這樣就說“然”,不是這樣就說“不然”,這樣之后就說“然后”,依舊這樣就說“仍然”,果真這樣就說“果然”,即使這樣就說“雖然”,本來就是這樣就說“固然”,確實這樣就說“當(dāng)然”等等。又引申用作形容詞的詞尾,相當(dāng)于“……的樣子”或“地”,例如“忽然”“偶然”“默然”“飄飄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