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文藝俱樂部》與中國“新劇”

        2010-04-11 12:55:38飯冢容

        飯冢容

        (日本中央大學(xué) 文學(xué)部,日本 東京 1920393 )

        新潮演劇研究

        《文藝俱樂部》與中國“新劇”

        飯冢容

        (日本中央大學(xué) 文學(xué)部,日本 東京 1920393 )

        一百多年前,中日兩國之間通過一個刊物展開了戲劇交流,該刊物的名字叫《文藝俱樂部》,是東京博文館發(fā)行的月刊雜志。從1906年到1913年,在短短八年間,登載于該刊的六部劇作由徐半梅等人翻譯成漢語被介紹到中國。當(dāng)時在中國,新劇(又稱文明戲)的原創(chuàng)劇本很少。在這種情況下,從《文藝俱樂部》翻譯過來的這些中文劇本對中國近代劇的發(fā)展起了很大的作用。這些劇作其實都是根據(jù)歐洲作家的作品翻譯改編的。這說明,當(dāng)時的中日兩國對西方文學(xué)·戲劇的借鑒和吸收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

        中日戲劇交流;文明戲;徐半梅;翻譯?。弧段乃嚲銟凡俊?/p>

        眾所周知,清末民初的“新劇”(又稱“文明戲”“文明新戲”)之中,從日本引進(jìn)的劇目相當(dāng)多,關(guān)于那些作品的來龍去脈,一些中日學(xué)者(包括我自己)都曾做了較為詳細(xì)的研究。本文將稍微換個角度,把注意的焦點集中到一個給中國提供的作品最多的日本文藝刊物上,由此探討劇本傳播的多種多樣的實例。我認(rèn)為,一百年前的中日兩國之間通過一個刊物展開的戲劇交流是很值得研究的。

        該刊物的名字叫《文藝俱樂部》,月刊,博文館發(fā)行,明治28年(1895)1月創(chuàng)刊。宮澤春文、內(nèi)山正如、田村昌新(松魚)、石橋助三郎(思案)、森莊助(曉紅)、長谷川誠也(天溪)、森下巖太郎(雨村)分別擔(dān)任主編。當(dāng)初,該雜志的內(nèi)容是以小說為主的。曾陸續(xù)登載過川上眉山、小杉天外、泉鏡花、廣津柳浪、樋口一葉、田山花袋、小栗風(fēng)葉、幸田露伴、依田學(xué)海、江見水蔭、德田秋聲、國木田獨(dú)步等著名作家的作品。另外,還有松居松葉翻譯的左拉、二葉亭四迷翻譯的屠格涅夫等外國作家的小說。后來,逐漸出現(xiàn)了相當(dāng)于中國評書的“講談”、 相當(dāng)于中國單口相聲的“落語”、以及戲劇劇本等等。隨著小說的通俗化趨勢,明治40年(1907)以后,雜志在整體上的娛樂性逐漸增強(qiáng),進(jìn)入大正時代以后,轉(zhuǎn)為專門登載“大眾小說”“推理小說”“幽默小說”等。這種做法雖然在短時期受到了讀者的歡迎,但是,畢竟無法長期維持,《文藝俱樂部》最終于昭和8年(1933)停刊。

        有人說:“《文藝俱樂部》在我國近代隆盛期以通俗文學(xué)迎合時尚,這在一方面引起了文藝的通俗化,但是在另一方面,它把文學(xué)滲透到了社會中去,培養(yǎng)出了一代又一代通俗文學(xué)作家,同時也給優(yōu)秀的年輕作家提供了練筆的機(jī)會,這就是該雜志的功罪兼半的特點?!盵1](P.84)

        一 日文劇本的翻譯家:徐半梅、包天笑、陳景韓

        把日文劇本翻成漢語,改編為中國“新劇”劇目的翻譯家有徐半梅、包天笑、陳景韓等。陸鏡若、馬絳士等人則偶爾翻譯一兩篇。其中,徐半梅跟《文藝俱樂部》的關(guān)系最密切。

        徐半梅(1880-1961)是小說家、“新劇”活動家。本名傅霖,又名卓呆,號筑巖。江蘇吳縣人。早年留學(xué)日本學(xué)體育,回國后創(chuàng)辦體操學(xué)校和體操游戲傳習(xí)所。1906年,開始了戲劇演出活動。1910年,與王鐘聲、陸鏡若在上海組織文藝新劇場。1911年,獨(dú)立組織社會教育團(tuán)。1915年,加入由鄭正秋主持的民鳴社。1921年,參與汪優(yōu)游組織的上海民眾戲劇社。徐半梅在演技上擅長滑稽表演。他曾在上?!稌r報》專欄寫過劇評,后來也寫過小說,主要作品有《笑話三千篇》《非嫁同盟會》《人肉市場》《饅頭鎮(zhèn)》《想入非非》《七度新婚》等。此外,還有《徐桌呆說集》《卓呆小說集》以及《話劇創(chuàng)始期回憶錄》。

        他在上海經(jīng)常購買日本文藝雜志,作為“新劇”活動的“參考品”。他后來回憶說:“我每月在虹口要買好幾種關(guān)于戲劇的日本雜志,而文藝雜志中,凡載有劇本的,我也一定買回去,單行本的劇本,也搜羅得很多,世界著名的劇本,我也讀過好幾種(其時我與天笑譯過囂俄——今譯雨果——著的世界三大悲劇之一《犧牲》)?!盵2](P.22)

        徐半梅與包天笑合譯的 《犧牲》1910年12月由秋星社出版。原作是V.Hugo的“Angelo”,他們是根據(jù)佐藤紅綠翻譯發(fā)表于《文藝俱樂部》的日文版翻成漢語的。此作將在此后的章節(jié)另行探討。不過,徐半梅的《犧牲》為“世界三大悲劇之一”的說法可能有誤,當(dāng)時他們二人合譯的另一個劇作《怨》(登載于《小說時報》增刊1號,原作斯克里布,根據(jù)長田秋濤的日文版翻譯)才是有副標(biāo)題“世界三大悲劇之一”的。

        包天笑(1876-1973)是小說家,文學(xué)翻譯家。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之一。19歲時中過秀才,后來接觸西學(xué),學(xué)習(xí)英文和日文。1906年,應(yīng)邀為上?!稌r報》館和有正書局編輯,主編《小說大觀》《小說畫報》等。同時,撰寫時評、小說,翻譯小說。

        關(guān)于日文書的翻譯,包天笑說:“我的英文程度是不能譯書的,我的日文程度還可以勉強(qiáng),可是那種和文及土語太多的,我也不能了解。所以不喜歡日本人自著的小說,而專選取他們譯自西洋的書?!搅嗣駠跄?,上海的虹口,已經(jīng)開了不少日本書店,我每次到虹口去,總要光顧那些日本書店,選取他們翻譯西文的小說。不過那時候,日本的翻譯小說,不像以前的容易翻譯,因為他們的漢文都差了。最可厭的,有一種翻譯小說,他把里面的人名、地名、制度、風(fēng)俗等等,都改了日本式的,當(dāng)然,連他們的對話、道白,也成為日本風(fēng)了。所以往往購買五六本的日文翻譯小說,也只有一二種可以重譯,甚至全盤不可著筆的?!盵3](P.174)

        陳景韓(1877-1965)是小說家、文學(xué)翻譯家。又名景寒。筆名冷血、冷、不冷、華生、無名等。江蘇松江人。1904年,上海《時報》創(chuàng)刊后,他被聘為該報主筆。后來,主編《新新小說》,還與包天笑合編《小說時報》。1913年,轉(zhuǎn)入《申報》任總主筆。同時,從事偵探小說的翻譯工作。

        陳景韓也翻譯過日文小說。包天笑說:“陳景韓(筆名冷血)也在時報上寫小說的,他寫的小說,簡潔雋冷,令人意遠(yuǎn),雖然也有許多譯自日文的,但譯筆非常明暢,為讀者所歡迎。那時候,正是上海漸漸盛行小說的當(dāng)兒,讀者頗能知所選擇,小說與報紙的銷路大有關(guān)系,往往一種情節(jié)曲折、文筆優(yōu)美的小說,可以抓住了報紙的讀者?!盵3](P.318)

        二 《祖國》

        登載于《文藝俱樂部》第12卷第12號(1906年9月)的法國悲劇《祖國》,是薩爾都原作、田口掬汀翻譯的。

        薩爾都(Victorien Sardou,1831-1908)是法國劇作家,在19世紀(jì)后半葉的法國以類似斯庫里布的佳構(gòu)式藝術(shù)風(fēng)格取得了廣大觀眾的支持和聲望。代表作《杜斯克》,由普契尼改編為歌劇,是馳名天下的經(jīng)典作品。而且,對日本新派劇和中國文明戲的影響也相當(dāng)大。這部作品也將在下面的章節(jié)進(jìn)行探討。

        《祖國》(1869年)是5幕歷史劇,以16世紀(jì)西班牙入侵比利時的史實為背景,愛國的伯爵秘密策劃反攻西班牙,伯爵夫人與他的戰(zhàn)友有私情,為了救情人的性命她出賣了丈夫。伯爵被處死后,戰(zhàn)友發(fā)現(xiàn)了伯爵夫人的行為,憤怒的戰(zhàn)友殺死伯爵夫人,自己也英勇就義。

        1906年10月,川上音二郎劇團(tuán)在東京明治座演出了《祖國》,田口掬汀翻譯的劇本就是這次公演的演出本。田口掬汀(1875-1943)是小說家、劇作家。本名田口鏡太郎。先后在新聲社、萬朝報社擔(dān)任編輯,同時開始發(fā)表評論和小說,成為流行作家。他的“家庭小說”常常被改編為新派劇劇本,很受歡迎。主要作品有《新生涯》《女夫波》《伯爵夫人》等;翻譯劇本有《祖國》《熱血》等。

        田口把原作劇本的人名按照諧音改成了日本人的名字,同時進(jìn)行了大膽的刪改。他說:“雖然是翻譯,并非逐字直譯的,而且考慮到演出上的方便,凡是日本人聽不大懂的臺詞,即便是名句,也不得不放棄。西方的戲劇有一個短處,就是常常由獨(dú)白把場景的協(xié)調(diào)破壞掉,所以,這樣的獨(dú)白也不得不從略。另外還有些對話是由于受演出時間和演員所限刪去的。關(guān)于這點,請求讀者多多諒解?!盵4]

        在中國,《小說時報》第5到6期連載冷(陳景韓)譯《祖國》(1910年6-8月)。當(dāng)時注明原作者是“法國柴爾時”。后來,有正書局出版了單行本(1916年9月)。據(jù)稱,這個作品曾經(jīng)由進(jìn)化團(tuán)演出過。*顧文勛《“文明新戲”劇目匯覽》,《中國話劇研究》第3輯,1991年6月。另外,據(jù)臺北藝術(shù)大學(xué)鐘欣志先生的調(diào)查,該劇由王鐘聲、任天知等人在上海春貴茶園演出過。參見《時報》1910年9月18日的廣告。我曾在論文中說:“該劇本可能是直接從法文版翻譯過來的。”*拙稿《文明戲〈拿破侖〉及其相關(guān)戲劇作品》,中央大學(xué)《紀(jì)要》第199號,2004年3月。中文版發(fā)表于《中國話劇研究》第10輯,2004年9月?,F(xiàn)在,我想糾正一下:該劇本既不是從法文版翻譯的,也不是根據(jù)田口掬汀的日文版翻譯的,而是根據(jù)長田秋濤的日文版翻譯的。

        長田秋濤(1871-1915)是劇作家、法國文學(xué)研究家。本名長田忠一。早年在英國、法國留學(xué)。回國以后在早稻田大學(xué)任教,介紹了許多法國戲劇和小說。其翻譯作品有《祖國》《茶花女》《巴黎圣母院》等。長田的《祖國》1906年8月由隆文館出版。劇中人的名字還是改成為日本式,不過,和田口翻譯的版本不一樣。對西方劇本的改編,長田有跟田口類似的想法。他說:“為了演出上的方便,我對原作的有些部分做了刪改。因為彼此的語言、風(fēng)俗以及人情不同,不得不采取這種手段。如果有人把這個劇本和注釋本同樣看待,就叫我為難了。在此先請求讀者的體諒?!盵5]

        陳景韓根據(jù)長田的日文版,把人名改為中國人的名字,各幕的標(biāo)題也是沿用長田的。此外,把陳景韓中文版的“敘言”和長田秋濤日文版的序文作比較的話,可以發(fā)現(xiàn)前半部分的內(nèi)容完全一樣。陳景韓說:“此篇為法國有名劇作家柴爾時所著。系歷史上之大悲劇。其腳色為十七、八世紀(jì)時,今之比利時國尚未與荷蘭分裂,稱為弗郎門國。屢為西班牙所侵掠。國之志士慨然奮起計挽。天之力不意事與愿違,終上斷頭臺縊死。此全篇大略也。中間以新舊兩教之紛爭為骨,描寫暴虐無道之?dāng)硨?,沉勇慷慨之志士,以及為戀愛之故賣國賣夫之大奸婦,為國家之故如花如玉之美少女,于豪壯之里寫戀愛,于悲慘之中發(fā)光明。其波瀾甚變幻,其布置極周詳,誠西歐文壇一大佳構(gòu)也。”

        三 《豬之吉》

        登載于《文藝俱樂部》第12卷15號(1906年11月)的《豬之吉》,是花房柳外根據(jù)英國坦尼森的長詩《伊諾克·阿登》改編的劇本。

        坦尼森(Alfred Tennyson,1809-1892)是英國詩人。幼兒時便有詩才并開始詩作。1827年考進(jìn)劍橋大學(xué),與阿瑟·哈勒姆結(jié)為好友。1833年哈勒姆溘逝于維也納,坦尼森經(jīng)過17年的構(gòu)思出版了挽歌集《悼念》,后來被公認(rèn)為是坦尼森的代表作?!兑林Z克·阿登》(1864年)也是不朽名作之一。主人公伊諾克是一個水手,在遠(yuǎn)海上的孤島過了10年的漂流生活后被救出來。他回到故鄉(xiāng)發(fā)現(xiàn),他的妻子安妮已改嫁給他的朋友菲利浦,生養(yǎng)孩子,過著幸福甜蜜的生活。伊諾克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但是他并不怨天尤人,而是犧牲了自己,保全了安妮一家的幸福。

        幡谷正雄在評價這部作品時說:“《伊諾克·阿登》是坦尼森作品里最膾炙人口的杰作之中的杰作?!盵6](P.6)夏目漱石也在《文學(xué)評論》中對《伊諾克·阿登》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引用了坦尼森所寫的伊諾克漂流到孤島時的一段描寫,并評論到:“這里有人,有活生生的人,有感覺和情緒的人。他不是魯濱遜·克魯索那種只想吃山羊,做椅子的人?!盵7](P.472)

        花房柳外(1872-1906)是新派劇劇作家。本名花房卓三。他原是歌舞伎演員河竹新七的門生,當(dāng)時的藝名叫竹柴作造。后來轉(zhuǎn)入新派劇,擔(dān)任過川上音二郎劇團(tuán)以及宮戶座劇場的編劇。主要作品有《留洋中的悲劇》《己之罪》(菊地幽芳原作)、《金色夜叉》(尾崎紅葉原作)等。

        1902年花房組織“洋式演劇社”,進(jìn)行了男女合演,并在演出中使用了西方式布景和燈光等等。他們上演的《人民公敵》(花房擔(dān)任編劇)是日本最早的易卜生作品演出。1903年10月,花房組織的新劇團(tuán)“國民娛樂社”依然繼承了“洋式演劇社”的風(fēng)格,他們計劃于11月1日開始在東京神田青年會館演出5幕劇《昔日》和喜劇《平等主義》。編劇都是花房柳外。其中《昔日》就是根據(jù)《伊諾克·阿登》改編的。花房把坦尼森的長詩改為4幕9場的劇本。同時,人名和地名都改成日本式的。伊諾克改為豬之吉(Inokichi),安妮改為折枝(Orie),菲利普改為禮輔(Reisuke)等。另一個劇目《平等主義》是根據(jù)英國劇作家巴里(James M barrie)的《可敬佩的克賴頓》改編而成的。但是,后來由于經(jīng)濟(jì)上的問題,這次演出計劃沒有實現(xiàn)。不過,《平等主義》的劇本發(fā)表于《新小說》(1905年5月);《昔日》的劇本在花房得了肺病逝世(1906年4月)以后,改名為《豬之吉》發(fā)表在《文藝俱樂部》上。[8](P.98)

        徐半梅把《豬之吉》翻譯成《故鄉(xiāng)》,連載于《小說月報》第1卷第4-6期(1910年10-12月)。4幕9場的分幕分場沒有變動。人名等專有名詞改成中國式的,豬之吉改為鄧憶南,折枝改為麗珠,禮輔改為孫侶甫等。徐半梅的《故鄉(xiāng)》好象也沒有演出過。不過,作為“新劇”劇本的范本,它應(yīng)該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中國學(xué)者袁國興注意到“它的成熟與其時的中國話劇整體水平不一致”,他指出:“作家不是從道德倫理的角度來構(gòu)思這個劇本的,他從人的日常生活和感情發(fā)展線索上去透視,發(fā)現(xiàn)了這樣的事不但可以發(fā)生,而且有其自然而然的合理性?!盵9](P.107)

        四 《遺言》

        登載于《文藝俱樂部》第14卷第8號(1908年6月)的“書齋喜劇”《遺言》,是邁依休原作、土肥春曙翻譯的。后來,收錄于土肥春曙《新譯 社會劇》(博文館,1909年11月)。

        關(guān)于原作者邁依休,由于史料缺乏,目前詳細(xì)情況還無法得知?!段乃嚲銟凡俊返摹哆z言》,沒有原作者的署名。在博文館的《新譯 社會劇》出版時,土肥才注明原作者和標(biāo)題為“make your virus”。

        土肥春曙(1869-1915)是演員、翻譯家。本名土肥庸元。1890年考進(jìn)東京專門學(xué)校(早稻田大學(xué)的前身)文學(xué)科,參加過坪內(nèi)逍遙舉辦的朗讀會(后來改名為易風(fēng)會)。1901年,作為川上音二郎劇團(tuán)的翻譯訪歐,回國以后他作為文藝協(xié)會的主要演員之一,扮演過哈姆萊特等角色。同時翻譯出版了《鏑木秀子》(根據(jù)易卜生《海達(dá)·加布勒》改編)、《新譯 社會劇》等。文藝協(xié)會解散以后,1914年,和東儀鐵笛、池田大伍等一起組織了無名會,繼續(xù)致力于對西方近代戲劇的引進(jìn)介紹。[10]

        土肥在《文藝俱樂部》上發(fā)表《遺言》時,寫了一篇很短的序文,其內(nèi)容如下:“此作考慮到業(yè)余演員演戲方便,刪除了女角色的一幕洋式書齋戲。因為是喜劇,所以有一些逗人發(fā)笑的場景。構(gòu)思雖沒那么新奇,但也略有可取之處。所以,從頭到尾改譯為日本故事?!?/p>

        單行本《新譯 社會劇》,除了《遺言》以外,還收錄其他三個劇本:英國劇作家皮尼羅(Arther Wing Pinero)的《勝利》(原名《可愛的拉雯德》)和《第二位坦克雷太太》以及法國劇作家羅斯丹(Edmond Lostand)的《空想》。對此,土肥在序文中是這樣說的:“這里收錄的劇本,本來都是為了提供給文藝協(xié)會而寫的。這次重新匯集成一本,一個目的是為方便最近新開設(shè)的該會研究所的學(xué)生們學(xué)習(xí);另一個目的是公開發(fā)表我對西方社會劇的研究成果。請諸位讀者指正?!壳埃瑧騽〗缫笊鐣“l(fā)揮藝術(shù)上的力量。假如此篇作為這方面的研究資料有益,我將感到十分榮幸?!?/p>

        《遺言》是一場鬧劇,其情節(jié)大致如下:財主福田老人不滿兒子福田修的自由婚姻,打算把他逐出家門,同時把外甥猛收為養(yǎng)子。老仆忠七建議福田老人先弄清猛的本質(zhì)。福田老人把要收猛做繼子的事告訴猛以后卻突然發(fā)作病死了。猛甚為著急,趕緊讓他的書童寬一打扮成福田老人,請律師森田寫遺囑。這時,福田老人蘇醒過來。原來他為了考驗猛裝死的。福田老人與修恢復(fù)父子之情,與猛斷絕關(guān)系。

        徐半梅把《遺言》改譯為《遺囑》,發(fā)表于《小說月報》第1卷第1-2期(1910年8-9月)?!哆z囑》分為2幕,人物全部換成了中國人名:福田老人改為田某,修改為田得修,猛改為唐孟聰,忠七改為田忠,寬一改為唐福,律師森田(Morita)改為莫侶陶?!哆z囑》在中國曾經(jīng)由新民社、社會教育團(tuán)上演過。新民社的演出日期是1914年3月16日、4月12日、11月15日、12月5日。[11]

        從廣告上來看,《遺囑》只是一出陪著正劇演出的趣劇。不過,卓呆的這種趣劇好象比正劇更受到觀眾的歡迎。4月12日的《申報》廣告上有如下的介紹文章:

        徐君半梅,新劇界中之老前輩也。不特為編劇高才,且富有舞臺經(jīng)驗。自君出,喜劇于是盛行于各埠。故歷年各界人士欲觀徐君之劇者,幾如大旱之望云霓。惜其為新聞事業(yè),及教科書事所羈,不肯輕易粉墨登場、現(xiàn)身說法。今本社主任鄭君藥風(fēng),因各社所演趣劇什九系徐君之作,無如相因不變,致少新趣,且多失真。因借多年交誼,再三懇請其出,而以身作則,革而新之,為新劇界大放異彩,為趣劇史上增光榮,并慰各界熱心新劇諸君之殷殷雅望。準(zhǔn)于十七夜起,每夜登臺,專演趣劇。恃其蓮花妙舌,以解人頤。宗譎諫之旨,達(dá)新民之的,不特本社之幸也。欣逢快舉,特此布聞。

        徐半梅4月12日(舊歷3月17日)參加了《遺囑》的演出,13日、14日又分別參加了《誰先死》和《馬尾裁判》的演出。

        1914年5月5日,上海新劇公會聯(lián)合當(dāng)時六大劇團(tuán)(新民、民鳴、春柳、開明、啟民、文明)演出了《遺囑》《肉券》(根據(jù)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改編)、《恨海》(根據(jù)吳趼人同名小說改編)。[12]

        《遺囑》在當(dāng)時被譽(yù)為“著名喜劇”?!渡陥蟆窂V告上刊有演員表:

        田勉 啟民達(dá)心

        田忠 開明越群

        田公子 開明一塵

        田媳 啟明嘯恨

        唐公子 民鳴文聲

        唐福 新民半梅

        律師 民鳴子青

        書記 民鳴無形

        當(dāng)時的劇評說:“遺囑一劇,半梅之杰作也。滑稽諷世,饒有趣味。余曾見之于新民社,妙語天然,嘆為近世所不可及。是日重演,倍增精神,觀者無不稱善。達(dá)心文聲之田勉唐公子亦佳。”[13]

        五 《犧牲》

        登載于《文藝俱樂部》第15卷5號(1909年4月)的《犧牲》,是雨果原作、佐藤紅綠翻譯的。就這個劇本的改編過程以及后來在中國演出的情況,我已經(jīng)發(fā)表過一篇論文。[14]不過,這篇論文還沒有中文版。所以,下面簡單地介紹一下其主要內(nèi)容。

        雨果(Victor Hugo 1802-1885)是法國著名作家。他的劇作有《愛爾那尼》(1830)、《呂伊·布拉斯》(1838)等?!稜奚返脑鳌栋步芰_(Angelo)》(1935)可以說是一部浪漫主義色彩濃厚的劇作,與其他作品相比,抨擊反動政治、向往社會變革的色彩沒有那么強(qiáng)。領(lǐng)主安杰羅迷戀女演員狄四,而狄四卻愛著羅德魯夫。后來,狄四得知羅德魯夫和領(lǐng)主安杰羅的夫人凱瑟琳娜之間情愛甚篤,她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讓羅德魯夫和凱瑟琳娜逃往他鄉(xiāng)。

        佐藤紅綠(1874-1949)是小說家、劇作家、俳句詩人。從明治末期到大正、再到昭和初期,他作為新派劇劇作家的貢獻(xiàn)相當(dāng)大。戲劇史學(xué)家秋庭太郎在評價佐藤紅綠時說過:“正是歸功于佐藤紅綠的出現(xiàn),新派劇作家才成為名副其實的劇作家。”[15](P.501)他的劇本《云之響》和《潮》,分別被改名為《社會鐘》《猛回頭》介紹到中國,對中國新劇的發(fā)展起了很大的推進(jìn)作用。他特別喜愛雨果的作品,翻譯介紹了一些雨果的小說和劇本。日本有些劇評家在評論《云之響》和《潮》時,常常指出其中有《悲慘世界》的影響。

        《安杰羅》的分幕分場比較多。全劇分為第一日、第二日、第三日,其中第三日又分為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每一日每一部都有6到11個場景,十分繁雜。佐藤的《犧牲》把原作整理為5幕劇,使其變得簡潔通順。人物由佐藤換成了日本人名,安杰羅改為真鍋安城(Manabe Anjyo),狄四改為粂次(Kumeji),羅德魯夫改為山路卓朗(Yamaji Takuro),凱瑟琳娜改為照那(Teruna)。

        中文版《犧牲》,1910年12月由秋星社出版。注明“法國囂俄原本,天笑、卓呆同譯述”。每一幕的標(biāo)題、臺詞都和佐藤的日文版完全一致。人物由天笑和卓呆重新?lián)Q成了中國人名。真鍋安城改為麥安仁,粂次改為可眉,山路卓朗就是卓朗,照那改為昭容。

        目前,我國企業(yè)培訓(xùn)總體上處于起步階段,表現(xiàn)為培訓(xùn)層次不夠清晰,大多停留在較低培訓(xùn)層次上;培訓(xùn)內(nèi)容較為單一,多側(cè)重于業(yè)務(wù)技能培訓(xùn),對領(lǐng)導(dǎo)力、管理策略等內(nèi)容涉及較少;培訓(xùn)老師實戰(zhàn)經(jīng)驗不足,紙上談兵的較多;企業(yè)培訓(xùn)尚未成為人員選拔和激勵的基礎(chǔ)環(huán)節(jié)等等。

        關(guān)于《犧牲》在中國上海笑舞臺的演出情況,通過周劍云的劇評可以有所了解:[16]

        悲劇《犧牲》為歐西文豪囂俄所編,包天笑、徐卓呆譯成華文。全劇分五幕,幕幕有精彩。惟今之新劇家,素喜自由演劇,從無按照腳本原文,細(xì)心研討者。以是茍不得人,往往取貌遺神,大負(fù)作者本意,甚可惜也。茲以吾所見,笑舞臺諸子所演,尚能不悖原劇本旨,泚筆評之。

        在這段文字后面還有對每一個演員的評論,現(xiàn)引用如下:

        優(yōu)游之可眉,為劇中重要關(guān)鍵,豐姿綽約,媚態(tài)迎人?!瓌曛讶荩炷锇肜?,風(fēng)韻已非,雖能做,終與身份不合。該臺無悲旦,然不得已而思其次。悲世、映霞,或可稱職,何以令此君充數(shù)。此君演戲,自有其可取者在,悲旦斷非其長也。……悲世之卓郎,表情做工,完密無疵。言詞亦甚干凈。不過字眼不清楚,似口中除絳舌外,另含有一物者,此亦美中不足?!煊爸佧湴踩?,此角本應(yīng)老生扮演。該臺無出色者,乃以天影承乏。天影演戲,精神貫注時,實無懈可擊,稍不用心,遂敷衍了事。其去此角,尚肯買力。

        笑舞臺在上海廣西路,戲院雖小,但比較適合話劇演出。1916年,民鳴社停止活動以后,汪優(yōu)游、鄒劍魂、朱雙云、鄭正秋、沈映霞、徐半梅、李悲世、張嘯天等人組織了大成社,在這里演出。后來,民鳴社恢復(fù)演出活動,在鄭正秋離社以后又邀請了歐陽予倩、查天影等加盟。[17](P.35)前引劍云的劇評應(yīng)該寫于這一時期。

        六 《厄爾巴之波》

        登載于《文藝俱樂部》第16卷15號(1910年11月)的《厄爾巴之波》,是一部寫拿破侖的戲劇,原作是細(xì)川風(fēng)谷,由栗島狹衣改編。關(guān)于中日兩國演出和翻譯的、以拿破侖為題材的戲劇,我已經(jīng)有一篇文章發(fā)表過。②

        細(xì)川風(fēng)谷(1867-1919)是“講談”演員。本名細(xì)川源太郎。1885年赴美,回國以后參加了尾崎紅葉、山田美妙、石橋思案等人組織的文學(xué)團(tuán)體“硯友社”。在日本郵船公司工作了幾年,然后進(jìn)入“講談”界,成立了“講談新聲會”。

        栗島狹衣(1876-1945)是記者。本名栗島山之助。1898年,進(jìn)入朝日新聞社當(dāng)記者。1906年,加入新詩社,這時開始對戲劇感興趣,作為業(yè)余演員參加過若葉會、有樂座、近代劇協(xié)會等舉行的演出。后來,自己組織了“栗島狹衣劇團(tuán)”。

        在《文藝俱樂部》第12卷第3號(1906年2月)上登載過另外一種以拿破侖為題材的戲劇,是長田秋濤所寫的《大那破烈翁》。當(dāng)時在日本,拿破侖題材的戲劇很受歡迎。1912年6月,文藝協(xié)會在第二屆試演會上演出了《人的命運(yùn)》,是蕭伯納于1895年創(chuàng)作的一部拿破侖戲劇。另外,學(xué)者松本伸子曾指出,島村抱月創(chuàng)作的《命運(yùn)之崗》(《早稻田文學(xué)》第65號,1911年4月)是受了《人的命運(yùn)》影響的作品。[18](P.399)此后,新派劇也在1919年7月演出過《拿破侖》,編劇佐藤紅綠,由伊井蓉峰、河合武雄、喜多村綠郎等領(lǐng)銜主演。

        全劇由“莫斯科火攻法兵退卻”“伊克士軍站附近之大雪”(筆者注: “伊克”今譯伊爾庫茨克)、“惠爾白島之暴風(fēng)雨”(筆者注:“惠爾白”今譯厄爾巴)這三場構(gòu)成,描寫了拿破侖晚年的悲涼境遇以及他對家人的愛。其內(nèi)容和徐半梅參加演出的民鳴社的《拿破侖》不一樣。

        這一時期在中國,除了文明戲演出的《拿破侖》(1916年,民鳴社)以外,改良京劇也演出了像《拿破侖》(1911年,新舞臺)和《拿破侖趣史》(1918年,新舞臺)這樣的以拿破侖為題材的劇目??梢钥闯觯闷苼龅墓适略谌毡竞椭袊鴰缀跏窃谕粫r期被介紹、上演并受到觀眾喜愛的,這是一個頗有意思的現(xiàn)象。

        七 《杜斯克》

        登載于《文藝俱樂部》第19卷8號(1913年6月)的《杜斯克》,是薩爾都原作、松居松葉改編的。關(guān)于《杜斯克》給日本和中國帶來的具體影響,我也已經(jīng)有一篇文章發(fā)表過。*拙稿《從〈杜斯克〉到〈熱血〉與〈熱淚〉》,中央大學(xué)《紀(jì)要》第152號,1994年3月。中文版發(fā)表于《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研究叢刊》2007年第2期。

        松居松葉(1870-1933)是劇作家、導(dǎo)演、劇評家。本名松居真玄,晚年號“松翁”。早年立志自學(xué),當(dāng)過坪內(nèi)逍遙的門生,后來擔(dān)任《早稻田文學(xué)》的編輯。1894年,發(fā)表了處女作《升旭朝鮮太平記》。后來,為演員初代市川左團(tuán)次寫了《惡源太》等劇本。1906年至1907年出國考察歐美戲劇,回國以后一直從事編劇和導(dǎo)演工作。松居松葉是非常高產(chǎn)的劇作家,作品總數(shù)超過一百篇,除了《杜斯克》以外比較有代表性的劇本還有《政子與賴朝》《秀吉與淀君》《文覺》《愛爾那尼》《茶花女》等等。

        其實在松居松葉改編《杜斯克》之前,日本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好幾種該劇的版本。最初是1891年在歌舞伎座公演的福地櫻癡的《舞扇恨之刃》。該劇本發(fā)表于《文藝俱樂部》第4卷第11號(1898年9月)。該劇由作者改換成發(fā)生在日本的故事,時代背景設(shè)定在大鹽平八郎起義(1837年)剛剛結(jié)束后的江戶(東京)。

        在《杜斯克》的幾種版本中比較重要的是1907年由田口掬汀改編的《熱血》。該劇本先是在《萬朝報》上連載,后來又刊出了單行本。田口把劇中人的名字都按照諧音改成了日本人的名字,但是,故事情節(jié)本身和原作一樣發(fā)生在羅馬,所以顯得有些不倫不類。田口使用的底本,并不是薩爾都的原作。據(jù)他本人回憶,在他接受伊井蓉峰和河合武雄的委托著手改編《杜斯克》時沒有找到原作劇本,他無可奈何,只好以由劇本改寫而成的小說《杜斯克》為底本,“逆路而行”地創(chuàng)作了劇本《熱血》。[19]

        1907年7月,《熱血》作為新派劇的劇目在新富座演出。當(dāng)時在日本留學(xué)的春柳社成員歐陽予倩、陸鏡若等都看了這場演出。以后,他們根據(jù)田口的劇本創(chuàng)作了中文版的《杜斯克》,1909年以《熱淚》為標(biāo)題在東京座演出。

        松居松葉的《杜斯克》也是新派劇在帝國劇場公演時使用的劇本。據(jù)“譯者附記”中的說明可以了解到,和田口掬汀翻譯《杜斯克》時一樣,松居松葉也沒有得到原作劇本,結(jié)果他使用了歌劇劇本。對此他做過這樣的解釋:“我到法國巴黎去劇作家薩爾都的家里拜訪他時,他委托我把《杜斯克》翻譯成日文。當(dāng)時他說好將話劇劇本謄寫以后寄給我。然而,他沒能在生前完成這件事。他曾說,在國外,他的作品常常未經(jīng)允許就隨意被翻譯,他對這種做法很不滿意。所以,他一直有意識地不將這些得意之作公開出版。《杜斯克》的歌劇劇本是在作者本人的準(zhǔn)許之下由伊利卡、嘉柯薩改編,由普契尼作曲完成的。如今,我接受帝國劇場和川上貞奴的委托,將要翻譯此劇。不能直譯原作雖感遺憾,但是,我相信,歌劇劇本肯定更適合此次公演?;谶@些情況,我才決定使用歌劇版本?!?/p>

        松居松葉的《杜斯克》后來由徐半梅翻譯成中文,題為《熱淚》發(fā)表于《小說大觀》第7集(1916年10月),署名為“薩特作,卓呆譯”?,F(xiàn)在,“薩特”應(yīng)該是法國哲學(xué)家“Jean-Paul Sartre”的音譯;而劇作家Sardou被譯作“薩爾都”。徐半梅翻譯的《熱淚》在中國幾乎沒有上演過。這是由于先行一步的春柳社的版本已經(jīng)獲得普遍好評的緣故。

        在中國國內(nèi),春柳社的《熱淚》后來又一次改名為《熱血》,由新劇同志會、春柳劇場、文社、笑舞臺、藥風(fēng)社等劇團(tuán)演出過。藥風(fēng)社是鄭正秋脫離笑舞臺以后于1918年5月組織的劇團(tuán)。關(guān)于藥風(fēng)社演出的《熱血》有一篇劇評,劇評中有下述記載:

        正秋(鄭正秋)飾露蘭,第一幕發(fā)幾句議論,倜儻風(fēng)生,恰能中肯?!p鴣(鄭鷓鴣)之警察總監(jiān),奸刁好色,恃勢凌人,觀之使人目眥欲裂,技至此可謂神矣。……天人(夏天人)飾杜斯克,輕盈流利,步趨中則,且身裁合度,聲音爽脆。但京話字眼欠準(zhǔn),清濁失宜,聽之微覺不入耳?!朊?徐半梅)之傻偵探,在引人發(fā)笑,亦不可少之角。[20]

        令人深思的是,曾經(jīng)翻譯過《杜斯克》的徐半梅居然也參加了藥風(fēng)社的這次演出,而且扮演了一個“搞笑的角色”。在他本人翻譯的《熱淚》中是沒有這樣一個帶有滑稽色彩的角色的。徐半梅向來擅長扮演丑角,可見藥風(fēng)社的《熱血》是專為徐半梅增加了這個滑稽角色的。徐半梅在扮演這個角色時是怎樣的復(fù)雜心情我們是不難想象的。

        回顧歷史可以了解到,文明戲的衰落是從1918年前后開始的。而從藥風(fēng)社的這種苦心經(jīng)營、從徐半梅的尷尬處境之中可以看出,文明戲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衰退的跡象。

        結(jié) 語

        以上是《文藝俱樂部》從第12卷到第19卷登載的劇本被翻譯成中文版的情況。在短短八年間,一個刊物上就有六部劇作被介紹到中國。雖然這些作品在中國演出的機(jī)會并沒那么多,不過,從當(dāng)時中國的現(xiàn)實情況來看,新劇(話劇)的原創(chuàng)劇本是很少的,而且都還不夠成熟。在這種情況下,從《文藝俱樂部》翻譯過來的這些中文劇本無疑會成為“新潮演劇”的范本,為當(dāng)時新劇的創(chuàng)作人員提供了參考。所以我認(rèn)為從這種意義上講,《文藝俱樂部》雜志對促進(jìn)中國近代劇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應(yīng)該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上述這些劇作其實都是根據(jù)歐洲作家的作品翻譯改編的。如果我們再將視野放寬,會發(fā)現(xiàn),從劇本的傳播情況可以看出,當(dāng)時的中日兩國對西方文化的憧憬、對西方文學(xué)·戲劇的借鑒和吸收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這在文化發(fā)展史上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現(xiàn)象。

        [1]石丸久.文藝俱樂部[J].文學(xué),1955,23(7).

        [2]徐半梅.話劇創(chuàng)始期回憶錄[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7.

        [3]包天笑.釧影樓回憶錄[M].香港:大華出版社,1971.

        [4]田口掬汀.《祖國》前言[J].文藝俱樂部,1906,12(12).

        [5]長田秋濤.《祖國》序[M].東京:隆文館,1906.

        [6]幡谷正雄.《哀詩 伊諾克·阿登》序[M].東京:交蘭社,1924.

        [7]夏木瀨石.漱石全集:第15卷[M].東京:巖波書店,1995.

        [8]藤木宏幸.花房柳外與洋式演劇[J].共立女子大學(xué)文藝學(xué)部紀(jì)要,1972,19.

        [9]袁國興.中國話劇的孕育與生成[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0.

        [10]深海豐二.土肥春曙的半生[J].新劇,1962,9(6-11).

        [11]瀨戶宏.新民社上演演目一覽[J].攝大人文科學(xué),2001,(9).

        [12]瀨戶宏.中國·六大劇團(tuán)聯(lián)合演劇[J].演劇學(xué)論叢,2002,(5).

        [13]義華.六大劇團(tuán)聯(lián)合演劇之品評[J].新劇雜志,1914,(2).

        [14]飯冢容.佐藤紅綠的劇本和中國新劇[J].中央大學(xué)《紀(jì)要》,1995,157.

        [15]秋庭太郎.日本新劇史:上卷[M].東京:理想社,1955.

        [16]劍云.笑舞臺的《犧牲》[Z]//鞠部叢刊.上海交通圖書館,1918.

        [17]朱雙云.初期職業(yè)話劇史料[M].上海:獨(dú)立出版社,1942.

        [18]松本伸子.明治演劇論史[M].東京:演劇出版社,1980.

        [19]田口掬汀.關(guān)于《腳本 熱血》[M]//熱血.東京:日高有倫堂,1907.

        [20]秋星.藥風(fēng)新劇場之《熱血》[Z]//鞠部叢刊.上海:交通圖書館,1918.

        (責(zé)任編輯:沈松華)

        BungeiClubandthe“NewDrama”MovementinChina

        IIZUKA Yutori

        (Faculty of Letters, Chuo University, Tokyo 1920393, Japan)

        A century ago, a magazine became a vehicle for a form of dramatic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itledBungeiClub, it was a monthly published by Hakubunkan in Tokyo. In a mere eight years, from 1906 to 1913, six scripts appearing in the periodical were translated and introduced into China by actor and drama researcher Xu Banmei. In China at that time there were few original works of “new drama”, or “civilized drama” as it is also called. In this context, the dramatic works inBungeiClubintroduced by way of translation are thought to have ma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heatre in China. Moreover, most of those scripts had been translated and adapted from European works for the stage. Th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Western literature and drama of the day were

        by China and Japan in an analogous manner.

        China-Japan dramatic exchange; civilized drama; Xu Banmei; translated drama;BungeiClub

        2010-02-07

        飯冢容(1954-),男,生于日本北海道札幌,日本中央大學(xué)文學(xué)部教授,博士,主要從事中國早期話劇、中國現(xiàn)當(dāng)代話劇、文學(xué)研究。

        I207.309;I106.3

        A

        1674-2338(2010)02-0032-08

        国产一线二线三线女|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 女人下边被添全过视频| 国产精品igao视频| 九色91精品国产网站| 国产性感主播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最新中文字幕| 香蕉人人超人人超碰超国产| 在线欧美不卡|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一站|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性福利| 国产黑色丝袜在线观看网站91| 久久国产黄色片太色帅| 中文字幕人妻被公上司喝醉|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品| 天堂av中文在线官网| 亚洲国产成人av二区|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电影| 亚洲VA不卡一区|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网站|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国产成人无精品久久久| 亚洲日本高清一区二区| 正在播放强揉爆乳女教师| 国自产偷精品不卡在线| 精品蜜桃一区二区三区| 强d乱码中文字幕熟女免费| 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αv| 狠狠干视频网站| 国产爽快片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和女人做爽爽免费视频| 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免费观看 | 色噜噜色哟哟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乱码伦视频免费| 亚洲av无码乱观看明星换脸va| 国产福利小视频91| 久久国产精品婷婷激情| 亚洲人午夜射精精品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