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歷程,宛如單向行駛的列車,一去不返。而疾病與衰老又總是伴隨著生命而來,接轉著生命而去。唐代詩人白居易說得好:“若問病根深與淺,此身應與病齊生。”因此,戰(zhàn)勝疾病侵擾,保持身體健康,就成了終生的課題。
這里有一重要啟示,人在獲得了生命之后,不能只是消費它,支配它,享用它,還必須時刻慮及如何滋潤它,調養(yǎng)它,愛護它。因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滅、有來有回的。許多情況下,是得而復失,去而不返,健康也不例外。特別是人過中年,生命旅程進入了事故多發(fā)期,肌體的各種零部件不斷地出現(xiàn)破損,隨之而來的是活力在逐漸衰減,生機一步步地廢弛?;蛟缁蛲?,總有那么一天,會像江淹的五彩筆那樣,健康與生命要被“造化小兒”強制索回。
這原本是一個至為淺顯的道理??墒窃谠S多人那里,尤其是那些長時間很少患病的人,卻往往缺乏清醒的認識。他們以為疾病與衰老那是他人的事,自身體質一向絕佳,縱令沒有達到與病苦絕緣的仙家境界,起碼在可以預見的時光里,不會中途翻車;動輒以自己體魄健壯自詡,以致完全放棄了對疾病的應有警覺。
其實,這是很不明智的。老舍先生講過這樣一番哲理性很強的話:“楚霸王不害病則沒得可說,一病便了不得。生活是種律動,須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這變而不猛的曲折里。微微暗些,然后再明起來,則暗得有趣;而明乃更明,且至明過了度,忽然燒斷,如百度燈泡然。這個,照直了說,便是小病的作用?!钡貌。瑹o疑是一件倒霉的事;但是,如果能夠正確對待,也會產生積極的效果。使人學會生活的辯證法,增強對于災難的預防能力、適應能力和承受能力。許多堅持體育鍛煉數(shù)十載不輟的人,往往都曾有過患大病的經歷。他們從現(xiàn)實的無情懲罰中,獲得了“紅塵覺悟”。然而,這種“紅塵覺悟”在許多人記憶中并不牢靠,經常被怡然淡忘。往往是得了病便痛下決心,設想著今后一定以健康為重;而一旦恢復了健康,就把這些以慘重代價換得的感悟忘得無影無蹤……
這種“紅塵覺悟”后的“怡然健忘”,當是人生之大忌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