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增福,許彥婷
?
刺槐圃地播種育苗技術
姚增福,許彥婷
(鄭州市森林公園,河南 450008)
刺槐是鄭州市的鄉(xiāng)土樹種之一。結合工作實際,針對刺槐育苗特點,采用與其他樹種輪作育苗的方法,培育出了多種市場需要的園林綠化用優(yōu)質苗木。
刺槐;播種;育苗技術
刺槐,又名洋槐,為菌根共生樹種,能固氮改良土壤,在土壤瘠薄處亦能正常生長,但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為好,比較耐旱,耐輕鹽堿土,萌芽力和根蘗性強。刺槐一般多用種子育苗,是良好的用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和“四旁”綠化樹種。結合近幾年在鄭州市森林公園的工作,總結出刺槐圃地播種育苗技術。
剌槐幼苗怕澇、怕寒、怕重鹽堿,喜疏松、肥沃的土壤。圃地應選擇排水良好、土壤深厚肥沃的砂壤土。
圃地選擇在鄭州市森林公園。其刺槐育苗和栽植歷史悠久,土壤為沙壤土,通過排水渠道改造,基礎設施日益完備,為園林綠化研究提供了良好條件。
因刺槐育苗不宜連作,連作苗木生長不良,易遭種蠅、立枯病的危害。與松屬、側柏、紫穗槐、楊樹、臭椿等輪作,苗木生長旺盛,病蟲害少。
針對刺槐育苗特點,結合鄭州市場園林綠化需要,采取與松屬、側柏、紫穗槐、楊樹、臭椿等輪作方式,充分發(fā)揮鄭州鄉(xiāng)土樹種優(yōu)勢,培育出了多種市場需要的園林綠化用優(yōu)質苗木。
作業(yè)方式采用了壟作和床作。同時進行土壤消毒。
具體方法:用800倍辛硫磷(50%乳油劑),每6 000 kg/ hm2處理土壤,以防地下害蟲;每 hm2用硫酸亞鐵810 kg,磨碎制成藥土施入土中,以防立枯病。
鄭州市森林公園有刺槐大樹,每年10月份組織采集優(yōu)質種子備用。
2.2 增溫催芽 先用60℃~70℃熱水浸種。將熱水倒入種子中,邊倒邊攪拌,使種子受熱均勻,浸泡1晝夜后,去除漂浮的癟種子、壞種子和雜質。用細眼篩子把已膨大的種子和硬粒分開,自然冷卻,放置24 h后,將膨脹的種子取出;對未膨脹的種子,再用80℃~90℃的熱水如前法處理。每次選出的膨脹種子,放在溫暖處約4~5 d,待1/3種子露白根尖時,可取出播種。或將取出的膨脹種子用濕麻袋或草席覆蓋,悶種催芽,經(jīng)1.5~2 d后,種子萌動即可播種。
3.1 播種時間 春季適時早播,每年3月下旬在森林公園圃地開始播種。
3.2 播前管理 播前灌足底水,每667m2施有機肥如圈肥3 000~5 000 kg。
3.3 播種量 每hm245~60 kg。
3.4 苗床標準 壟上行距15 cm,播幅3 cm;床作行距 20~25 cm。覆土厚度1~2 cm,覆土后輕輕鎮(zhèn)壓。
早間苗,晚定苗。一般分2~3次間苗,當苗高15 cm時定苗,株間10~12 cm,每667m2約1萬株左右。根系要求通風良好,不宜多澆水,本著不旱不澆的原則。速生期可施少量磷肥。
4.1 間苗定苗 在森林公園圃地播種后1周內(nèi)幼苗即可出土,據(jù)觀察,幼苗生長速度快,但分化嚴重,要早間苗。第1次間苗在苗高3~4 cm時進行,去弱留強,并間開密集苗。以后根據(jù)苗木生長和密度情況,再進行1~2次間苗,最后一次間苗在幼苗10~15 cm高時進行。
4.2 追肥 在幼苗期和速生期追肥2~3次,以氮肥為主。
4.3 排水 刺槐怕澇,最忌積水,在雨季到來之前,需要做好防汛排澇措施。
4.4 害蟲防治 刺槐以防治蚜蟲為主。在晴天噴灑1 000~1 500倍的樂果溶液,2 000倍的溴氰菊酯溶液。由于蚜蟲代數(shù)多,且有世代重疊現(xiàn)象,要把握時機進行多次防治。實踐中也采用了生物防治:在圃地周圍堆積玉米桿,待蚜蟲聚集時噴藥集中殺滅。
4.5 割梢打葉 從7月開始,當大部分苗高超過50 cm以上時,從50 cm處割去頂梢,再用1 m長竹刀或術刀,順壟溝由下向上打落苗木兩側生長繁茂的側枝和樹葉,抑制高生長,促進直徑生長、根系發(fā)達,提高合格苗產(chǎn)量。
打葉標準:大苗葉子多的多打;中等苗少打;小苗不打。
4.6 截干 在起苗前進行截干,留茬高15 cm,要求截口平滑,無撕裂。
刺槐1年生苗出圃標準:地徑0.8 cm以上,根長20 cm,產(chǎn)苗量每12萬~15萬株/hm2;2年生苗:地徑1 cm以上,根長25 cm,產(chǎn)苗量每12萬株/hm2。
S792.27
C
1003-2630(2010)01-0068-02
2010-03-05
(責任編輯:王團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