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從文化到文化詩學
        ——論格林布拉特的新歷史主義

        2010-04-08 03:25:38
        關(guān)鍵詞:文本文化研究

        朱 靜

        (1.北京語言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北京 100083;2.河北大學外國語學院,河北保定 071002)

        從文化到文化詩學
        ——論格林布拉特的新歷史主義

        朱 靜1,2

        (1.北京語言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北京 100083;2.河北大學外國語學院,河北保定 071002)

        格林布拉特認為,“文化”指向兩個對立的觀念——限制和流動,而文學是各種界線在文化上強化的一部分,同時又再現(xiàn)了文化的“即興表演”結(jié)構(gòu)。他的“文化詩學”,正是一種試圖重建一種能夠更好地說明物質(zhì)與話語間不穩(wěn)定的流通的闡釋范式的努力,以便窺見文本與看似外在于它的社會的關(guān)系。但是,與文化研究不同,文化詩學仍然堅持文學形式的一面,而與文化唯物主義不同的是,文化詩學更關(guān)心權(quán)力在過去而不是現(xiàn)在的運作。

        格林布拉特;文化;文化詩學;新歷史主義

        新歷史主義(the New Historicism)崛起于20世紀80年代初的美國,以其對形式主義和舊歷史主義的雙重反叛,很快在英國文藝復興或現(xiàn)代早期(early modern),尤其在莎士比亞研究領(lǐng)域,掀起了一場范式革命。斯蒂芬·J·格林布拉特(Stephen Jay Greenblatt,1943—)作為這場持久而又影響深遠的批評運動的命名者、積極推動者和最重要的實踐者,幾乎是新歷史主義的代名詞。他不僅在莎士比亞和英國文藝復興領(lǐng)域極負盛名,還把研究觸角延伸至藝術(shù)、建筑、儀式、宗教和文化等諸多領(lǐng)域。

        一、新歷史主義的文化詩學

        格林布拉特雖然“發(fā)明”了“新歷史主義”這一稱謂,并使之廣為流傳,但更多的時候,他選擇用“文化詩學”來指稱自己的批評實踐。在許多批評家那里,這兩個術(shù)語是可以互換的,如路易斯·孟特羅斯(Louis Montrose)在《新歷史主義種種》(New Historicisms)一文中使用的就是“新歷史主義或文化詩學”[1]392。格林布拉特雖然從一開始就堅持使用“文化詩學”這一稱謂,但他2000年與凱瑟琳·伽勒赫(Catherine Gallagher)的合著書名卻是《實踐新歷史主義》(《Practicing New Historicism》)。由此可見,這兩個術(shù)語之間似乎沒有一個很清晰的界線。在本文中,我們用“新歷史主義”指文藝復興中對歷史的回歸,而把“文化詩學”視為在這個大的語境中,更具格林布拉特個人風格的批評實踐。

        格林布拉特研究的中心問題是藝術(shù)品與文學、歷史、語境之間的關(guān)系。他的研究吸取了傳統(tǒng)的研究文學與歷史的方式,但同時又借鑒了人類學、心理學、后殖民理論、性別理論、哲學、政治思想、藝術(shù)史和神學的成分。他主要關(guān)注現(xiàn)代早期和諸如馬洛(Christopher Marlowe)、雷利(Walter Ralegh)、斯賓塞(Edmund Spenser),尤其是莎士比亞這樣的經(jīng)典作家,把這些顯然“著名”的作家同他們生活和寫作的時代中一些非經(jīng)典、非文學性的材料聯(lián)系起來。這是因為,對格林布拉特乃至整個新歷史主義批評而言,中心觀念是:文學與其他實踐、行為和價值聯(lián)系在一起,文學總是與非文學的東西相關(guān)。因此,要理解格林布拉特的新歷史主義批評實踐,或者說他的文化詩學,首先要理解他對文化及文化的不同層面之間的關(guān)系的定義,因為這是他的批評得以建立的基礎。其次,區(qū)分他的文化詩學與文化研究、文化唯物主義的異同以及他堅持文化詩學的意義。這更可見出他的批評實踐相對于后兩者的特色。在此筆者將探討文化在格林布拉特著作中的中心地位,并把這一中心地位追蹤到他的文化詩學中。格林布拉特的文化詩學對文化的關(guān)注,即把文學作品與它們所在的語境聯(lián)系起來,從而模糊了傳統(tǒng)的文本的“內(nèi)”“外”之分。格林布拉特把文學生產(chǎn)與其他形式的生產(chǎn)形式聯(lián)系起來,強調(diào)了審美在改變文化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文化不再是精英專屬的“高雅”文化,而是普通文化,但它也可以非同尋常,可以讓敏感的批評家感到意外的驚奇和愉悅。這樣一種方式可能會導向文化研究,但新歷史主義者仍然把文學視為一個特殊的審美領(lǐng)域。格林布拉特的“文化”,強調(diào)的是閱讀文本所處的具體的歷史環(huán)境,而不是用一個大一統(tǒng)的理論去闡釋。對文化的理解必須輔以對詩學的關(guān)注,而詩學總是定位在文化之中。

        二、文化的觀念

        雖然文化的觀念在格林布拉特的文化詩學中占據(jù)關(guān)鍵地位,但格林布拉特極少對它做理論上的闡述。他的文化觀大多散落在具體的批評實踐的縫隙間。不過,他曾經(jīng)為1990年托馬斯·麥克勞林(Thomas McLaughlin)和弗蘭克·林屈夏(Frank Lentricchia)主編的《文學批評術(shù)語》(《Critical Terms for Literary Study》)撰寫《文化》一文。通過這篇文章體現(xiàn)了格林布拉特的文化觀,從中可以看出,他的文化觀是如何啟發(fā)了他的批評實踐。

        在格林布拉特看來,“文化”這個詞包含了太多的模糊性。因此,與其徒勞地去定義“文化”本身,不如思考怎樣才能使文化的觀念對文學研究有所用處。他視文化既具有限制性,又具有流動性(constraint and mobility)[2]11。

        組成特定文化的信仰和實踐整體是一種無處不在的控制技術(shù),可以限制個人的行為。這里的“技術(shù)”(techne)不是指現(xiàn)代意義上的可以觀察和控制人的裝置或機器,而更接近其在希臘詞源意義上的“技巧”或“藝術(shù)”。在日常生活中,文化對個人行為的限制不一定很明顯,但控制流動的規(guī)則卻不是無限彈性的。例如,如果突破法律的界限,受到的懲罰可能很嚴厲。但是,通常情況下,文化限制不是通過非常嚴厲的方式表達出來的,而是通過不贊同或獎勵來表示。如對不贊同的行為表現(xiàn)出諷刺的微笑、鄙視的同情;或?qū)澩男袨橘x予巨大的榮譽,甚至只是一個羨慕的眼神。在這兩種情況下,都沒有直接的規(guī)訓權(quán)力(disciplinary power)運作的痕跡,即像警察或法律那樣強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相反,表明任何階層的人都有可能在實施對他人的控制中扮演一個積極的角色。我們可以舉“法律與秩序”的例子來更好地理解這一點。法律是自上而下的,由那些被授權(quán)的人來實施(如警察、律師、法官等)。但秩序就沒有那么明顯的強迫性,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人們之間的一種默契,因而可以被視為社會實施自我控制的結(jié)果。

        那么,文化作為限制的觀念對文學有何用處呢?格林布拉特的理解是:文學是對被贊同的和不贊同的、合法的和不合法的、法律許可的和法律不許可的之間的界線在文化上的強化的一部分。這在頌詞和諷刺這樣的文學中表現(xiàn)的最為明顯:它們總是特別地表揚某些特殊的行為或行為模式,而譴責另外一些。

        在這里,格林布拉特使用的術(shù)語,如“技術(shù)”“規(guī)訓”“懲罰”等,顯然受到了福柯著作的極大影響。事實上在思考法律與秩序問題,暗示秩序是一個文化政治性組織的一部分的時候,格林布拉特回應了??碌倪@一觀念:“國家政權(quán)自身是一個事物的秩序……政治知識不關(guān)乎人的權(quán)力或人道或天道,而關(guān)乎必須被統(tǒng)治的政權(quán)的本質(zhì)”[3]。在具體的文化中,存在控制個人與社會之間關(guān)系的技術(shù),而這些技術(shù)可以被分析,以便理解一個政權(quán)的本質(zhì)。

        在對文化作為一個社會內(nèi)部控制技術(shù)的作用的理解下,格林布拉特勾勒了一系列他認為適合追問文學作品的問題:這部作品加強的是什么行為、什么實踐模式?為什么特定時間和地點的讀者會覺得作品吸引人?我的價值與作品暗含的價值有區(qū)別嗎?作品建立在什么社會理解之上?作品可能潛在或顯在地限制誰的思想或行動自由?與這些具體的表揚或譴責行為聯(lián)系的社會結(jié)構(gòu)是什么?[2]12這些問題大部分都指向文本之外的世界或文化,讓文學與體制、價值這些嚴格說來本身并不文學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這是因為,在他看來,“文學文本是文化的,不僅因為它們指向外在的世界,還因為它們成功地吸收了社會的價值和語境在其中。”[2]13世界充斥著文本,其中的大部分文本一旦脫離產(chǎn)生它們的條件就變得不可理解了。要恢復這些文本的意義,理解它們,就需要重建產(chǎn)生它們的條件。但是藝術(shù)品本身就直接包含或隱含了這種條件,這使得許多文學作品在產(chǎn)生它們的條件崩塌后,依然能夠幸存下來。因此,語境不再是一個相對于文本的背景,或一個框架,文本可以在這個框架之內(nèi)被閱讀。文化語境不是外在于文本的,而是被融合進文本,正是這一融合過程,揭示了藝術(shù)作品具有持久魅力的原因。

        由此,格林布拉特認為,文化分析從定義上來說,就不是一種與藝術(shù)品的內(nèi)部形式分析相對的外部分析。這種對嚴格劃分作品的“內(nèi)部分析”和“外部分析”的拒絕,是他和他的新歷史主義關(guān)于文本與文化之間關(guān)系的觀點的基礎。研究文學就是研究文化,為了理解一種文學,我們不得不理解一個文化。對特定文化的探索可以加深對產(chǎn)生于其間的文學作品的理解,而對文學作品的仔細閱讀也能加深我們對產(chǎn)生它的文化的理解。文化分析不是為文學研究服務的,相反,文學研究是為文化理解服務的。格林布拉特在這里的思考可以用新歷史主義慣用的回文式修辭表達為:文化生產(chǎn)文學,文學生產(chǎn)文化。因此,從文化來思考文學可以讓批評家看到如何將文化視為既內(nèi)在于文學又外在于文學。

        格林布拉特理解的文化既具有限制性又具有流動性(constraint and mobility)。也就是說,文化既為社會行為劃定了界線,又賦予其一定的自由度。因為界線只有在存在流動性的時候,即有被跨越的可能性的時候,才能有意義,否則就會僵死。只有通過不斷地嘗試和交換,文化的界限才能建立起來。格林布拉特所建立的是一個在不同環(huán)境下、有著截然不同后果的“即興表演”(improvisation)結(jié)構(gòu)①關(guān)于“即興表演”,格林布拉特在《文藝復興的自我塑形》中關(guān)于莎士比亞一章中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參見Stephen Jay Greenblatt,Renaissance Self-fashioning:From More to Shakespeare[M].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pp.222-254.?!凹磁d表演”最明顯的意義,是指個人如何使用文化限制。正是這種結(jié)構(gòu),提供了一個具有足夠彈性的模式,允許足夠的多樣性,可以容納大多數(shù)特定文化的參與者。這樣,大部分人都能夠找到一種方式遵守強加的限制,甚至都沒有注意到存在這些界線。而文學的功能之一,就是把這種文化的“即興表演”呈現(xiàn)為一種可以被學習的事物,成為“有文化”的過程的一部分。

        文學為我們提供了文化的“即興表演”如何運作的清晰例證。社會價值通過一部作品的內(nèi)容得到強化或被挑戰(zhàn)。同時,文學自身的界線在這一過程中被模糊甚至打破。文學界線的模糊也緣于對一個特定時期文化素材的借鑒。因為沒有哪一個作家能脫離現(xiàn)存的敘述方式、故事情節(jié)、語言表達以及前人處理具體問題和觀念的方式來完成一個作品的?!皞ゴ蟆钡淖骷沂悄切┳钣行У刂铝τ谝粋€文化交換過程的人。他們用一個現(xiàn)存的事物,如一段熟悉的神話、象征或人物類型,然后通常通過變化語境或把它與來自另一個意想不到的來源的素材進行組合變成另一事物。文學史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如莎士比亞的很多戲劇、歌德的《浮士德》、喬伊斯的《尤利西斯》等。因此,藝術(shù)作品非但不是一個極具天賦的個人的原創(chuàng)性的證據(jù),相反,“是社會能量和實踐積累、變化、再現(xiàn)和交流的結(jié)構(gòu)”[2]15。傳統(tǒng)的觀念常常把作者視為文本的起源,好像作者一張白紙,創(chuàng)造出某種獨特的、專屬于他自己的東西。如雪萊在《為詩一辯》中所說,詩人超越了他的觀念、時代和地點,參與了永恒、無限和唯一。而格林布拉特的文學與文化觀挑戰(zhàn)的,正是這種超越感和永恒感。對他而言,一個詩人的觀念牢固地扎根于他生活于其中的文化。因此,在格林布拉特的文化分析模式中,他強調(diào)的不是作者的創(chuàng)造性,也不是讀者的想象力,而是積累、改變、再現(xiàn)和交流。藝術(shù)品從它特定的文化中吸收養(yǎng)分,同時以一種新的方式,越過文化內(nèi)部、文化之間和時代的界線產(chǎn)生。

        鑒于此,格林布拉特所謂的“文化詩學”,或者說他的新歷史主義批評,其實是同時受到歷史和對文學文本的審美與形式維度的理解的啟發(fā)的閱讀實踐的結(jié)合。在這種結(jié)合中,我們才可能看到一個文本與似乎外在于它的社會的關(guān)系。文學仍然有作為藝術(shù)的一面而有別于其他文獻,因為偉大的藝術(shù)作品不是文化材料流通中的神經(jīng)接力站。物體、信念和實踐在文學文本中被再現(xiàn)、重新想象和表演的時候,會發(fā)生某種經(jīng)常不可預知和令人不安的變化。這種變化既是藝術(shù)魅力的體現(xiàn),也是文化深植于歷史偶然性的體現(xiàn)?!盵2]16作為藝術(shù)品特征的文化材料的積累,并不僅僅像一個容器一樣,觀念、能量和實踐都可以傾倒進去。一些材料被改變,正是這種改變的材料和“原始”材料一起被再現(xiàn)和交流。因此,批評家不僅要努力意識到歷史語境如何幫助塑造了藝術(shù)品,還必須洞察到藝術(shù)品可能發(fā)揮作用的新語境。

        三、文化詩學與文化研究、文化唯物主義

        格林布拉特鼓勵他的讀者超越文學文本與文化中其他方面隔絕的思想,這樣,他就把文學批評轉(zhuǎn)向更接近于一種文化研究的方向。在他自己的著作中,他經(jīng)常討論各種文學文本與非文學文本、意識、繪畫、建筑等之間的關(guān)系,而他的批評立場也受益于文學批評、歷史、人類學、政治、哲學、心理分析和神學等學科的思想。

        那么,格林布拉特的新歷史主義批評實踐是不是一種文化研究?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因為二者之間既有契合,也有分歧。文化研究作為一個學科沒有給出其目的和實踐的單一定義,但可以辨別出其清晰的發(fā)展線索。文化研究始于1964年出現(xiàn)在英國伯明翰大學的作為英語系的一個分支的當代文化研究中心。英國一支文化研究受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的極大影響,力圖推進普通或大眾文化作為一個學術(shù)研究科目的重要性。近來,文化研究對大陸哲學的關(guān)注越來越多,其范圍擴大到當代之外,淡化了其在英國研究中的根源的痕跡,發(fā)展了對諸如意識形態(tài)、種族、身份、殖民主義、性、性別和亞文化等問題的研究。而格林布拉特的新歷史主義同樣對這些研究感興趣。文化研究已經(jīng)作為一個學科崛起了,但它與其他學科的區(qū)別,尤其是與文學研究的區(qū)別,卻變得越來越模糊。如馬杰瑞·加伯(Marjorie Garber)評論道:“在一個意義上,文化研究是如此地無處不在,以至于它實際上作為一個種類已經(jīng)不可見了?!盵4]

        由于文化研究作為一個學科,已經(jīng)遠離了與文學研究的聯(lián)系。許多文化研究的實踐者對文學沒有興趣,這標志著它與新歷史主義的一個明顯不同。以格林布拉特為代表的新歷史主義者,最終總是回到文本,特別是經(jīng)典文本,如莎士比亞的戲劇。格林布拉特本人對文化研究的態(tài)度是復雜的,這與界線的問題有關(guān),他被導向兩個不同的方向:一方面,他希望“抹掉把文化研究局限在狹小的專門化的空間的一切界線”;另一方面,他又認識到“界線,只要是可以滲透和協(xié)商的,對思考還是有用的”[5]4-5。這成為他在文化研究已然如此普遍的時代,重又堅持傳統(tǒng)文學研究形式的一個理由。

        在20世紀80年代的文藝復興研究中,與新歷史主義并行的還有文化唯物主義。由于它們分享很多假設和方法,以至于有些評論者對它們不加區(qū)分,把文化唯物主義視為英國版的新歷史主義。誠然,在文化唯物主義宣言式的著作——1985年著《政治的莎士比亞》(Political Shakespeare)中,格林布拉特最著名的新歷史主義批評實踐《隱形的子彈》(Invisible B ullets)也赫然在列。但是,除了相似之處以外,文化唯物主義和新歷史主義之間還是有頗多不同之處的。

        文化唯物主義像文化研究一樣,也深受威廉斯的影響。實際上,文化唯物主義這一術(shù)語本身就出自威廉斯。他在一系列影響深遠的著作,如1958年的《文化與社會》(Culture and Society)、1961年的《漫長的革命》(The Long Revolution)、1977年的《馬克思主義與文學》(Marxism and Literature)等中發(fā)展了文化唯物主義的研究方法。但是,除了威廉斯本人的論述,從更廣泛的層面上說,文化唯物主義還包括文化研究中的歷史、社會學和英語研究,女性主義的一些主要的發(fā)展以及大陸結(jié)構(gòu)馬克思主義和后結(jié)構(gòu)主義理論,尤其是阿爾杜塞、馬歇利、葛蘭西、??碌碾s糅[6]2-3。

        喬納森·多利莫爾(Jonathan Dollimore)與阿倫·辛菲爾德(Alan Sinfield)在《政治的莎士比亞》簡短而綱領(lǐng)性的前言中,提出把“歷史語境、理論方法、政治關(guān)懷和文本分析結(jié)合起來”作為文化唯物主義的四項原則[6]ⅶ。孟特羅斯認為,在這四者中,他們提出的那種明晰的“政治關(guān)懷”——直面大部分批評所導向的保守類別的社會主義和女性主義關(guān)懷,在美國新歷史主義著作中是明顯缺乏的。在美國,女性主義或馬克思主義比新歷史主義更具“政治關(guān)懷”。另外,新歷史主義學者傾向于轉(zhuǎn)移和抑制自己實踐中的文化政治,方式是在突出權(quán)力關(guān)系的同時又把它們限定在當前研究的英國的過去。而文化唯物主義批評家強調(diào)的則是現(xiàn)在如何利用過去,關(guān)注被吸收進英國文化和英國教育系統(tǒng)的英國作家和作品的正典,如何幫助鑄造處于統(tǒng)治地位的社會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并使其霸權(quán)持續(xù)下去的過程[1]406-407。也就是說,文化唯物主義更關(guān)心現(xiàn)在,它的很多研究都是對撒切爾當政時的政府的右翼政策和行動的回應;而新歷史主義更關(guān)心過去權(quán)力的運作,與現(xiàn)在保持著距離。再次,多利莫爾引用馬克思的話“男人和女人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但不是在他們選擇的條件下”來指出二者最明顯的分野:文化唯物主義者關(guān)注這種創(chuàng)造歷史的文化,而新歷史主義者則關(guān)注限制和啟發(fā)這一進程的無法選擇的條件。前者給予人更多的能動性,且把人的經(jīng)歷放在第一位;后者致力于社會和意識形態(tài)結(jié)構(gòu)的塑造力量,這些力量在經(jīng)歷之前,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經(jīng)歷,因而打開了自主性的問題[6]3。格林布拉特對文化限制和流動性的詮釋可以在這一視角下理解,而他也承認,“我之前作品有時給人的印象是好像藝術(shù)總是加強它的文化主流的信念和社會結(jié)構(gòu)”[2]16。

        在《走向一種文化詩學》(Towards a Poetics of culture)中,格林布拉特曾經(jīng)考察了3個例子:里根在擔任總統(tǒng)期間的政治演說中有使用電影(包括他自己主演的)臺詞的傾向,約塞米蒂國家公園設計一個景致的做法以及米勒的虛構(gòu)小說與小說糾纏在一起的人和事之間的相互作用。在這3個例子中,藝術(shù)——或者通常被認為存在于一個審美王國的材料——都和一個歷史或社會王國的“現(xiàn)實”之間發(fā)生關(guān)系。由此,他強調(diào)的是審美與社會之間的協(xié)商、對審美的挪用(里根顯然無法把總統(tǒng)演講的政治話語與電影中虛構(gòu)的臺詞分開)以及通過審美話語產(chǎn)生某種形式的利益(金錢或快感)時發(fā)生的交換。格林布拉特認為,傳統(tǒng)的用來討論藝術(shù)的術(shù)語(如模仿、寓言、象征和再現(xiàn))以及詹姆遜的馬克思主義或利奧塔的后結(jié)構(gòu)主義提供的理論框架,似乎都太局限,不能解釋他引用的這些例子。因此,在這樣一個背景中去理解格林布拉特的新歷史主義文化詩學,可以把它視為“尋找一套新的術(shù)語去理解上述描述的文化現(xiàn)象”的努力。文化詩學要避開穩(wěn)定的藝術(shù)模仿論,試圖重建一種能夠更好地說明物質(zhì)與話語間不穩(wěn)定的流通的闡釋范式。而這種交流,在格林布拉特看來,正是現(xiàn)代審美實踐的核心。因此,“當代理論必須把自己定位在對這種實踐的回應中:不是在闡釋之外,而是在談判和交易的隱秘處”[5]214。只有把對批評術(shù)語不斷變化的意義的歷史、具體的關(guān)注和對審美考慮的敏感性結(jié)合起來,我們才能衡量這些商討、流通和交換。換句話說,如果帶著一套控制我們?nèi)绾慰创囆g(shù)與非藝術(shù)之間關(guān)系的成見來接近一個具有審美層面的物體,就可能無法理解這一具體的審美層面在那一關(guān)系中的作用。所以,文化詩學的“文化”方面允許我們認識到一個特定時間和空間中的藝術(shù)品的具體位置,而文化詩學的“詩學”成分又開放各種可能性,讓我們得以理解藝術(shù)品在那一具體位置又發(fā)揮了何種作用。

        [1]MONTROSE LOUIS A.New Historicisms[M]//STEPHEN GREENBLATT,GILES GUN.Redrawing the Boundaries:The Transformation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Studies.New York: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1992.

        [2]STEPHEN JAY GREENBLATT.The Greenblatt Reader[M].MICHAEL PAYNE,ed.London:Blackwell Publishing,2005.

        [3]MICHEL FOUCAULT.Power:The Essential Works of Foucault,1954—1984:Vol.3[M].JAMES D FAUBION,ed.ROBERT HURLEY,trans.Harmondsworth:Penguin,2002:408.

        [4]GARBER MARJORIE.Quotation Mark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3:47.

        [5]STEPHEN JAY GREENBLATT.Learning to Curse:Essays in Early Modern Culture[M].New York:Routledge,1990.

        [6]DOLLIMORE JONATHAN,ALANSINFIELD.Political Shakespeare:Essays in Cultural Materialism[C].2nd edn.Ithaca and London:Cornell University,1994.

        [責任編輯 王雅坤]

        From Culture to Cultural Poetics:Greenblatt’s New Historicism

        ZHU Jing1,2
        (1.Institute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2.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Hebei University,Baoding 071002,China)

        Greenblatt regards the concept of culture as referring to two opposing ideas:constraint and mobility.Literature is one part of cultural reinforcement of boundaries,as well as represents the structure of cultural improvisation.His“cultual poetics”is thus an attempt to construct an interpretive model that will more adequately account for the unsettling circulation of material and discourses,so as to see the relation of a text to that which seemingly lies outside it.Yet,unlike cultural studies,a poetic of culture still insists on the formal dimension of literature;unlike cultural materialism,it is more concerned with power in the past rather than at present.

        Greenblatt;culture;cultural poetics;new historicism

        2009年度河北省教育廳《斯蒂芬·格林布拉特的新歷史主義文化詩學研究》(S090809)

        朱靜(1975—),女,四川榮縣人,河北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北京語言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當代西方文論。

        G0

        A

        1005—6378(2010)04—0131—04

        2010—01—28

        猜你喜歡
        文本文化研究
        FMS與YBT相關(guān)性的實證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電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誰遠誰近?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最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色视频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宅男666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看片黄a免费看| 宅男噜噜噜|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东京热| 日本久久精品免费播放|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色欲| 日本办公室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仙踪林|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观看不卡| 蜜桃日本免费看mv免费版|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网站| 久久HEZYO色综合|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国产视频| 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丝袜高跟鞋| 欧美内射深喉中文字幕|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 无码熟妇人妻AV影音先锋| 国产亚洲激情av一区二区| 91国产自拍精品视频| 华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 亚洲无码vr|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av| 内射合集对白在线| 亚洲综合精品成人| 国产精品亚洲A∨天堂|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我不卡| 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久久|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电影| 欧美aⅴ在线| 无码吃奶揉捏奶头高潮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av一区二区三|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