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榮蘭
(山東省臨沂市交通醫(yī)院 山東 臨沂 276002)
76例患者中,男 54例,女 22例 ,年齡 61~ 80歲,平均 (69.03±6.42)歲。文化程度:文盲 13例,小學及以下 38例,初中 20例 ,高中及以上5例。住院時間最長62天,最短19天,平均22.6天?;颊呷朐汉缶o予傷肢皮牽引或骨牽引,其中 17例經牽引3~5天后行切開復位空心釘內固定術,其余 59例均無并發(fā)癥,3個月后出院,隨訪觀察。
2.1 保持患肢功能位置 保持患肢外展 30°~40°足部中立位,可穿丁字鞋或使用特制外展鞋,以防內收至脫位加重。
2.2 保持牽引的效能 牽引的力量、角度是護理中應注意的問題。為保持牽引力量,應用牽引床。牽引繩與被牽引的肢體長軸應成直線,牽引繩不應脫離滑槽或有其他外力作用以免影響牽引力。牽引時床尾應抬高 15~30cm,利用體質量形成對抗牽引[1],牽引錘要懸空,重量不可隨意增減或移開,牽引重量開始為體質量的 1/7[2]。骨折復位后重量相應減輕或作維持牽引,避免重量太輕或過重造成骨折錯位或過牽。護理人員應經常測量患者兩腿的長度,以便隨時調整重量。在骨突部位墊棉墊,注意檢查松緊度、骨突部位有無受壓、肢端的血運、感覺運動情況。骨牽引時,應用脛骨結節(jié)處骨牽引時,應注意觀察有無腓總神經損傷癥狀。如足背伸無力及下肢感覺運動障礙,注意牽引弓是否松弛。牽引期間不能隨意改變體位,如有移動或搬運患者,需一個人拉住牽引繩代替牽引錘的牽引力,取下牽引錘后方可移動患者,以免改變體位而至骨折移位。囑咐患者治療期間應做到不盤腿、不側臥、不負重,預防損傷新生骨痂至骨折移位。
2.3 心理護理 患者骨折后身心遭受嚴重創(chuàng)傷,而擔心是否因此致殘以及給家人增加麻煩和經濟負擔而憂慮。護理人員應針對性地做好心理護理,給患者強有力的心理支持,保持其心境平和、情緒穩(wěn)定,無后顧之憂。
2.4 疼痛的護理 對患者的劇烈疼痛可以遵醫(yī)囑給予鎮(zhèn)痛劑,通過閱讀、聊天、聽音樂、聽故事、數數、按摩、深呼吸等方式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引導患者放松使其逐漸擺脫疼痛的困擾。對骨折早期患者給予冰敷,以減輕疼痛。急性期過后可采取熱敷、輻射、燈照射negative降低痛覺神經的興奮性,改善血液循環(huán)減輕炎性水腫,解除神經末梢的壓力,使肌肉韌帶松弛,從而緩解疼痛。
3.1 預防褥瘡 牽引患者由于長期仰臥,肩胛部、骶尾部、足跟部骨突部位容易發(fā)生壓瘡。要防止局部過度受壓,常采用海綿、軟墊墊臀部、肩胛部、下肢骨突部位。對受壓部位不可用力擦拭,可應用活絡油按摩,部位周圍進行穴位推拿。營養(yǎng)不良是導致褥瘡的內因,應根據患者營養(yǎng)狀況針對性地進行營養(yǎng)供給,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膳食,以增加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預防壓瘡。
3.2 預防骨針針孔感染 骨針孔要消毒后用無菌紗布覆蓋,為防止牽引針外露部分損傷皮膚或勾破衣服,可用抗生素藥瓶(青霉素過敏者忌用青霉素瓶)套上套子,每日 2次用 75%酒精滴針孔處,并嚴密觀察有無紅腫。
3.3 預防血栓形成 由于患肢制動、血流緩慢易形成血栓,應密切觀察下肢腫脹、疼痛程度。觀察皮膚的溫度、顏色及末梢血運的情況,注意抬高患肢,保持患肢高于心臟水平面 20~30cm,以利于靜脈回流;患肢注意保暖,防止冷刺激引起靜脈痙攣、血液淤滯;鼓勵患者加強股四頭肌的舒縮運動及足趾的屈伸運動,以改善下肢靜脈血液循環(huán);可在醫(yī)師指導下,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緩慢靜滴或服用腸溶阿司匹林及活血化瘀的中藥預防血栓形成。
3.4 預防便秘 長期臥床由于活動量減少容易出現厭食,胃腸活動減少,加之不習慣在床上排便,易出現便秘,應及早養(yǎng)成定時床上排便的習慣。鼓勵患者多飲水,每天清晨一杯溫開水或鹽水能夠更好地刺激胃腸反射而達到促進緩解便秘的作用。囑患者進食富含纖維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不溶性膳食纖維含量高的干豆及粗糧類食物,增加糞便容積,刺激腸蠕動的作用。訓練患者腹式呼吸,腹部按摩、熱敷,增加腹肌肌力和胃腸蠕動以防便秘。
3.5 預防發(fā)生墜積性肺炎 鼓勵患者擴胸、深呼吸、有效咳嗽以增進肺功能,及時添加衣服避免感冒。禁止吸煙,保持口腔衛(wèi)生,清潔口腔每天 1~2次,加強病房管理,每天通風換氣 2次,每周紫外線消毒病房 1次。每天給予扣背以促進排痰,必要時給予慶大霉素、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超聲霧化以防肺部感染。
3.6 防止足下垂 腓總神經損傷和跟腱攣縮可引起足下垂。因此下肢牽引時,應在膝外側墊棉墊,防止壓迫腓總神經。如患者出現背伸無力,則為腓總神經損傷的表現,應及時檢查去除致病原因。平時應用足底托板或沙袋將足底墊起,以保持踝關節(jié)功能位。若病情允許,每天應主動伸曲踝關節(jié),如因神經損傷而引起踝關節(jié)不能自主活動,應做被動足背活動,以防關節(jié)僵硬和跟腱攣縮。
3.7 功能鍛煉 患肢長期固定造成股四頭肌萎縮、粘連,髕骨及膝周軟組織粘連攣縮,踝關節(jié)及足部其他關節(jié)強直,應指導協(xié)助患者進行股四頭肌的舒縮運動及足趾的伸屈活動,髕骨被動活動和踝關節(jié)活動等功能鍛煉,鍛煉時注意循序漸進,次數由少到多,時間由短到長,應以不加劇疼痛,患者尚能忍受為度,同時要保證患者安全。
[1]惠 蓉,張茹英,張力華,等.我國老年人健康狀況評價[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7):57
[2]李夢櫻.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