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歆,張 靜
(河北廣播電視大學,河北石家莊 050071)
我國網絡交易現狀的法律問題探析*
孔令歆,張 靜
(河北廣播電視大學,河北石家莊 050071)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互聯網把人類帶入了一個全新的信息時代——網絡交易時代。由于網絡交易具有不受時間、地域等條件的限制,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和個人將經營或消費搬上了網絡。但是,網絡本身存在的缺陷使得電子商務面臨著越來越突出的法律問題。
網絡交易;安全;法律問題
網絡交易日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怎樣才能保證公平、公證的網絡交易,怎樣利用已經公布的有關交易安全和計算機安全的法律法規(guī),保護電子商務交易的正常進行,這些都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需要在不斷的探索中,逐步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電子商務的法律制度。
雖然目前為止我國尚未就電子交易作出專門立法,但是為了加強管理,保障國際計算機信息交流的健康發(fā)展,國務院、郵電部等部門先后頒布了一系列與之有關的法規(guī)和規(guī)章,這些法律與規(guī)章的頒布,對我國計算機信息網絡的初步建立與迅速發(fā)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和規(guī)范作用。然而,上述立法,僅僅停留在網絡發(fā)展初期的層面上,有關適用網絡交易的立法幾乎是一片空白。因此,針對網絡交易存在的現實問題,亟待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guī)。
網絡交易的法律問題概括而言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交易主體的資質問題,另一類是交易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下面列舉一些網絡交易中比較突出的法律問題:
網絡交易在虛擬的環(huán)境中運行,其基礎和依托就是互聯網。因此安全問題是電子商務面臨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核心問題,但是網絡很容易遭受黑客的惡意攻擊,數據系統(tǒng)可能被非法侵入,系統(tǒng)數據可能被惡意的更改。現在,網絡上的黑客活動已經對電子交易構成嚴重威脅。在西方,有完全合法的黑客組織,他們經常組織各種技術交流會,在互聯網上免費提供黑客工具軟件,介紹黑客手法,使普通人都能夠很容易地掌握網絡攻擊方式。這無疑給交易本身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網絡交易的買賣雙方所簽訂的合同內容是在虛擬的環(huán)境下進行的,這與我們傳統(tǒng)的合同訂立方式存在很大的差異。在傳統(tǒng)的合同訂立中各要素都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并且當事人雙方在以后發(fā)生爭議的時候都會有雙方簽訂的書面合同作為強有力的證據,而網絡交易在這一點上卻是一個空白。目前世界各國關于合同的規(guī)定并不統(tǒng)一,如何在互聯網中使用電子合同與交易對手進行交易就是一個突出的問題。另外,電子合同是電腦中的數據,而不再是傳統(tǒng)的合同形式,如何認定其法律效力也很值得關注。
雖然現在我國已適用《電子簽名法》確認了電子簽名的法律效力,但仍有很多限制并且不具有可操作性,使數字簽名的證據力難以發(fā)揮。例如,筆者經常在淘寶等購物網站上購物,當買賣雙方發(fā)生糾紛時,就沒有相當于書面合同的文字資料作為佐證,一些聊天記錄作為證據出現時,往往不夠規(guī)范,其體現的內容遠不足以體現買賣雙方爭議的實質。而又不可能像傳統(tǒng)合同那樣在簽訂之初就可以通過公證、證人證明等予以證實,這些都是電子商務交易中需要我們解決的現實問題。
在網絡交易中,當事人雙方合同的訂立基本上都是即時發(fā)生的,買賣雙方大部分都未曾謀面,這樣對于雙方身份的確認就面臨著障礙。傳統(tǒng)的商務中,買賣雙方訂立合同之初最基本的就是了解對方的真實身份,有無訂立合同的權利及履行能力等,雖然也有詐騙的行為發(fā)生,但總體來說通過戶籍證明、相關身份證明等還是較容易確認的。但網絡的虛擬身份卻使得電子商務中身份的確認有很多問題。
電子商務的虛擬性、多國性及無紙化特征,使得各國基于屬地和屬人兩種原則建立起來的稅收管轄權面臨挑戰(zhàn)。我國目前在互聯網上的無形商品交易的稅收征管法律上仍是一個空白,中國稅制在設計上還尚未對網上交易作出明確規(guī)定。在網絡這個獨特的環(huán)境下,所有買賣雙方的合同,作為銷售憑證的各種票據都以電子形式存在,其過程和結果不會留下痕跡作為審計線索。如果不制定相關的稅收制度與稅收手段以明確納稅對象或交易數字,很難保證網上征稅的正常進行。
在一般的網絡交易中,當事人雙方通過即時的買賣行為訂立相應的合同,這也就意味著絕大多數當事人不會在交易之初約定糾紛發(fā)生的管轄地問題,即使有所約定,一旦糾紛發(fā)生還存在著取證困難、訴訟成本高等一系列問題。
針對電子商務中存在的種種法律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立法建設:
第一,立足本國,與我國現有的相關法律相協調。網絡交易依托于互聯網,而互聯網最大的特點就是無國界,當今電子商務的興起和發(fā)展是以美國為首的發(fā)達國家占據主導權,我國作為發(fā)展中國家,在電子商務立法中若對國際慣例過分依賴,必然會被發(fā)達國家牽著鼻子走,損害本國企業(yè)的利益。因此,在電子商務的立法中,既要注意國際慣例與國際合作,更要立足本國的現實。
第二,進一步規(guī)范關于電子交易合同的法律效力和地位,在有關法律中明確規(guī)定:何謂電子交易合同的書面形式;合同原件;數據電文的法律地位、保存和鑒別方法、證明效力等。
第三,在電子商務法律環(huán)境的構建中,固然要完善現有立法,加大對網上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但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系列制度和平臺,為電子商務的發(fā)展提供最理想的環(huán)境。如公安部門建立并開放社會人口信息數據庫,建立公民個人誠信檔案。
第四,電子商務的迅速發(fā)展,對交易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化交易安全的法律保護已是立法的一項緊迫任務。所以,應在相應的民商法中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構造一套強化交易安全保護的法律制度。
第五,為了適應電子支付發(fā)展的需要,需要用法律的形式詳細規(guī)定出電子支付命令的簽發(fā)與接受,接受銀行對發(fā)送方支付命令的執(zhí)行,電子支付的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以及責任的承擔等。
網絡交易作為一種全新的交易形式對傳統(tǒng)的商務交易造成了巨大的沖擊,網絡交易在它方便快捷的同時也帶給我們一些不容忽視的法律問題。網絡交易是一種世界性的經濟活動,它的法律框架也不應只局限在一國范圍內,而應適用于國際間的經濟往來,得到國際間的認可和遵守。我們應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制定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電子商務法》,讓我國的電子商務交易形態(tài)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
[1]郭衛(wèi)華等著.網絡中的法律問題及其對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2]王云斌著.互聯法網——中國網絡法律問題[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
[3]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與網絡法規(guī)匯編[G].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 陳 蕊)
D923
A
1008-469X(2010)03-0048-02
2010-03-19
孔令歆(1983-),女,黑龍江農墾九三人,助教,主要從事民法學、合同法學等相關課程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