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國人格權法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楊立新教授人格權法思想研究

        2010-04-07 05:27:59袁雪石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 2010年5期
        關鍵詞:楊立新人格權民法

        袁雪石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北京 100017)

        比物權法、合同法等,中國的人格權法更接近于世界先進國家的研究水平。在有些人格權領域,甚至達到或者超過了世界先進國家的研究水平①SeeM ichaelHenry ed.,International Privacy,Publicity and Personality Law s,Reed Elsevier(UK),2001.該書介紹了20世紀末在29個國家或地區(qū)有關隱私權、公開權與人格權的情況,可以作為掌握世界人格權法發(fā)展狀況的參照系。。許多學者都為提升中國人格權法的研究水平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楊立新教授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早開始研究人格權法的學者之一,也是我國目前人格權法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許多研究成果在人格權法領域都具有代表性,而這些研究成果對理論研究和實務發(fā)展的影響都很大②楊立新教授有20多年的司法實踐經驗,在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都工作過,了解司法實踐的需求,因此,其理論研究往往發(fā)現實踐中的真問題。。1996年出版的 75萬字的《人身權法論》③楊立新:《人身權法論》,中國檢察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2年第二版,2006年第三版,曾獲全國檢察機關金鼎獎優(yōu)秀法律圖書二等獎。這部專著的影響還可以從我國多部民法教材的人格權部分體現出來。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人身權法專著,該書目前已經修訂三版,是我國人身權法領域研究的代表性著作。民法典起草之初,王利明、楊立新教授共同研究起草了人格權專家建議稿④王利明主編:《中國民法典學者建議稿及立法理由: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此后,楊立新教授還獨自主持提出了人格權法的專家建議稿①楊立新主編:《中國人格權法立法報告》,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年版。。200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的民法典草案將人格權獨立成編,吸收了這兩個建議稿的許多內容。楊立新教授的人格權法研究基本上涵蓋了上述問題。

        一、人格權法總論

        (一)人格權法的歷史

        人格權法的歷史研究是評價人格權法研究成熟度的一個重要指標。楊立新教授較早對國內外人格權法歷史進行了研究。

        就國內人格權法的歷史,楊立新教授認為,中國古代立法對于身體權、健康權、生命權的保護日漸完備,形成了中華法系的特點,獨具特色的民事保護手段主要包括:保辜、贖銅人傷殺之家、斷付財產養(yǎng)贍和追埋葬銀。中國古代身份權立法十分完備,身份權的力量十分強大,與中國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專制統治相適應。中國近現代的人身權立法,始于本世紀初清朝政府的改律變法,自清末起,中國人身權立法隨著民法的起草、通過,而實現了立法現代化的進程。新中國人身權立法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在世界民法關于人身權的立法中具有先進性,其特點是:第一,人身權在民法體系中作為獨立的組成部分,具有開創(chuàng)性。第二,人格權立法趨于完備。第三,身份權的立法基本完備。第四,民法保護手段大體完備[1]。

        就國外人格權的歷史發(fā)展,楊立新教授認為,國外人格權的保護具有悠久的歷史。古代成文法時期對于人格權的立法規(guī)定仍著眼于保護,但具體人格權的范圍已經有所擴大?,F代法上人格權的完備立法以《德國民法典》為標志;《瑞士民法典》標志著現代人格權立法已經進入了完善的程度。人格權的立法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人格權的概念是一個逐漸發(fā)展、逐步豐滿的民法范疇,具體表現是:人格權的主體范圍由小到大,最后發(fā)展到所有的民事主體;人格權的內容逐步擴大;人格權的性質從依附性轉變?yōu)楣逃行浴傩?、絕對性;人格權的保護方法從野蠻轉變?yōu)槲拿?、科學;人格權立法從分散形式逐步達到完整形式[2]。

        (二)人格權體系

        楊立新教授吸收各家學說,結合司法實踐,借鑒比較法的研究成果,構建了完整的人格權法和人格權體系。他認為,人格權體系包括一般人格權和具體人格權,具體人格權分為物質性人格權和精神性人格權。物質性人格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和身體權;精神性人格權包括:標表型人格權性質的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評價型人格權性質的名譽權、信用權和榮譽權;自由型人格權性質的人身自由權、隱私權、性自主權和婚姻自主權[3]。這一體系為多部教科書所吸收,并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精神損害賠償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得到體現。

        (三)一般人格權

        一般人格權是人格權法研究非常重要的領域。楊立新教授研究了一般人格權的發(fā)展史,并認為我國憲法等諸多法律也確認一般人格權。一般人格權的核心內容是人格尊嚴,其基本功能是補充法律對具體人格權規(guī)定的不足。法律創(chuàng)設一般人格權,就有可能窮盡一切法律應當保護的人格利益。發(fā)揮一般人格權的補充功能,就能對凡是有損于人格尊嚴的違法行為,都可以侵害一般人格利益為侵權客體,追究行為人的侵權責任,保護一般人格權[4]。

        (四)人格利益準共有

        長期以來,我國理論界和實務界都認為,共有制度主要適用于物權法領域,楊立新教授開創(chuàng)性地將共有理論延伸到人格權法領域。他認為,人格利益準共有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民事主體對同一項特定的人格利益共同享有權利的共有形式。下列人格利益可以形成準共有:相關隱私;共同榮譽;集體照相;家庭名譽;合伙信用和“兩戶”信用。人格利益準共有的民法保護應當遵守的規(guī)則是:人格利益準共有的當事人共同享有、共同支配準共有的人格利益;對其他相關當事人負有保護注意義務;相關當事人單獨支配共有的人格利益應當征得相關當事人的同意;有權拒絕其他相關當事人對準共有的人格利益進行支配的權利;準共有的人格利益中包含財產利益的,其對財產利益的支配,應當嚴格按照共有的規(guī)則進行;準共有的人格利益受到侵害的時候,各個相關的當事人有權保護該項人格利益進而保護自己的人格權[5]。這一研究不僅解決了人格權的主體為復數情況下的精神利益和財產利益分配問題,而且也拓展了共有理論,豐富了民法總則的適用空間。

        (五)人格標識商品化權

        人格權的商業(yè)利益是當代人格權法研究的熱點與重點。楊立新教授認為,人格標識的商品化權就是公開權。商品化權是民事主體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對其具有一定聲譽或吸引力的人格標識利益進行商品化利用并享有利益的權利。商品化權屬于人格權體系的范疇,商品化權與具體人格權、一般人格權共同構成人格權體系,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對人格利益進行全面保護。商品化權的主體包括擁有人格標識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以及商品化權的受讓人、被許可人,客體是主體對人格標識所享有的人格利益,主要表現為商業(yè)利益;其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消極權利,即人格標識的禁用權,權利人享有排除他人擅自將自己的各類人格標識進行商業(yè)化利用的權利。二是積極權利,即人格標識的利用權,是指權利人對各類人格標識進行商品化利用的權利[6]。

        (六)人格權請求權

        楊立新教授關于人格權請求權的研究在我國學界具有代表性,研究成果曾經入選中國民法學精粹。他認為,人格權請求權是指民事主體在其人格權的圓滿狀態(tài)受到妨害或者有妨害之虞時,得向加害人或者人民法院請求加害人為一定行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以回復人格權的圓滿狀態(tài)或者防止妨害的權利,是一種獨立的請求權類型。人格權請求權作為私法的重要思考工具,其在制度設計上是圍繞人格權考慮的,其功能就是預防和保全人格權不受損害,避免更嚴重的侵權行為發(fā)生。人格權請求權的基本權利包括:排除妨害請求權;侵害人格權的人身損害賠償請求權。在侵權請求權必須接受訴訟時效期間的約束的情況下,我國立法確立人格權請求權,對于保護自然人的人格權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7]。這些觀點已經部分地被吸收到《物權法》和《侵權責任法》當中了。

        (七)人格利益的延伸保護

        死者人格利益的保護伴隨著人格權發(fā)展的歷史。比如,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去世后就面臨姓名、肖像利益保護的問題。針對死者人格利益的保護問題,楊立新教授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人身權延伸保護論。民事主體人身權延伸保護是指法律在依法保護民事主體人身權的同時,對于其在誕生前或消滅后所依法享有的人身法益,所給予的延伸至其誕生前和消滅后的民法保護。延伸保護并非對民事主體所有的人身權利都予以延伸保護,而且對同一種人身權利的延伸也不都包括向前向后兩種延伸保護;同時因民事主體的性質不同,人身權利延伸保護的權利范圍也不相同。先期人身法益的延伸保護范圍主要是親屬法上的身份利益,包括親權利益和親屬權利益,但更重要的是保護胎兒的生命法益。延續(xù)人身法益延伸保護范圍包括:延續(xù)名譽法益、延續(xù)肖像法益、延續(xù)身體法益、延續(xù)隱私法益、延續(xù)姓名法益和延續(xù)名稱法益、延續(xù)榮譽法益、延續(xù)親屬法益[8]。死者人格利益保護的觀點,已經被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所吸收。

        針對死者人格利益的財產價值保護問題,楊立新教授提出,在死者的人格利益中,肖像利益、姓名利益、隱私利益、名譽利益、榮譽利益以及身體利益的客體,都有轉化為財產利益的可能。獲得死者人格利益中的財產利益的主體包括死者近親屬、國家或者公眾、開發(fā)者。處置死者人格利益產生的財產利益的原則是:第一,死者人格利益中的財產利益歸屬,跟隨對死者人格利益保護的權利人所承受。第二,公眾人物死亡后的人格利益歸屬于國家和公眾,國家和公眾使用這種人格利益應當予以保障。第三,對于超過保護期限的死者人格利益中的財產利益他人可以進行開發(fā),以滿足社會的需要,創(chuàng)造社會價值[9]。這些觀點與人格標識商品化權的論述共同回答了人格權的財產利益保護問題。

        二、具體人格權

        (一)生命權

        安樂死已經被少數國家法律所承認,但是世界各國爭議頗多。楊立新教授認為,安樂死具有民法基礎。自然人放棄生命人格利益,就是安樂死的本質所在,研究安樂死的基礎在于民法,在于如何認識生命權。安樂死的行使,在于尋求人格與軀體權益的完整性,因此,安樂死所維護的是完整的生命權。人的尊嚴具有最高價值,尊嚴使人有選擇的自由,包括有條件地結束自己生命的自由。生命權是相對的、適度的、適當的支配權。身患絕癥并處于晚期而極度痛苦的病人和植物人,在病人本人或其家屬的要求下,由醫(yī)生用人道的作為或不作為方式,結束患者生命的生命權處分行為[10]。

        (二)身體權

        在身體權方面,楊立新教授第一次做了系統研究,論證了其獨立人格權的地位[11]。此外,楊立新教授基于獨創(chuàng)的“物格”理論,對“人體物”進行了類型化研究,拓展了身體權的研究內容,豐富了民法總則權利客體理論。

        1.尸體的身份權規(guī)則

        尸體是介于人法與物法之間的特殊物體。楊立新教授認為,尸體的法律屬性是物與非物的結合。調整尸體的民法規(guī)則,仍然要適用物的規(guī)則,但是必須按照體現人類尊嚴的原則。尸體的所有權,既不能歸屬于死者,也不能歸屬于社會或者國家,在人死亡時,其近親屬以原始取得的方式取得尸體的所有權。死者生前對自己尸體的處分權來自于身體權的支配力,死者近親屬則基于尸體所有權的處分權產生支配力。尸體近親屬對尸體的所有權是受到限制的所有權:對尸體享有管理、保護和埋葬等形式的權利;尸體享有的部分處分權,僅限于不違背善良風俗的尸體捐獻與尸體的部分器官、組織的捐獻;對于捐獻尸體或者器官給予補償的收取權;保護尸體的權利,當其所有的尸體受到侵害時,享有防止侵害、損害除去的請求權以及損害賠償的請求權[12]。

        2.脫離人體的器官及組織

        在比較法上,兩大法系都有關于脫離人體的器官及組織的重要案例,但在學說和判例上仍然有進一步研究的必要。楊立新教授認為,人體器官和組織在沒有脫離人體之前屬于本人身體權的范疇;在輸入或者植入新的人體之后,又成為人體的組成部分。在這個期間存在的脫離了人體的人體器官和組織,是物的形態(tài)。是否實行器官、組織與自身分離及予以捐獻,應當由人體器官及組織的民事主體決定,依據的是身體權。脫離人體的器官及組織產生所有權。捐贈的人體器官及組織的所有權為捐獻人享有。儲存的人體器官及組織,由原來的權利人享有所有權,由權利人自己進行支配,保管的醫(yī)療機構負有保管義務。人體器官及組織的所有權按照一般的所有權消滅原因消滅,具有特殊的意義的是,因使用而消滅,以及因喪失生理活性而消滅[13]。

        3.人體醫(yī)療廢物

        楊立新教授認為,人體醫(yī)療廢物是指由于醫(yī)療活動而脫離人體的無生命價值或者生理活性的器官、組織以及人體滋生物。人體醫(yī)療廢物具有一般物的屬性,其特殊性在于曾經是人體的一部分。人體醫(yī)療廢物的所有權歸屬于產生人體醫(yī)療廢物的人,其所有權取得方式為原始取得。支配人體醫(yī)療廢物的基本規(guī)則是:保障患者行使權利的自主意志;保證患者的知情權;維護公共衛(wèi)生安全,防止危害發(fā)生。權利人對人體醫(yī)療廢物的支配規(guī)則是:對于具有利用價值或者再生價值的人體醫(yī)療廢物,患者享有完全的支配權;對于沒有利用價值的一般人體醫(yī)療廢物,應當尊重患者及其近親屬的意志;對于具有危害性、危險性以及有違善良風俗的人體醫(yī)療廢物,盡管所有權屬于患者,但須由醫(yī)療機構或者研究機構統一處理[14]。

        (三)肖像權

        肖像權的確立體現了科學技術對人格權的影響。楊立新教授認為,肖像是通過繪畫、照像、雕刻、錄像、電影等藝術形式使公民外貌在物質載體上再現的視覺形象①有學者認為,肖像權屬于物質性人格權而不是精神性人格權。肖像與映像不同,映像是肖像的反映,是人格之流露,是肖像的外化與物化。因映像形成的權利為映像權。隋彭生:《論肖像權的客體》,《中國法學》2005年第 1期。。肖像權保護的內容,是肖像權所體現的精神利益和物質利益。肖像使用行為具有合同的一般特征:肖像使用行為是雙方或多方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為;肖像使用行為的基礎產生于雙方當事人就他們之間設立以至變更、消滅肖像使用關系的協議;肖像使用由雙方當事人協商達成協議,約定肖像使用的范圍、方式、報酬等具體內容;肖像使用行為是當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所進行的民事法律行為;肖像使用行為的約定對雙方具有法律拘束力。在認定侵害肖像權侵權責任時,將“以營利為目的”作為構成要件,是一個錯誤的理解[15]。

        上述觀點的可貴之處在于,不僅正確地認識了肖像權的權利性質、內容,以及侵權法保護方式,而且其從合同法的角度探索了法律行為制度適用于人格權的可能性及其現實方式。這豐富了民事法律行為制度,間接論證了人格權獨立成編的必要性。

        (四)聲音權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尤其是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新型人格利益有了上升為新的人格權的必要。楊立新教授認為,聲音作為一種法益,已經為部分國家的立法和司法所保護,聲音在現代技術背景下,能夠成為一種獨立的民事權利。聲音權是指自然人自主支配自己的聲音利益,決定對自己的聲音進行使用和處分的具體人格權。聲音權的具體內容是:聲音錄制專有權、使用專有權、處分專有權和利益保護請求權。具體的侵犯聲音權行為是:歪曲、偷錄、剪接、模仿、公開、失真處理不當。侵害聲音權的民法保護方法包括聲音權請求權和侵權請求權[16]。這一觀點拓展了具體人格權的類型,并探討了如何認定新型人格權,防止泛權利化。

        (五)信用權

        在信用權的研究中,楊立新教授提出確認其獨立人格權地位的必要性,并認為信用權是民事主體就其所具有的經濟能力在社會上獲得的相應信賴與評價所享有的保有和維護的人格權。信用權的內容包括信用保有權、信用維護權和信用利益支配權。各國在實務上對信用權的法律保護有兩種不同方式:直接保護方式,對侵害信用權的行為直接確認為侵害信用權民事責任;間接保護方式,對侵害信用的行為,確認為侵害其他人格權的民事責任。我國應當以《反不正當競爭法》第 14條為依據,確認信用權為獨立的人格權,改變間接保護方式,采用直接保護方式,全面保護民事主體的信用利益,救濟其損害[17]。目前,上述觀點已經成為學界共識。

        (六)隱私權

        楊立新教授堅決反對否認隱私權具有獨立人格權地位的觀點,指出對其進行間接保護的弊病,強調對其采取直接保護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8]。這一觀點后來被《侵權責任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所采納。

        (七)人身自由權

        在《民法通則》之前,人身自由權曾經出現在相關民法的草案中,但是《民法通則》最終沒有規(guī)定人身自由權。楊立新教授認為,人身自由權作為一項具體人格權,具有理論依據。盡管《民法通則》沒有規(guī)定,但《憲法》、《國家賠償法》等確認人身自由權為具體人格權。人身自由權可以分為身體自由權和精神自由權。侵害身體自由權包括 4種:非法限制、拘禁公民身體;利用被害人自身的羞恥、恐怖的觀念,妨害其行動;妨害公路通行;侵害通信自由。侵害精神自由權包括兩種:詐欺、脅迫、虛偽報告及惡意推薦①楊立新:《自由權之侵害及其民法救濟》,《法學研究》1994年第 4期。本文獲《法學研究》一百期優(yōu)秀論文獎。。上述研究成果被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所采納。

        (八)性自主權

        1.性自主權的獨立地位

        楊立新教授是我國大陸第一個寫論文進行系統論證的學者。他認為,性自主權是指自然人保持其性純潔的良好品行,依照自己的意志支配性利益的具體人格權。性自主權的內容是:保持權、反抗權、承諾權。構成侵害性自主權的行為有:強奸行為;奸淫幼女及雞奸兒童等侵害未成年人性自主權的行為;以欺詐的手段,誘使女子在非正當承諾的條件下被奸淫;利用從屬關系奸淫或猥褻;強迫他人賣淫的行為;猥褻行為。對于侵害性自主權的損害賠償包括以下方面:經濟損失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19]。

        2.性騷擾的法律規(guī)制

        楊立新教授認為,規(guī)制性騷擾行為的法律制度的發(fā)展,一個方向是職場主義,以職場勞動者的保護為中心,以雇主承擔責任為主;另一個方向是權利主義,保護的是人的私權利,責任人應當是侵權人。我國規(guī)制性騷擾行為,在于對人的私權利的保護。性騷擾行為的本質是侵害人的性自主權。性騷擾行為人承擔的侵權責任,在一般情形下屬于普通的侵權責任;發(fā)生在工作場所的性騷擾行為,發(fā)生雇主責任,屬特殊侵權行為,應當適用過錯推定原則。對于嚴重的性騷擾行為,特別是發(fā)生在工作場所的性騷擾行為,有必要建立懲罰賠償金制度[20]。性騷擾行為的侵權責任形態(tài)有三種:對于一般場合實施性騷擾行為構成侵權責任的,是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直接責任。在雇主所屬的其他受雇人,在執(zhí)行職務中對雇員進行性騷擾的,雇主應當承擔替代責任;雇主承擔侵權責任之后,可以向有過錯的性騷擾行為人追償。在雇主未盡職場安全保障義務,致使非雇員的第三人對雇員在職場范圍內實施性騷擾行為,造成受害人損害的,雇主承擔補充責任[21]。

        3.性暴力犯罪受害人是否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問題的批復》(法釋〔2002〕17號)規(guī)定:“根據刑法第三十六條和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以及我院《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guī)定》第一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對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精神損失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在該刑事案件審結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睂Υ?楊立新教授堅持承認性自主權為具體人格權的主張,反對性自主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不得通過附帶民事訴訟程序或者單獨的民事訴訟程序主張精神損害賠償的意見,認為我國法律應當加強對性自主權的保護,對所有性自主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都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22]。對此,《侵權責任法》已經吸收了這一觀點。

        三、人格權立法

        關于我國人格權的立法,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楊立新教授認為,我國《民法通則》在“民事權利”一章專設“人身權”一節(jié),與物權、債權、知識產權相并列,對人格權進行專門、集中、具體的規(guī)定,這種立法體例是新中國民事立法的一個創(chuàng)舉,是對世界民法發(fā)展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在民法典中設立單獨的人格權法編,是人格權立法的最好選擇。理由是:第一,只有單獨設立人格權法編,才能夠在形式上適應人格權法在民法典中所具有的相對獨立地位的要求。第二,只有單獨設立人格權法編,才能夠在實質上適應對人格權法復雜內容進行全面展示的需要。第三,人格權與其他財產權相比較,應當在民法典中具有更為優(yōu)越的地位。第四,單獨設立人格權法編不會在民法典的編制上產生不和諧、不協調問題,也不會破壞民法典的形式美感。為了適應人格權的這種崇高地位,只有將人格權法編列為民法分則的第一編,列在民法典規(guī)定的物權法、債權法等財產權法編的前邊,才能夠真正體現人格權的尊崇地位,適應民事主體對于自身權利的要求[23]。

        在人格權編的具體設計上,楊立新教授認為,民法典規(guī)定人格權法應當著重解決的三個問題:第一,應當將人格權法單獨作為一編,并且置于民法分則中的第一編。第二,應當規(guī)定好一般人格權及其功能。第三,應當全面規(guī)定具體人格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休息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形象權、聲音權,名譽權、信用權、榮譽權,人身自由權、隱私權、性自主權、婚姻自主權[24]。

        [1]楊立新.人身權法論[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1996.

        [2]楊立新,孫博.論國外人格權的發(fā)展歷史[J].河北法學,1995,(4).

        [3]楊立新.人身權法論 (第三版)[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目錄.

        [4]楊立新,尹艷.論一般人格權及其民法保護[J].河北法學,1995,(5).

        [5]楊立新.論人格利益準共有 [J].法學雜志, 2004,(6).

        [6]楊立新,林旭霞.論人格標識商品化權及其民法保護[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1).

        [7]楊立新,袁雪石.論人格權請求權 [J].法學研究,2003,(6).

        [8]楊立新,王海英,孫博.人身權的延伸法律保護[J].法學研究,1995,(2).

        [9]楊立新.死者人格利益的民法保護及其商業(yè)化利用問題[J].判解研究,2002,(2).

        [10]論安樂死合法化的民法基礎[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05,(4).與劉宗勝合作.

        [11]論公民身體權及其民法保護 [J].法律科學, 1994,(6).

        [12]論尸體的法律屬性及其處置規(guī)則[J].法學家, 2005,(4).與曹艷春合作.

        [13]楊立新,曹艷春.脫離人體的器官或組織的法律屬性及其支配規(guī)則[J].中國法學,2006,(1).

        [14]楊立新,曹艷春.人體醫(yī)療廢物的權利歸屬及其支配規(guī)則[J].政治與法律,2006,(1).

        [15]楊立新,尹艷.侵害肖像權及其民事責任[J].法學研究,1994,(1).

        [16]論聲音權的獨立及其民法保護[J].法商研究, 2005,(4).與袁雪石合作.

        [17]論信用權及其損害的民法救濟[J].法律科學, 1995,(4).與尹艷合作.

        [18]關于隱私權保護的幾個問題 [J].人民檢察, 2000,(1);中國名譽權的“膨脹”與“瘦身”. 2005年 1月 24日在中美“人格權法與侵權法”高級研討會的演講.

        [19]楊立新.論貞操權及其侵害的民法救濟[J].中國法學,1994,(4):增刊.

        [20]楊立新,張國宏.論構建以私權利保護為中心的性騷擾法律規(guī)制體系[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1).

        [21]楊立新,馬樺.論性騷擾行為的侵權責任形態(tài)[J].法學雜志,2005,(6).

        [22]楊立新.性暴力犯罪受害人可否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問題[A].張新寶.侵權法評論[D].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23]楊立新.關于人格權法和侵權行為法立法的訪談[EB/OL].http://www.yanglx.com/dispnew s. asp?id=245;楊立新.中國人格權法立法報告[C].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

        [24]楊立新.制定我國人格權法應當著重解決的三個問題[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8,(3).

        猜你喜歡
        楊立新人格權民法
        用法律維護人格權
        公民與法治(2022年7期)2022-07-22 07:12:14
        用半個世紀講好家鄉(xiāng)故事
        回族文學(2022年2期)2022-04-15 22:07:47
        楊立新和徐帆的親人之誼
        做人與處世(2021年2期)2021-03-22 02:32:40
        楊立新:低調的老戲骨
        北方人(2020年20期)2020-11-06 05:48:12
        《民法總則》第171條第3款評釋
        法律方法(2018年3期)2018-10-10 03:21:24
        論習慣作為民法法源——對《民法總則》第10條的反思
        法律方法(2018年1期)2018-08-29 01:13:42
        民法總則立法的若干問題
        戰(zhàn)勝“水土不服”,明星父子楊立新楊玏閃耀影壇
        婦女(2016年11期)2016-11-11 17:38:30
        論被遺忘權的法律保護——兼談被遺忘權在人格權譜系中的地位
        學習與探索(2016年4期)2016-08-21 12:36:50
        新聞自由與人格權的沖突解讀
        新聞傳播(2016年13期)2016-07-19 10:12:05
        成人国产精品三上悠亚久久 | 欧洲熟妇乱xxxxx大屁股7| 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 色婷婷精品综合久久狠狠| 国产视频精品一区白白色| 中文字幕在线码一区| 日本av一区二区播放| 亚洲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七七久久综合桃花| 国内精品极品久久免费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麻豆日韩| 久久视频在线| 国产高级黄区18勿进一区二区| 亚洲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狼| 亚洲av无码专区首页| 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 丝袜美腿亚洲综合久久| 欧美性白人极品1819hd| 风韵饥渴少妇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伦理| 男女打扑克视频在线看| 2019日韩中文字幕mv|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久久午夜伦鲁鲁片免费| 可免费观看的av毛片中日美韩 | 18禁无遮挡无码网站免费| 亚洲成精品动漫久久精久| 三级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躁婷婷视频| 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看| 国产白浆流出一区二区| 美女视频黄是免费| 蜜臀av无码精品人妻色欲| 日韩无码尤物视频| 在线免费看91免费版.| 日本免费a级毛一片| 国产精品亚洲片夜色在线| 一本色道加勒比精品一区二区 | 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久...| 好爽…又高潮了毛片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