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淑琴
(大連市殘疾人勞動就業(yè)管理中心,遼寧 大連 116021)
殘疾人是社會的弱勢群體,農村貧困殘疾人又是殘疾人中的弱勢群體,他們更應得到社會的關愛和幫助.據(jù)統(tǒng)計,我國農村殘疾人有6200多萬人,占殘疾人總數(shù)的75%,因此做好農村貧困殘疾人脫貧和就業(yè)工作十分重要.近年來,我國在殘疾人工作中,逐步加大了對農村殘疾人的扶貧和就業(yè)扶持力度,實現(xiàn)了殘疾人就業(yè)工作重點由城鎮(zhèn)向農村轉移.
2004年,大連市殘聯(lián)與有關部門共同組成農村殘疾人生產生活狀況調研組,在基層殘聯(lián)組織的配合下,通過"走村、入戶、見人、談話",實地考察殘疾人家庭的生產生活狀況,并與區(qū)市(縣)、鄉(xiāng)(鎮(zhèn))村的領導和相關工作人員開展了廣泛的座談討論.通過深入調查,對大連市農村殘疾人生產生活狀況有了比較詳細的了解.
(1)農村殘疾人生產生活狀況喜憂參半.大連市農村有殘疾人81 000多人,其中一級低保(貧困) 9734人,五保及三無(特別貧困)1238人.農村殘疾人中18歲以上從未上過學或者僅上過小學的占75%以上,受教育程度很低.全市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戶有1500多戶.這些已有幾十年歷史的危房漏風漏雨,甚至威脅人身生命安全.住房的好壞不論在農村還是城市都是衡量家庭貧富的明顯標志.總的來說,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開展,農村殘疾人的生產生活狀況越來越好,生存發(fā)展權、生命健康權基本得到保障,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是與"生產發(fā)展、生活寬裕"的總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殘疾人的生產生活發(fā)展還是比較緩慢的.
(2)農村貧困殘疾人生產生活狀況令人擔憂.在全市81 000多殘疾人中,有17 000多人處于貧困狀態(tài),處于農村社會生活的底層.其中有1200多殘疾人特別貧困,處于農村社會生活的最底層.以瓦房店的青山村、普蘭店的太陽村、莊河的崔店村等3個偏遠山村的130戶殘疾人家庭為例,這些殘疾農戶普遍缺乏現(xiàn)代農業(yè)意識,只有5戶用小型農機具耕作,9戶發(fā)展了庭院經濟,絕大多數(shù)仍是畜耕人種的傳統(tǒng)生產模式.這些貧困殘疾人農戶的生活主要靠種糧食、栽果樹等,人均耕地最多2至3畝,且單一地產水稻、玉米,生產手段落后,100%自產自銷.他們實際生活收入年均增長不足200元,扣除政府對糧農的補貼、稅費的減免和物價上漲等因素,實際生活水平幾乎零增長.這部分殘疾人農戶的人均生活水平達不到當?shù)厣鐣骄降?/3,僅占當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5,還不到全市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9.這部分殘疾人農戶生活貧困的原因很多,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社會的原因.從他們自身方面來看,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絕大多數(shù)處于文盲或者半文盲狀態(tài),生產生活觀念滯后,限于"能吃飽飯"的現(xiàn)狀,想脫貧致富苦于無門路.從社會方面來看,主要是社會對他們重視和幫扶不夠,因此他們是脫貧工作的重點對象.
1200多特別貧困的殘疾人主要是如下3種情況.一是既無勞動能力又無生活自理能力,身體重度殘疾,完全靠家人料理日常生活,甚至夫妻都是殘疾人;二是年老多病,行動不便,不能勞動;三是自身殘疾,衣食住行靠父母或者親屬照料.對這部分特別貧困的殘疾人,要切實落實現(xiàn)行殘疾人特殊保障政策,完善殘疾人新的社會保障措施,健全適應殘疾人特殊需求的服務體系.例如增加鄉(xiāng)鎮(zhèn)敬老院的數(shù)量、容量,為精神殘疾、智力殘疾及肢體重度殘疾的人提供必要的生活環(huán)境和服務能力.這部分殘疾人農戶生活貧困還有社會原因,主要表現(xiàn)在:農村殘疾人權益保障體系不完善,殘疾人就業(yè)困難;城鎮(zhèn)化進程導致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日益減少,部分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難以靠種地來解決就業(yè);農村殘疾人缺少接受教育和培訓的機會,文化程度低,沒有一技之長,很難通過勞動來就業(yè);由于農村社會經濟狀況的原因,目前在農村很難實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yè)的政策.
(1)實施安居工程,讓他們先安居后樂業(yè).通過調查摸底工作,對上報的危房戶科學地論證其住房狀況,最終確定1500戶危房改造對象,幫助這些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進行危房改造,能修則修,應建即建.資金采取市財政和區(qū)、縣(市)財政1∶1匹配的方法,每年300戶,5年徹底解決.從2005年起,大連市政府每年都把"農村貧困殘疾人安居工程"作為當年為民辦的十幾件實事之一,并納入市政府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之中.這項制度的確立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為殘疾人危房改造建立了長效機制,為徹底解決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戶提供了根本保證.2007年是實施農村貧困殘疾人安居工程的第三年,市政府把改造農村危險房任務再次列為為民辦18件實事之一,并作為市政府2007年重點工作公開掛牌督辦項目.每年安居工程能夠順利完成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原因:一是政府高度重視和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確保工程進展順利;二是建房資金的及時到位是安居工程順利開展的關鍵;三是各級殘聯(lián)部門啟動快、動手早,為工作圓滿完成打下了良好基礎.
(2)機關單位與農村貧困殘疾人實行"包戶幫殘".在市政府殘工委成員單位中開展的"包戶幫殘"活動,是大連市農村貧困殘疾人脫貧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從2006年初,每年從農村貧困殘疾人中挑選百戶急需幫助戶,由市政府殘工委與成員單位簽訂"包戶幫殘"協(xié)議,至今已實行4年.每年元旦、春節(jié)期間,成員單位的工作人員走進各自承包的貧困殘疾人家中,通過送錢、送物、送技術、給政策等多種形式,使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的生活狀況得到改善,也使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2007年,召開了首批"包戶幫殘"活動總結暨第二批啟動工作大會.在第二批"包戶幫殘"活動中,44家成員單位與100戶貧困殘疾人家庭簽訂了幫扶協(xié)議.通過在市政府殘工委成員單位中開展的"包戶幫殘"活動,不僅使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為今后扶助貧困殘疾人工作的有效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下一步要動員社會力量對農村貧困殘疾人進行幫扶,機關、事業(yè)、企業(yè)單位及個人與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結對幫扶,早日使他們脫貧致富.
(3)對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愿望的貧困殘疾人進行登記,并進行心理輔導和就業(yè)培訓,幫助并引導其就業(yè)或者創(chuàng)業(yè).農村殘疾人的培訓長期以來處于薄弱環(huán)節(jié),相對于城市殘疾人培訓明顯滯后.原因有三:地域限制增加了農村殘疾人參加培訓的困難,培訓項目符合農村殘疾人的不多,現(xiàn)階段還沒有適合農村殘疾人的一種培訓模式.2006-2007年,大連市殘疾人職業(yè)技能培訓中心分別在瓦房店市楊家鄉(xiāng)和金州區(qū)杏樹屯鎮(zhèn)舉辦了兩期殘疾人農業(yè)技術培訓班.通過此次培訓,中心真切感受到農村殘疾人對農業(yè)技術的渴望和迫切擺脫貧困的愿望,因此決定在農村建立農業(yè)技術培訓基地,開展農村殘疾人培訓工作.在農村建立培訓基地符合就地就近的培訓原則,培訓結合當?shù)貙嶋H并具有針對性,能夠使農村殘疾人把農業(yè)技術理論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也為農村當?shù)亟⒘宿r業(yè)技術人才儲備庫.
(4)有勞動能力的農村貧困殘疾人只有就業(yè)或創(chuàng)業(yè)才能徹底脫貧.扶貧幫困只是為他們輸血,只有幫助他們就業(yè)或創(chuàng)業(yè),他們自身才能有造血功能,才能徹底脫貧.按照《殘疾人就業(yè)保障金管理暫行規(guī)定》,從保障金總數(shù)中提取15%,用于通過零利率借貸等方式資助農村貧困殘疾人.用扶貧資金扶持貧困殘疾人從事種植業(yè)、養(yǎng)殖業(yè).由有經濟實體的殘疾人能人大戶來安置貧困殘疾人就業(yè),政府在稅收上給予減免.通過開展科技扶貧、知識下鄉(xiāng)等形式的活動,切實提高貧困殘疾人的脫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