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媛媛
(大連沙河口區(qū)園林管理處,遼寧 大連116000)
宿根花卉以其種類豐富,適應性強,栽培養(yǎng)護簡便,觀賞形狀多樣等多重優(yōu)勢,成為園林綠化必不可少的栽植材料。近年來,沙區(qū)園林處對多種宿根花卉如澇芋苔草、紫萼、大花萱草等進行了引種馴化及推廣引用,使我區(qū)綠地生態(tài)效益日趨完善,綠化效果得到了顯著提高。為進一步豐富我市綠化內涵,提高我區(qū)園林綠化水平和管理檔次,有效解決林下缺少耐蔭觀賞植物的突出問題,我處經(jīng)過縝密的調研和篩選,于09年7月赴北京引進了金邊闊葉麥冬、紫露草、紫花地丁、莢果蕨4種具有良好應用前景的耐蔭宿根花卉并進行馴化實驗,為選種育種及園林應用提供了重要的實踐依據(jù)。
1.1 引種方法
為盡快考察實驗效果,采取引進小苗的引種方法,選擇植株長勢旺盛,無病蟲害,株型優(yōu)美,根系完整的小苗,逐步進行栽植繁育及推廣應用。
1.2 苗木運輸及保護措施
為減少夏季高溫高熱及長途運輸對花卉的諸多不利影響,在運輸過程中采取了如下保護措施:(1)確?;ㄅ柰旰?,根系持土量充足,以有效的保護根系;其中,金邊闊葉麥冬裸根運輸,帶適量護心土。(2)運輸前澆足水;起挖后立即裝車,盡可能的縮短從起挖到栽植的時間。(3)承裝容器為花卉運輸專用塑料箱.,保證運輸過程中植株完整,減少植株擠壓折傷。(4)晚間運輸,減少夏季日照灼傷帶來的損害。(5)運輸途中用遮蔭網(wǎng)遮蓋花木,防止水分流失、陽光灼傷或外力損傷嫩葉。
2.1 定植地點
為便于進行對比參照,栽植地點應選擇相同或相似的環(huán)境,且具備受人為干擾較少,水肥供應便利,保證遮陰等條件。我處經(jīng)過充分考察調研,確定以我區(qū)中山公園為實驗基地,將四種宿根花卉分別栽植于公園內跑步路徑兩側、遮陰條件良好的水杉林、丁香林下。
2.2 定植
定植前做好平整地形、整畦打壟等準備工作。為提高苗木成活率,栽植前對植株地上部分進行適當修剪,去除干枯、損傷的枝葉。小苗從花盆中取出時,應避免傷及根系,且盡量保留原土。每個品種按25*25cm的株距進行定植。栽植完畢后架設圍擋,防止人為踐踏造成的損傷,促進小苗迅速復壯。定植后澆透水,進入日常管理。
四種植物均栽植于中山公園跑步路徑兩側的林蔭下,生長環(huán)境相似,受外界或人為干預影響較少;水肥供應程度一致;其中,金邊闊葉麥冬、紫花地丁均栽植于水杉林下,遮光率50%-70%,紫露草、莢果蕨栽植于水杉林和丁香下遮光率50%-80%。植物的栽植生長情況如下:
3.1 對氣候的適應性的試驗與結果
我市屬于北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0℃左右,其中8月最熱,平均氣溫24℃,1月最冷,平均氣溫-5℃,極端最低氣溫可達-21℃左右。而近幾年來,我市夏、冬兩季平均溫差逐年增大,因此,引種植物材料必須能耐受夏季高溫和冬季低溫帶來的一系列負面影響。09年我市8、9兩月出現(xiàn)持續(xù)高溫現(xiàn)象,空氣濕度較低,而冬季最低氣溫達到-15℃,為新植植物生長帶來了嚴峻的考驗。
7月下旬我市以陰雨天氣為主,平均相對濕度在60%-90%,平均溫度21-27℃,為耐蔭植物的緩苗生長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生境,保證了各品種的成活。此期間,植株長勢旺盛,除進入花期的金邊闊葉麥冬外,其他三個品種的株高、葉長均有明顯增加。月末,紫花地丁種子成熟,成坪迅速,成活率高。8月平均相對濕度在55%-85%,中下旬相對濕度低于50%的達10天,平均溫度22-28℃。白天的最高氣溫達到33℃,平均溫度升高,雨水少,空氣濕度低,紫露草進入休眠期,生長緩慢,且部分死亡。莢果蕨受空氣濕度影響較大,本月出現(xiàn)萎蔫、死亡現(xiàn)象;金邊闊葉麥冬開花,花期持續(xù)到9月。9月平均相對濕度:48-83%,本月相對濕度低于50%的有16天,平均溫度:18-24℃。至本月末,干燥的天氣使莢果蕨大量死亡,紫露草地上部分死亡率超過50%。紫花地丁和金邊闊葉麥冬受氣候影響不大,金邊闊葉麥冬花期過后,新葉開始萌發(fā)。10月氣溫和平均濕度下降,風力漸強,莢果蕨地上部分基本死亡,紫露草老葉死亡。月末寒流突襲大連,紫花地丁和金邊闊葉麥冬長勢穩(wěn)定,麥冬依然有新葉長出。11月金邊闊葉麥冬新葉長勢放緩,但依然保持本色,紫花地丁顏色由翠綠轉為深綠。12月金邊闊葉麥冬顏色轉為深綠色,新葉停止生長。
3.2 耐陰性的試驗與分析
金邊闊葉麥冬、紫花地丁在遮蔭率為50%~70%的遮蔭條件下生長狀況良好,可以適應我市林下生境。紫露草耐陰性不強,只在林緣處繁殖生長,遮蔭率高于50%的林下成活率、繁殖率低、覆蓋率均不理想。目前來看難以適應我市氣候及林下生態(tài)環(huán)境。莢果蕨在極陰條件下生長狀況也不樂觀,尤其在低矮的灌木、小喬木林下生長勢弱,抗性差,而疏林下的生長狀態(tài)相對較好,具有一定的抗逆性。
3.3 耐旱性的試驗與分析
宿根花卉栽植完畢后即刻澆透水,進入正常管理。養(yǎng)護期間澆水次數(shù)與草坪澆水次數(shù)基本一致,在夏季高溫期保證2-3天澆一次水。試驗證明,土地持水量基本能夠保證紫花地丁和金邊闊葉麥冬的正常生長;莢果蕨長勢不良,在高溫其出現(xiàn)萎蔫現(xiàn)象,葉面蒸騰量大,對水分、空氣濕度要求嚴格,3日不澆水即可導致萎蔫甚至死亡,難以適應我市夏季高溫天氣。
金邊闊葉麥冬株型整齊,美觀,花冠具有特色,葉片邊緣金黃,觀賞性強。花期7月末-9月末,彌補了夏秋季無花、少花的缺憾,耐陰性較強,適宜在疏林下栽植,抗旱性強,對土壤、環(huán)境要求不嚴,病蟲害較少,適宜粗放管理;綠期長,可實現(xiàn)全年有綠,是疏林下優(yōu)良的地被品種。由于其郁閉能力不強,栽植距離可適當縮短,以增強覆蓋度。葉片經(jīng)修剪后當年不再生長,因此修剪需謹慎。紫花地丁成活率較高,生長較快,初栽植,澆水后部分倒伏,但可以迅速復壯,夏季葉片有少量蟲蛀孔,不影響整體效果;郁閉能力很強,種子成熟期為7-10月,通過不斷的自播繁殖,使株叢緊密,形成"綠毯",增強觀賞效果。在疏林下生長勢強健,適應管理粗放,水肥要求不嚴格,綠期長,可持續(xù)到11月末,作為林下地被,整體綠化效果佳。紫露草生長較快,修剪后一個月基本長到30cm(成熟期高度),緩苗期間,部分葉片枯黃,莖桿纖弱易折,成活率低,萌蘗力不強。夏季高溫,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植株的生長,林蔭下生長不適應。應慎重考慮其推廣的可能性,有待于進行進一步的馴化。莢果蕨野生于濕度大,土壤持水充足的山林中,葉片大而柔嫩,因此對水分、風力、空氣濕度等環(huán)境條件有較高要求。我市的夏季高溫、低濕、和秋季的較強風力會帶走葉片大部分水分,導致低成活率。此外莢果蕨雖然屬于耐蔭性強的植物,但光照作為其生存的必要指標,也從一定程度上限制甚至決定了它的生長狀況,在遮蔭率高于70%的林下,不能完全適應。從現(xiàn)階段情況來看,很難適應本市氣候,不建議大面積栽植。如需要,可考慮在避免陽光直射的疏林下適當叢植點綴,注意保水保濕。
引種馴化是見效快、投資省、獲益大的種植業(yè)科學技術措施,宿根花卉的引種馴化對于促進物種多樣化,提高城市綠化美化效果具有積極的意義。但引種推廣工作是一項長期、復雜、的技術工作,包含多方面不確定因素,因此目前幾個品種的階段性的適應并不等于引種的成功,需要在不間斷的實驗中跟蹤調研、摸索規(guī)律、總結經(jīng)驗,篩選出真正有推廣價值的種苗。
[1]董志勤,王玉萍,托婭,宿根花卉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內蒙古林業(yè),2007(11):32-33.
[2]沈植國,李忠喜,許會才,宿根花卉在北方園林綠化中的應用研究,河南林業(yè)科技,2007.
[3]王磊,耐寒性宿根花卉引種栽培實驗,北方園藝,1997(4).
[4]劉鳴遠,馬漢喜,王宗霞,北方宿根花卉配置的實驗研究,北方園藝,1996(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