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桂美
(1.山東理工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山東 淄博 255049;2.山東大學(xué) 歷史文化學(xué)院,濟(jì)南 250100)
《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以下簡稱《清集提要》)盡柯愈春先生半生精力而成。該書取資廣泛,搜羅宏富,從方志藝文、公私目錄、筆記、日記、詩話等材料中錄出清代有詩文別集傳世者19700余家,4萬余種,上起明末,下迄民初,按作者生年排列,每書之下著錄書名、卷數(shù)、作者,介紹作者生平、書之主要內(nèi)容、版本流傳、館藏地點(diǎn)等,是清代學(xué)術(shù)研究尤其是文學(xué)研究方面的重要參考資料。但筆者在使用該書時(shí),偶遇訛謬,此略作考校,條舉如下。
1 《錢牲川稿》不分卷《蛙吟集》不分卷,《清集提要》36頁作“錢體澂撰。體澂字牲川,江蘇常熟人?!?/p>
按:《江蘇藝文志》蘇州卷作錢體澄撰,云澄“字性川。清常熟人。諸生,貧困以終”,著有《錢性川稿》一卷、《蛙吟集》?!肚迦藙e集總目》于《錢性川稿》一卷下介紹作者云:“錢體澄,字性川,常熟人。諸生?!笔恰肚寮嵋氛`“體澄”為“體澂”,誤“性川”為“牲川”。
2 《西北之文》十二卷,《清集提要》88頁云:“畢振姬撰。振姬生于萬歷四十一年,卒于康熙二十年。字亮泗,號王孫,又號頡云、堅(jiān)毅,山西高平人。崇禎十五年舉人,順治三年進(jìn)士?!?/p>
按:《清人別集總目》于《畢堅(jiān)毅先生文集》六卷下、《四庫全書總目》于畢振姬撰《四州文獻(xiàn)摘鈔》四卷?xiàng)l,皆云振姬字亮四。檢《清史稿》列傳卷三十四《畢振姬傳》,亦云振姬字亮四。則《清集提要》作“泗”誤?!肚宕宋锷淠瓯怼吩普窦ё至撂铮怯终`“四”為“田”。
又,同條《清集提要》云“四庫著錄《西北文集》四卷,乃傳山所題??滴醵迥昕蹋袊茖W(xué)院圖書館藏。”“則《西北之文》十二卷,前有傅山序?!?/p>
按:以上“傳山”與“傅山”當(dāng)為一人,蓋因繁體形近而誤。檢《四庫全書總目》于《西北文集》四卷?xiàng)l云:“其云西北文者,太原傅山所題,以東南之人謂之西北之文也?!眲t《清集提要》“傳山”為“傅山”之誤。傅山即傅青主,與畢振姬為同學(xué)好友??滴跏四辏?679年),二人同被推薦為“博學(xué)宏儒”。振姬卒后,傅山應(yīng)其門人牛兆捷之請為其書《西北文集》作序。
3 《夕秀齋詩鈔》一卷,《清集提要》490頁云汪振甲撰,曰:“振甲字麟先,浙江錢塘人。官山西絳縣知縣。此集一卷,輯入《春星堂詩集》。乾隆間刻,南京圖書館藏。后汪簠又輯入《叢睦汪氏遺書》,光緒十三年刻于長沙,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此據(jù)光緒《杭州府志》卷一一二所載,與《詹詹集》作者汪振甲析為二人?!?/p>
按:《清集提要》552頁復(fù)著錄《夕秀齋詩鈔》不分卷,作“汪援甲撰。援甲字麟先,號漚亭,又字樸廬,浙江錢塘人??滴蹰g舉人。官山西絳縣知縣。此集乾隆間刻,遼寧省圖書館藏。又輯入《叢睦汪氏遺書》,光緒十二年長沙刻,蘇州市圖書館藏?!?/p>
《清人別集總目》著錄《夕秀齋詩抄》不分卷,作汪援甲撰。云:“汪援甲,字麟先,號漚亭、樸廬,錢塘人??滴跖e人,官絳縣知縣?!?/p>
檢《三十三種清代人物傳記資料匯編》之《鶴征后錄》卷五,云:“汪援甲字麟先,號漚亭,浙江錢唐人,康熙庚子舉人,由都察院左副都御使孫國璽薦舉,后官山西絳縣知縣。著有《夕秀齋詩鈔》。漚亭為處士汝謙曾孫,博覽能文,與兄振甲砥礪績學(xué),時(shí)有二難之目。”據(jù)此知援甲為弟,著有《夕秀齋詩鈔》;振甲為兄,《詹詹集》當(dāng)為其作?!肚迦藙e集總目》著錄汪振甲《詹詹集》一卷,光緒十二年(1886年) 錢塘汪氏長沙刻《叢睦汪氏遺書》本。云:“汪振甲(1682—1739),字昆鯨,號毅亭、紫巒,錢塘人。雍正8年進(jìn)士,官桐城知縣?!薄吨袊鴧矔C錄》之《《叢睦汪氏遺書》中著錄《詹詹集》,亦作汪振甲撰。則《清集提要》490頁誤將汪援甲《夕秀齋詩鈔》置于振甲名下,又將援甲字號、職官錯(cuò)為振甲。
又,《中國叢書綜錄》子目著錄《夕秀齋詩鈔》一卷,云汪援甲撰??偰俊秴材劳羰线z書》本之《夕秀齋詩鈔》則作汪振甲撰,誤。
4 《巴音恥存》四卷,《清集提要》753頁云李汝喬撰。汝喬“字樹蒼,號樂亭。江蘇海州人”。
按:《清人別集總目》作汝喬字櫟亭?!督K藝文志》連州卷云:字樹蒼,號櫟亭。清海州人。恩貢生。潦倒一生,詩作甚富?!栋鸵魫u存》四卷,手抄本,連云港市博物館藏,為十六開本,共12頁,收詩詞108首等。則《清集提要》“樂亭”當(dāng)為“櫟亭”之誤。
5 《春暉草堂剩稿》無卷數(shù),《清集提要》855頁云鄔正階撰。正階字半華,山東諸城人……光緒《山東通志藝文志》著錄?!?/p>
按:光緒《山東通志藝文志》著錄為《春暉堂勝稿》,鄔正階撰,云正階字斗華。則《清集提要》作“半華”,蓋形近而誤。
6 《柳蔭書屋稿》十卷,《清集提要》1123頁云:“李若章撰。若章一作若璋,山西聞喜人。嘉慶十三年進(jìn)士。此集八冊,道光間刻,山西大學(xué)圖書館藏?!?/p>
按:《明清進(jìn)士題名碑錄索引》作李若嶂,山西聞喜人,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二甲六十九名進(jìn)士。檢《山西大學(xué)圖書館線裝書目錄》,云該書為清李若嶂撰。清道光七年(1827年) 刻本,8冊。則《清集提要》作“若章”為“若璋”者誤。
7 《言尚譯詩存》一卷,《清集提要》1142頁云:“光緒二十六年言尚鑫刻本。”
按:《江蘇藝文志》蘇州卷云“言良鑫刻本”?!肚寮嵋?14頁著錄言朝標(biāo)《孟晉詩集》四卷,云:“光緒十年言良鑫刻本?!背瘶?biāo)為良鑫祖父,其詩文集由良鑫刊刻行世,名《孟晉齋詩存五種》?!督K藝文志》蘇州卷著錄《言忠曾詩存》一卷,云:“光緒二十六年言良鑫刻《孟晉齋詩存五種》本?!薄肚迦嗽娢募偰俊?70頁、《清集提要》1252頁同?!肚寮嵋?241頁《言尚熾詩存》一卷,亦云“言良鑫刻本”。則《言尚譯詩存》一卷亦當(dāng)為言良鑫刻,《清集提要》“尚”乃“良”字之誤。
8 《雜文偶存》二卷,《清集提要》1212頁云:“李镕經(jīng)撰。镕經(jīng)生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卒年不詳。字子畬,山西定襄人?!?/p>
按:《清人別集總目》云镕經(jīng)生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山西文獻(xiàn)總目提要》于《雜文偶存》二卷?xiàng)l云清李镕經(jīng)撰。云镕經(jīng)生年為1791年,卒年不詳。與《清人別集總目》同。是《清集提要》所載镕經(jīng)生年不確。
9 《猶得住樓詩稿》不分卷,《清集提要》1402頁云:“李媞撰。媞生于嘉慶十年(1805),卒于道光九年(1829)。字安子,號吏香,江蘇上海人。李林松女,桐城李傳烈妻?!?/p>
按:此提要作者名言源于《續(xù)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檢《續(xù)提要》21冊178頁,作《猶得住樓詩選》,云李媞“幼締姻桐城方氏子傳烈?!眲t《清集提要》“李傳烈”當(dāng)為“方傳烈”之誤。
10 《漸西村人詩初集》十三卷《安般篯詩鈔》十卷《詩續(xù)鈔》十卷,《清集提要》1794頁云袁昶撰,“昶生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卒于光緒二十六年(1900)。字爽秋,一字重黎,號于湖,自晚(當(dāng)為“號”—筆者)漸西村人,浙江桐廬人?!痹摋l著錄袁昶著述多種,中云:“又有《佩弦齋文存》三卷《駢文存》一卷《詩存》一卷《外集》四卷,光緒二十二年葆真堂刻,浙江圖書館藏?!笔菍ⅰ杜逑引S文存》等亦視為袁昶著作。
按:《中國叢書綜錄》《東北地區(qū)古籍線裝聯(lián)合目錄》著錄之《佩弦齋文存》等均作清朱一新撰。檢《清史稿藝文志》,有《佩弦齋文存》三卷《詩存》一卷,亦云朱一新撰。則《續(xù)提要》將朱一新著作混入袁昶名下,誤。199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565冊,收錄朱一新《佩弦齋文存》二卷首一卷《佩弦齋駢文存》一卷《佩弦齋詩存》一卷,乃影印湖北省圖書館藏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龍氏葆真堂刻《拙盫叢稿》本。
又,《清史稿藝文志》著錄袁昶著述作《漸西村人詩初集》十三卷《安般簃詩續(xù)鈔》十卷《水明樓詩》一卷《于湖文錄》六卷。據(jù)此,知《清集提要》作“安般篯”者誤。《安般簃詩續(xù)鈔》十卷,《續(xù)修四庫全書》1 5 6 5冊收錄,乃影印清光緒袁氏小漚巢刻本。
另,《清集提要》1714頁著錄《漸西山人詩集》十三卷,云“郭鈍叟撰。所著先有《于湖小集》六卷,光緒二十二年水明樓刻,首都圖書館、山西大學(xué)圖書館藏。又有《漸西山人詩集》十三卷,光緒間刻,湖南省圖書館藏”。
按:以上《于湖小集》《漸西山人詩集》皆袁昶著作,《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565冊收錄《于湖小集》六卷,乃影印清光緒袁氏水明樓刻本;同冊又有《漸西村人初集》十三卷,乃據(jù)清光緒刻本影印本。則《清集提要》云“郭鈍叟撰”,不知何據(jù)。又,袁昶自號“漸西村人”,諸本亦皆作“漸西村人”,《清集提要》作“山人”似亦不妥。
1 1《半農(nóng)草舍詩選》四卷,海鹽張廷棟撰。《清集提要》1 8 4 1頁云“此集張?jiān)獫?jì)輯,列入《海鹽張氏涉園叢書續(xù)編》,宣統(tǒng)三年刻,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又有民國十七年商務(wù)印書館鉛印本,廣東中山圖書館藏。”
按:《清人別集總目》云該書有宣統(tǒng)三年(1911年)海鹽張氏排印《海鹽張氏涉園叢刻》本;民國十七年(1928年) 商務(wù)印書館排印本?!稏|北地區(qū)古籍線裝聯(lián)合目錄》著錄之本為民國十七年(1928年)上海商務(wù)印書館鉛印《海鹽張氏涉園叢刻》本。
檢《中國叢書綜錄》總目《海鹽張氏涉園叢刻》,有初、續(xù)編。初編為“清宣統(tǒng)三年(1911)海鹽張氏排印本”,續(xù)編為“民國十七年(1928) 海鹽張氏排印本”?!栋朕r(nóng)草舍詩選》四卷入續(xù)編,自為民國十七年(1928年) 排印本,無所謂宣統(tǒng)三年(1911年)本,更非刻本?!肚寮嵋氛`排印為刻本,誤一本為二本?!肚迦藙e集總目》云有宣統(tǒng)三年(1911年)排印本,亦誤。
12 《新甫詩鈔》一卷,《清集提要》1902頁云“汪引之撰。引之字新甫,湖北黃岡人。此集輯入《增訂桃潭合鈔》”。
按:《江蘇省立國學(xué)圖書館總目補(bǔ)編補(bǔ)》作《新甫詩草》一卷,汪引芝撰。《湖北藝文志附補(bǔ)遺》著錄《詩經(jīng)集句》四卷《新甫詩草》一卷,清汪引芝撰,《桃潭合鈔》本。云:“引芝,字新甫,號九畹,黃岡人。道光癸卯(二十三年) 副貢?!薄吨袊鴧矔鴱V錄》作汪引芝《新甫詩草選刻》《增訂桃潭合刻》本。則《清集提要》誤“引芝”為“引之”。
1 3《樨愔詩鈔》一卷,《清集提要》1 9 5 3頁云:葉在琦撰。在琦字肖韓,號樨愔,福建閩縣人。
按:《河南省圖數(shù)館中文古籍書目》作《穉愔詩鈔》無卷數(shù)。《福建地方地方文獻(xiàn)及閩人著述綜錄》亦作《稚愔詩抄》不分卷,葉在琦撰。云在琦字肖韓,一字稚愔,光緒十二年(1886)進(jìn)士?!胺a”即“稚”之繁體,《穉愔詩鈔》蓋以作者之字名書者。則《清集提要》作“樨”,蓋形近而誤。
14 《夢些吟》五卷《是底言》二卷《詠史詩》一卷,《清集提要》133頁云吳縣葉闇撰,《續(xù)修四庫提要》著錄前二集。
按:《清人別集總目》作《楚夢吟》五卷。此書稿本,藏中國國家圖書館。檢《北京圖書館藏善本書目》正作《楚夢吟》。則《清集提要》“夢些”為“楚夢”之誤?!独m(xù)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0冊498頁作《楚些吟》,已誤“夢”為“些”?!墩率纤漠?dāng)齋藏書目》亦作《楚些吟》,其誤同《續(xù)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又,《江蘇藝文志》蘇州卷691頁于吳縣葉闇下著錄此書,南京卷631頁于江寧葉闇下重復(fù)著錄,不妥。南京卷下葉闇著述另有《林屋集》《金陵唱和詩》一卷,不見于蘇州卷。葉闇字隱僧,號林屋。則吳縣之葉闇與江寧葉闇當(dāng)為一人,著述應(yīng)合并到吳縣葉氏下,南京卷下刪其人其作。
[1]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K].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2]東方文化事業(yè)總委員會.續(xù)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K].濟(jì)南:齊魯書社,1996.
[3]朱保炯,謝沛霖.明清進(jìn)士題名碑錄索引[K].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4]李靈年,楊忠.清人別集總目[K].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5]天津圖書館歷史文獻(xiàn)部.三十三種清代人物傳記資料匯編[C].濟(jì)南:齊魯書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