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冬梅
(廣東海洋大學圖書館,廣東 湛江 524088)
第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09年國民閱讀率(紙質媒介圖書)和第五次相比已出現(xiàn)止跌微增現(xiàn)象,達到49.3%,但和1999年的60.4%比較,國民閱讀率一路走低已是不爭的事實。與此相反,我國網(wǎng)民數(shù)量一路飆升,據(jù)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信息中心第24次網(wǎng)民數(shù)量統(tǒng)計: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國網(wǎng)民已超過美國人口數(shù)量(3.07億),達到3.38億[1]??萍嫉陌l(fā)展和文獻載體的多樣化,改變著人們的閱讀習慣與生活方式:傳統(tǒng)閱讀方式不再是人們唯一的選擇,網(wǎng)絡閱讀方式日漸盛行,淺嘗輒止式、快速跳躍式、休閑消費式等淺表化閱讀方式迅速蔓延、擴張。具有思想活躍、求知欲濃、興趣廣泛而又不穩(wěn)定等特性的大學生有著怎樣的閱讀新變化呢?本文在調查分析廣東海洋大學(以下簡稱我校)多校區(qū)大學生閱讀新特點的基礎上,就圖書館如何對他們進行閱讀指導進行探討。
為了全面、真實了解大學生的閱讀狀況,有效推進書香校園建設,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我校圖書館于2009年5月-2009年7月進行了多校區(qū)大學生閱讀狀況的調查,調查內容涉及閱讀時間、閱讀目的、閱讀方式及讀物內容等方面,調查對象包括該校三個校區(qū)的理、工、經、管、文、法、藝等多個學科的學生。本次調查共發(fā)放調查問卷600份,收回有效問卷592份,回收率98.66%。筆者通過對調查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 (由于設計的調查問題存在片面性、局限性,得出的結論可能會有些偏頗)發(fā)現(xiàn),大學生在科學技術、價值觀念、個體條件的影響下,其閱讀情況出現(xiàn)了新的特點
調查顯示:在閱讀時間上,我校學生把課余時間用于閱讀紙質媒介的只有50.2%,每日課外閱讀時間在2小時以內的學生占71%,2~4小時的占13%,4小時以上的將近5%;在讀書數(shù)量上,每學期讀 1~5本圖書的學生占70.3%,讀5本以上者只有28.7%,還有近2%的學生沒讀一本書。2006年,喬麗調查數(shù)據(jù)為:大學生每周堅持課外閱讀時間15小時以上者只占8.4%,5~15小時者為39.8%,而閱讀時間不足5小時的竟高達51.8%[2]。2008年,楊雯對北京某高校學生課外閱讀時間的統(tǒng)計更讓人瞠目結舌:48%的同學閱讀圖書時間每周不足兩小時,72%的同學讀報每周少于兩小時[3]。多姿多彩的課余生活、繁重的課業(yè)負擔、各種社會實踐、迫于生計的勤工助學以及休閑娛樂等擠占了大學生的閱讀時間。
本次調查設計了“我喜歡閱讀的主題”和“我最喜愛的作家、作品”等問題,從大學生回答情況分析:博采眾長的統(tǒng)攝性閱讀學生占調查總數(shù)的51.3%,奉行“我的閱讀我作主”的個性閱讀的學生占調查總數(shù)的13.8%。有41%的學生喜歡閱讀有關談判技巧類、生存哲學類、成功之道類、人際交往類圖書以及青春校園類、武俠言情類、成人童話幽默類、科幻偵探推理類等圖書;28.5%的學生喜歡閱讀時尚雜志、影視劇本、網(wǎng)絡文學;35%的學生喜歡閱讀名人傳記、名家雜談以及英語、計算機等考試類書籍;只有13.7%的學生喜歡閱讀哲學、史學、藝術類經典著作,經典文學仍是他們的最愛,《三國演義》、魯迅作品等都是他們喜愛的作品。
新型媒體的出現(xiàn),閱讀介質的日新月異,使形式多樣的閱讀方式應運而生:有基于手機、PSP(掌上游戲機)、MP4、PDA(掌上電腦)等平臺體積小、便于攜帶的掌上閱讀;有基于超文本 (相對紙質文本)、超鏈接的網(wǎng)絡閱讀;有集圖像、聲音、三維動畫于一體的多媒體閱讀;還有超文本與多媒體融合產生的超媒體閱讀方式。這些新型的閱讀方式體現(xiàn)出的大容量、即時性、交互性、便捷性、多樣性共存的優(yōu)點是傳統(tǒng)閱讀方式所不具備的,成為大學生閱讀的主要方式。于是,“讀書”與“讀屏”你爭我奪、互不相讓地在大學校園共存著。在選擇閱讀媒體上,59.8%的學生選擇紙質書刊,36.2%的學生選擇網(wǎng)絡閱讀,還有約4%的學生選擇手機等移動閱讀方式。
與林茵把大學生的閱讀需求分為盲目閱讀、興趣閱讀、專業(yè)閱讀、科研閱讀、應試閱讀、獵奇閱讀、追溯閱讀、求知閱讀、求實閱讀等10種類型略有不同[4],筆者在調查問卷上設計了“為什么閱讀”(含各種媒體)這一問題。調查發(fā)現(xiàn):在回答閱讀目的時(多項選擇),59%的學生是為了休閑放松,51.4%的學生是為了滿足興趣愛好,50.2%的學生是為了提高修養(yǎng),46.1%的學生是為了解社會人生,41.3%的學生只是在學習專業(yè)知識,另有30.7%的學生純粹為了應付各類考試,而11.3%的學生無閱讀目的。據(jù)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發(fā)布的 “第六次全民閱讀調查”顯示:國民對 “增加知識,開闊視野”的讀書目的選擇最多,比例達62.0%;其次是“打發(fā)時間(休閑消遣)”,占42.7%;第3位的是“滿足興趣愛好”,占39.5%;“提高修養(yǎng)”和“掌握一些實用技能”分別位列第4和第5位,占30.0%和28.8%;專為“工作學習需要”而讀書的只占國民總體的1/4以上[5]。兩組數(shù)據(jù)比較不難看出,大學生的閱讀目的有很大的局限性。當證書成為求職的主要籌碼時,為了獲取英語、計算機等級證、會計證、教師證、法律職業(yè)資格證等名目繁多的證件而進行的應試閱讀在大學生閱讀中占有較大比例。
雖然新型媒體的出現(xiàn)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閱讀選擇,但過少的閱讀時間、不足的閱讀數(shù)量,不良的讀書目的及閱讀興趣的缺乏、閱讀方法的不當,勢必影響大學生的閱讀能力。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甘陽指出:“國內大學生閱讀能力低得驚人,即便是中文系的學生竟也不知《莊子》版本所屬何物!”[6]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大學生閱讀現(xiàn)狀不容樂觀。郭琪的調查也證實了“大學生的閱讀能力較低,尤其是閱讀方法的能力、理解文獻內容的能力、消化運用知識的能力都亟待提高”。[7]可見,大學生閱讀能力較低是由于閱讀目的、內容、方式等變化造成的。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教授說:“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應該把全民閱讀作為國家戰(zhàn)略?!贝髮W生的素質關系著國家的未來,高校圖書館應在了解大學生閱讀變化的基礎上,采取有效措施對大學生進行閱讀指導,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真正把圖書館打造成推動全民閱讀的前沿陣地。為此,筆者認為,在搞好圖書館建設、優(yōu)化資源配置、開設專門的閱讀指導課的基礎上,圖書館應從激發(fā)閱讀興趣、端正閱讀目的、選擇讀物內容等方面指導大學生閱讀,提高大學生閱讀水平,提升大學生閱讀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個人對其所從事的活動有興趣,其積極性就高,就可以發(fā)揮其才能的80%;否則積極性就低,只能發(fā)揮其全部才能的20%[8]。只有對閱讀感興趣了,才能從內心深處對閱讀產生主動需求。當被問及“為何不閱讀”時,31.6%的同學回答“不喜歡、沒興趣”,所以培養(yǎng)閱讀興趣非常重要。
一要樹立讀書的新觀念。我們不能橫加指責、批評大學生的網(wǎng)絡閱讀行為,應告訴他們網(wǎng)絡閱讀的優(yōu)點與不足,鼓勵學生讀紙質圖書和網(wǎng)絡圖書,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
二要打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營造濃郁的閱讀氛圍。圖書館先進的軟硬件設施以及人性化的服務方式、文明的服務態(tài)度、溫馨舒適的環(huán)境都將激發(fā)大學生的閱讀興趣;利用節(jié)假日開展主題鮮明、形式新穎的讀書活動,廣開書源,也會激發(fā)其讀書熱情;聘請名人專家學者舉辦 “學術講座”、“學術論壇”,大師的學術素養(yǎng)、人格魅力、妙趣橫生的演講語言同樣會激勵學生對閱讀的向往。
三要提供交流平臺,給予經濟贊助。同學或朋友對大學生的閱讀行為影響極大,有關部門應給予適當?shù)慕洕澲?,鼓勵學生組織各種文化社團,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借助各類文化活動及網(wǎng)絡平臺使讀者輕松、愉快地交流彼此的閱讀感受和閱讀技法,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圖書館可定期舉辦“讀書知識競賽”、“信息搜索大賽”等活動,對評選出的“讀書標兵”、“閱讀新星”、“搜索之王”予以獎勵,激發(fā)大學生的閱讀欲望。
閱讀目的是期望閱讀所達到的效果(即目標)。社會大環(huán)境、校園小環(huán)境、個人的理想抱負都會對閱讀目的產生一定影響。圖書館應指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目的。
一是要向大學生解讀正確的閱讀目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說:“從淺近方面說,是要增加個人的知識和能力,預備在社會上做一個有用的人;從遠大的方面說,是要精研學理,作出對于社會、國家和人類最有價值的貢獻?!保?]無可置疑:知識和能力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是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需要,也是個人安身立命、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需要。
二要向大學生闡明不同的閱讀目的所帶來的不同結果。積極高尚的閱讀目的既可達成個人理想,又能造福人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閱讀目的才使周恩來有了建立新中國的偉績。圖書館要用鮮活生動的事例積極引導大學生形成以探求知識、修身養(yǎng)性、研究問題為主的閱讀取向,摒棄不良的獵奇閱讀、無目的閱讀。
讀物的內容對一個人的精神素質和智能素質影響極大,別林斯基所說的“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真切地道出了讀物的影響作用。進入大學后,閱讀時空的自由、文獻資源的豐富給大學生閱讀帶來了選擇的自由,也帶來了選擇的困惑,書海浩渺“不知讀什么”是32%的學生選擇不閱讀或從眾閱讀的原因。所以,圖書館員在鼓勵學生博覽群書之時,要扮演好書山引路人、信息導航員的角色,有針對性地做好書目推薦工作,引導大學生選擇健康的讀物。
一是向大學生推薦真、善、美的人文經典著作。雖然閱讀古今中外文學經典作品的比例在大學生閱讀中高居榜首,但真正深刻理解其內涵的人又微乎其微。在社會轉型時期,人們幾乎忽視了經典作品對人格塑造的重要性。殊不知,當讀者閱讀經典作品時,其心靈也得到了凈化,文化底蘊和人文精神也會逐漸豐厚。
二要在尊重個性化閱讀的前提下,為大學生提供有利于建構知識體系、滿足知識積累的書目路線圖。圖書館員應在全面了解不同年級、不同需求的讀者后,制定內容詳盡、排序有別的書目體系供學生參考。如在推薦各專業(yè)書目之外,可向全體學生推薦文學、史學、哲學、藝術、經濟學等著作,另外,向學生推薦大學生必讀書目100篇。
三要向大學生及時推薦蘊含新思想、新方法、新技術、新動向、新進展的著作和信息,引領他們了解科學和理論的前沿動態(tài),逐漸提高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能讓大學生在理性與感性、批判與感恩中找到平衡,慢慢看清現(xiàn)實和夢想的區(qū)別與交集的熱點圖書、青春讀物及獨領風騷的時尚雜志、新銳尖端的時事評論都應在第一時間向其推薦。
提高大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是閱讀指導的終極目標。科學的閱讀方法能產生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是提高閱讀能力的保障。
一是指導大學生掌握各種閱讀方法??鬃犹岢龅摹昂脤W樂學、溫故知新、舉一反三”等方法對當代閱讀仍有借鑒參考的價值;今之學者推廣的“瀏覽、泛讀、精讀、略讀、研讀”方法更為實用;源于美國飛行學校的“快速閱讀法”、美國衣阿華大學首創(chuàng)的由瀏覽、發(fā)問、閱讀、復述、復習串聯(lián)的“五步閱讀法”都是實用的閱讀方法。面對各具特色的方式方法,圖書館員首先要闡釋它們各自的實質含義,再利用具體讀物對學生逐項反復訓練,直至其悟出每種方法的精髓訣竅;學生更要開動腦筋,積極探索,找到能高效、快捷提高個人閱讀能力的最佳方式方法。大量的閱讀和不斷的嘗試是掌握閱讀技法、提高閱讀水平的最佳途徑。
二要教會學生靈活選擇閱讀方法。閱讀內容迥異、閱讀目的不同,大學生的閱讀方法也要靈活多變。茶余飯后、困頓疲倦之際,本著娛樂消遣的目的,在報紙上、網(wǎng)絡上瀏覽新聞、笑話等內容時,速讀、跳讀為主的放松閱讀法是首選;想了解某種情況、捕捉某類信息,可采取網(wǎng)上檢索查閱式的掃描捕捉閱讀法;閱讀專業(yè)書籍以獲取知識為目的,使用精讀法方可理解其中精華;經典之作有答疑解惑、怡情養(yǎng)性之功能,唯有身臨其境、自我探索的體驗才能品出其中滋味。
三要循序漸進地提高大學生的信息通曉能力。大學生通過網(wǎng)絡瀏覽新聞、玩游戲、QQ聊天等方法提高個人信息素養(yǎng)。面對現(xiàn)實與虛擬世界的信息過載,加強大學生的信息檢索、鑒別、加工和有效溝通的技能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當務之急。首先,在文獻檢索課上,圖書館員要教會他們如何獲取信息,培養(yǎng)他們的信息檢索能力。其次,圖書館員要利用培訓班、圖書館主頁等交互平臺具體介紹各專業(yè)信息資源的特點,提高大學生的信息評估及使用能力。
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滴水,老師必須有一桶水”。圖書館館員必須具有高尚的職業(yè)操守、充沛的工作精力、深厚的文化底蘊、嫻熟的操作技能,才能游刃有余地對大學生實施高質量的閱讀指導。當然,專業(yè)課老師的密切合作對提高大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個體更應抓住機遇,上好每一節(jié)指導課。我們相信,經過學生、老師和圖書館員的共同努力,“風聲雨聲讀書聲”的閱讀景象必將成為大學校園里最靚麗的風景。
[1]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EB/OL].[2009-07-20].http://www.cnnic.cn/index/0E/00/11/index.htm.
[2] 喬麗.我國閱讀現(xiàn)狀及應對策略[J].出版發(fā)行研究,2006(4):11-15.
[3] 楊雯,楊蘋.大學生課外閱讀現(xiàn)狀分析與導讀新模式構建[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8(6):20-30.
[4] 林茵.大學生10種閱讀需求淺析[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7(18):11-13.
[5] 第6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成果發(fā)布 [EB/OL].[2009-07-20].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04-24/1663257.shtml.
[6] 李征.中文系學生沒聽過“《莊子》版本”[N].新聞晚報,2009-04-27(A12).
[7] 張春興.現(xiàn)代心理學——現(xiàn)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M].2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8] 郭琪.當代大學生閱讀能力的調查分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9(5):93-96.
[9] 徐雁,譚華君.至書??闯盵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