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西京
(江西省圖書館,江西 南昌 330046)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要使大學生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不僅要大力提高他們的科學素質,更要大力提高他們的人文素質。圖書館作為社會教育的“終身學校”,如何在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中發(fā)揮作用是值得圖書館工作者思考的一個問題。
人文是指強調以人為主體,尊重人的價值,關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觀念。人文素養(yǎng)是指人們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綜合品質或達到的發(fā)展程度,是建立在對一定人文知識擁有和內化的基礎上形成一定的學識和修養(yǎng),反映一個人的人格、氣質、情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個性品質。人文素養(yǎng)的內涵包括人文知識、人文精神、人文行為三個方面。高層次人才的人文素養(yǎng)應包含以下內容:具有較廣博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了解人類文明產生及發(fā)展的歷史,了解中國及世界的優(yōu)秀文化,具備一定的藝術鑒賞能力,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正確的認識,具有較強的道德觀念和法律意識,具有強烈的進取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具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高效的工作能力等。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和經濟全球化的形成,培養(yǎng)具有較高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務。應該說,我國大學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學生的科學素質是很強的,但就其人文素養(yǎng)而言,部分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存在一些問題。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由于過分強調專業(yè)技術的實用性,部分理工大學生忽視人文課程的學習,許多大學生對文史哲的基礎知識知之甚少,尤其是對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知之不多。一些大學生缺乏必備的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科學素養(yǎng),缺乏對中國歷史文化精華的基本了解,缺乏深厚的民族文化素養(yǎng)。王雪燕、張紹旭于2009年對魯東大學、煙臺大學、山東工商學院、山東理工大學的1200名工科專業(yè)學生進行了人文素養(yǎng)調查,結果顯示:93.2%的大學生未看過《說文解字》,77.2%的大學生未看過 《孫子兵法》,76.8%的大學生未讀過老子《道德經》,72.4%的大學生未讀過《資治通鑒》,只有45.5%的大學生讀過或瀏覽過《論語》,25%的大學生未讀過漢賦、唐傳奇、元曲等古典文學作品[1]。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曾說:“博士生的論文,我改的錯字、錯句,要比看整篇論文的時間還要多”。這說明部分大學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學生相當缺乏人文知識。
人文精神是一種主張以人為本,重視人的價值、尊重人的尊嚴和權利,關懷人的現實生活,追求人的自由、平等和解放的思想和行為。應該說,當代大學生所表現出的整體精神狀態(tài)是積極向上的,但部分大學生在功利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思潮的侵襲下,對多元化的世界缺乏價值判斷和選擇能力,信仰與理想觀念淡薄,存在功利性的價值觀念,缺乏對社會的敏銳洞察力和判斷力,片面追求物質利益,缺乏社會理想。王雪燕、張紹旭在調查中也發(fā)現:關于信仰,絕大多數大學生選擇了“共產主義”,但有31%的學生選擇了“實用主義、個人主義、宗教、其它”;關于信任,有42%的學生同時選擇了“他人”和“社會”,有45%的學生只選擇了“自己”和“親人”兩項。
目前,一些大學生的行為舉止不夠規(guī)范,主要表現為:一是宿舍臟亂差,亂扔紙屑和煙頭,隨地潑水;二是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后不做作業(yè),遲到、早退、曠課時有發(fā)生;三是對人不禮貌,對人不尊重,缺少人文關懷。這些與大學生身份不相稱的不文明、不規(guī)范的行為舉止是大學生不遵守規(guī)章制度的具體體現。蔣文學、夏延芳于2008年對四川省內的四川大學、西南石油大學、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等8所高校的1000名大學生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調查發(fā)現:23.6%的被調查者在“你認為自己平時守規(guī)則嗎”的選項中選擇“非常守規(guī)則”,68.3%的被調查者選擇 “比較守規(guī)則”,6.0%的被調查者選擇“不太守規(guī)則”,2.1%的被調查者選擇“很少守規(guī)則”[2]。這些統(tǒng)計數據說明部分大學生缺乏遵守規(guī)則、關懷他人的人文行為準則。
在當今全球一體化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中,一個人很難避開政治、經濟、文史、管理等人文社會方面的問題而孤立地從事自然科學的研究工作。人文素養(yǎng)低下的理工科大學生或許會因缺乏方法論的指導致使自身的發(fā)展和研究工作顯得后勁不足。因此,圖書館尤其是高校圖書館應充分發(fā)揮傳遞科學情報、開展社會教育的職能,利用自身優(yōu)勢,多途徑提高大學生尤其是理工類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既有人文素養(yǎng)又有科學素養(yǎng)的復合型人才。
圖書館擁有良好的文化氛圍,典藏著古今中外人類優(yōu)秀文明成果,凝聚著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靈之氣,是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絕好場所。圖書館尤其是高校圖書館要創(chuàng)造條件營造出良好的人文閱讀環(huán)境,以激發(fā)大學生利用圖書館進行學習的熱情。蘇聯著名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圖書館應像“一部立體的多色彩的教科書”。我國教育家陶行知也說:“生氣勃勃、穩(wěn)定和諧、健康向上的環(huán)境氛圍,本身就具有廣泛的教育功能”。因此,圖書館應運用不同的建筑方式、建筑裝飾來加強圖書館的人文色彩,為讀者創(chuàng)造出一種良好的人文閱讀環(huán)境。在圖書館建筑上,應體現人文特色。如南京圖書館新館的設計就頗有人文特色:從空中俯瞰,該館呈“凹”形,體現出南京古城的新時代氣息;從外觀上看,該館“凹”形造型給人一種“智慧洞開”之感。南京圖書館新館通過“現代鋼結構”與“城墻遺韻”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使該館在現代、時尚的外形中,展現出南京城一貫的人文氣息,創(chuàng)造了一個豐富多彩、和諧統(tǒng)一的城市標志性建筑,為這座六朝古都更添一份濃郁的書香。在圖書館內部裝飾上,應力求簡潔、明快,突出寧靜、寬松、極具人文意蘊的閱讀氣氛。在墻壁、門廳、過道、走廊、樓梯以及閱覽室內擺放反映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字畫、名人名言等來烘托圖書館的人文、學術氛圍。如深圳圖書館大廳的上方有一面主題為“上下五千年”的木雕墻,上面刻有各具形態(tài)的甲骨文、飛舞的敦煌、栩栩如生的巖洞壁畫以及書籍、棋盤、電腦等,展示了我國古老而悠長的文明發(fā)展史。通過內外環(huán)境的裝飾,營造出圖書館良好的人文學習環(huán)境,體現出圖書館的人文關懷。同時,圖書館管理工作要科學規(guī)范,要以擺放整齊的書刊、清潔優(yōu)雅的館室、井然有序的工作展示在大學生面前,讓大學生在圖書館情景中享受到優(yōu)質管理與專業(yè)服務帶來的愉悅,使他們疲憊的身心獲得自由和解放??傊?,圖書館通過內外環(huán)境的裝飾和人文關懷潛移默化地使大學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高質量的館藏書籍,內容豐富的館藏文獻,是大學生汲取人文知識的保障。圖書館在進行文獻采訪時,必須嚴把質量關,切實為大學生采選具有思想性、實用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書刊,為大學生提供富足的精神食糧。圖書館可采購中外文學類、哲學類、歷史類、政治類等書籍,如可采購《史記》、《資治通鑒》等中國歷史書籍,《易經》、《老子》、《論語》》等中國哲學書籍,《詩經》、《楚辭》、《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等中國文學書籍,《曾國藩家書》、《中國人》、《菜根譚》、《人與永恒》、《論人生》、《蒙田隨筆》、《道德箴言錄》、《富蘭克林自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處世與修養(yǎng)方面的書籍。大學生通過閱讀人文方面的書籍,可以豐富自己的人文知識,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
開展讀者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讀者利用圖書館的能力。圖書館尤其是高校圖書館要通過各種形式幫助大學生了解圖書館的設施和功能,了解圖書館的藏書結構,幫助大學生掌握文獻的檢索方法。大學生掌握了文獻檢索方法,就如同拿到了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從某種程度上可以激發(fā)他們閱讀的興趣。清華大學教授張豈之說:“人文素養(yǎng)不是天生的,而是人文知識積累內化的結果。如果不讀人文方面的著作,要有人文素養(yǎng)那是不可能的”。大學生求知欲旺盛,思維活躍。圖書館尤其是高校圖書館應做好導讀工作,引導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正確的閱讀心態(tài),引導他們多讀文化經典,在閱讀的潛移默化中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一是向大學生推薦名人讀書方法及圖書館閱讀方法類書目,使大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我國偉大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讀書時不是隨便拿一本翻幾頁,而是選好一本便不更換地一直讀下去,不舍棄,不旁騖,專攻一本,直到真正弄懂書中內容為止。所以,當今大學生要摒棄獵奇、好奇閱讀書籍的習慣,專心細致地閱讀一本書的內容。二是要向大學生推薦優(yōu)秀的作品,讓他們在優(yōu)秀作品的鼓舞下,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大部分理工類大學生對社科文獻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圖書館應引導他們閱讀管理類、哲學類書籍,以培養(yǎng)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三是開展書評活動,通過板報宣傳、新書報告、剪報展覽等形式指導大學生學習。書評具有傳遞有效信息、解讀著作內容、展示研究成果、評論學術得失、對讀者進行導讀的功能,它能夠幫助大學生更好地理解書中所述的內容。圖書館尤其是高校圖書館要定期開展書評工作,把一些高水平、有影響的書評推薦給大學生,指導大學生閱讀。
圖書館尤其是高校圖書館要利用豐富的館藏資源,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讀者活動,使圖書館由知識的集結地變?yōu)樗枷雽W術的交流中心。既可以組織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文化沙龍、影視欣賞、讀書俱樂部、“圖書漂流”等活動,也可以組織專業(yè)學術講座、報告會、研討會、知識競賽等活動,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把更多的大學生吸引到圖書館,接受圖書館教育,不斷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如淮海工學院東港學院圖書館與院團委、大學生聯合社團、院讀者協會共同舉辦的“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漫談”講座,由該院中文系伏滌修教授為讀者協會會員及愛好文學的大學生作了長達一個多小時的精彩報告。在講座中通過古今中外名言警句、名人軼事、當今社會正反兩方面典型事例,闡述新世紀加強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教育的重要性,使大學生深受啟迪,普遍反映受益匪淺[3]。又如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先生應北京師范大學國學社的邀請,為北京師范大學學生所作的題為“國學與當代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的報告,針對當前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亟待提高的現狀,對人文精神的歷史與發(fā)展作了具體的闡釋,使同學們對人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有了清醒的認識[4]。另外,圖書館也可聘請大學生當義務館員,讓大學生參與圖書館的管理工作。大學生通過圖書館管理實踐,無形中規(guī)范了他們的行為舉止。
圖書館尤其是高校圖書館肩負著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歷史重任。圖書館在利用資源優(yōu)勢和設施優(yōu)勢,開展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教育工作的同時,應不斷提高館員的人文素養(yǎng)和專業(yè)素質。館員要具備高尚的職業(yè)道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不斷提高自身人文修養(yǎng)和人文底蘊。圖書館尤其是高校圖書館應加強館員培訓,引進高素質人才,提高館員整體素質,從而更好地為讀者服務。
[1] 王雪燕,張紹旭.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J].人力資源管理,2010(2):30.
[2] 蔣文學,夏延芳.理工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調查分析[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09(1):20.
[3] 趙蘭玉.讀者協會舉辦“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漫談”講座[EB/OL].[2010-04-10].http://dgxy.hhit.edu.cn/dgnews/Read-News.asp?NewsID=1122.
[4] 社聯.“國學與當代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講座成功舉辦[EB/OL].[2010-04-10].http://news.bnu.edu.cn/News/4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