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帆, 劉 力
1 新疆煤田地質局156隊(830009) 2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學院(430074)
野外鉆探施工過程中影響安全生產的因素復雜多變,使得施工人員人身安全事故隱患多。加之由于鉆探施工市場化的迅速深入,一些施工單位安全意識的缺失,安全監(jiān)管和約束機制尚未完善,施工人員傷亡事故發(fā)生率居高不下。加強野外鉆探施工的安全管理,預防鉆探事故,維護安全生產,保障人身安全是一項迫切的任務。識別鉆探施工人身安全風險,分析造成鉆探施工事故的原因,排除施工過程中的風險隱患,對提高鉆探施工效率,減少事故造成的傷害和損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野外鉆探工作環(huán)境復雜,人身安全隱患多。從施工現(xiàn)場區(qū)域來看,以下三處為鉆探施工過程中安全隱患最多的地方[1]:
1)鉆臺。鉆臺是鉆井施工的主要部分,它圍繞著鉆機構成,是完成施工的主要區(qū)域。一個完整的鉆井施工工序包括(常見事故):搬家安裝(碰、擠、壓);上、下鉆具(碰、擠、砸);拉錨頭(絞卷、碰);移開鉆具(碰、擠、壓);下套管、固井(碰、擠);井架上作業(yè)(高空墜落)等。作業(yè)特點是機械設備及器械較多、作業(yè)過程復雜、參加人員多,所以鉆臺是鉆井的傷害事故的高發(fā)區(qū)。
2)后場房。主要有泥漿泵、動力機、配電裝置等設備,易發(fā)生滑倒碰傷、觸電、高壓管爆裂事故。
3)泥漿池區(qū)。主要有攪拌機、振動篩、除砂器、立式泥漿泵等,也可能發(fā)生傷害事故,主要有滑倒扭傷、觸電、配制鉆井泥漿時中毒等事故。
此外,一些事故風險存在于整個鉆場。這包括:雨雪雷電等造成觸電火災事故;風雨雷電及其帶來的泥石流、塌方造成對人員設備的威脅;野外蟲蛇咬傷;鉆場由燃油動力機、鉆機、水泵機械轉動造成的噪聲傷害,經實地檢測,多數(shù)鉆場的噪聲都在115分貝以上[2]。
根據(jù)現(xiàn)場施工相對獨立的特點,傷害多發(fā)生在場內,發(fā)生的事故具有不確定性、突發(fā)性、復雜性和后果影響易碎變、激化放大的特點[1]。鉆探工作中的事故主要是鉆探中機械傷害、物體打擊、高處墜落事故。在鉆探造成的人身傷害事故中,這三類事故占到鉆探工傷事故的90%以上[3]。楊晨(2007)利用事故發(fā)生可能性和事故對人身傷害嚴重性建立風險評價矩陣,對鉆探事故進行了評估,認為搬家安裝、上下鉆具、井架上作業(yè)屬于高風險的傷害。王偉等(2009)利用事故樹對鉆場事故進行分析,認為鉆機場發(fā)生機械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其次就是高處墜落事故。
事故原因比較復雜,既有機械設備及器具方面的原因,又有作業(yè)環(huán)境方面的因素,還有人的不安全行為等方面的因素。對于鉆場中的機械事故、物體打擊事故以及高空墜落事故已有學者有較為全面的分析研究。本文對于觸電、火災自然災害事故和其他事故進行簡要分析。
1)觸電事故原因。觸電事故主要原因是用電線路老化、線路布置不規(guī)范。危險源之一是自身用電,電氣設施漏電且無有效漏電保護裝置。危險源之二是外部電流,如鉆塔與附近的高壓線、鉆孔與地下電纜的安全間距不夠能引起觸電,以及因為無有效避雷設施在產生雷電后使鉆塔帶電。
2)火災事故原因。易燃物品距火源的安全間距不夠;電力線路短路;焊割作業(yè)時不遵守操作規(guī)程;寒冷季節(jié)取暖時用火不慎;無滅火設施或作業(yè)人員不會用滅火設施。
3)自然災害事故原因。施工場所位于受自然災害(洪水、泥石流、崩塌等)威脅且無相應防護設施,無災害性天氣應急措施。
4)其他事故原因。在蟲蛇出沒地區(qū)作業(yè)時無勞動保護用品;對有毒沖洗液無防護措施;無急救藥箱;鉆塔繃繩安裝不牢固或不合理;電、氣焊燙傷和眼部刺傷等。
野外施工人員安全風險高和其復雜的作業(yè)環(huán)境有關,但施工安全隱患與現(xiàn)場安全管理水平也密不可分。所以,有必要從野外施工安全管理上找出產生安全隱患的原因。當前人員安全管理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安全意識不到位。由于市場競爭激烈,一些鉆探施工單位領導對安全生產和文明施工認識不足,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安全生產工作處于“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狀況[4],使鉆探施工現(xiàn)場安全生產管理混亂,安全生產責任落實不到位,事故隱患得不到及時整治。
2)安全教育不力。缺乏對從業(yè)人員的安全教育與培訓,特別是大量雇用臨時工,這些人中普遍缺乏安全生產素質和意識,容易出現(xiàn)盲目蠻干、違章冒險作業(yè)等行為,而遇到危險時,又缺少自我防護意識和應變能力;另一方面,有些單位為減少成本,職工安全生產知識、技能培訓逐年減少,甚至專職安全員與鉆探機班長等也很少得到培訓,造成施工管理人員和生產作業(yè)人員安全生產知識貧乏和安全意識降低。
3)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安全生產管理不規(guī)范,主觀隨意性大,安全生產管理處于事后型和被動型狀態(tài)。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以包代管”和層層轉包等現(xiàn)象,安全責任不明確,安全管理無章可循、有章不循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在鉆探施工中,只要進尺,不顧安全,有章不循,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監(jiān)督。如進入施工現(xiàn)場不戴安全帽、塔上作業(yè)不系安全帶、非特種作業(yè)人員從事特種作業(yè)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4)鉆探施工設備老化。鉆探施工單位現(xiàn)有鉆探施工設備,大部分陳舊老化、工藝落后,甚至缺乏安全防護裝置或“帶病運轉”,使安全生產基礎薄弱。并且,安全生產配套措施資金投入少,為安全生產埋下事故隱患[4]。
通過識別和分析了員工人身安全事故風險,以及人員安全的管理問題可以得出,通過加強野外鉆探施工的安全管理,從意識、制度、設備、投入、技術五個方面來抓人員安全管理,對事故進行預防。規(guī)范的制度是核心,設備安全是基礎,對安全設施的投入是保障,改進鉆探工藝是重要手段,這五個方面圍繞人員安全為目的緊密聯(lián)系。
1)提高安全意識,以人為本,更新觀念。在安全生產工作中人是第一要素,影響安全的其它要素也大都與人息息相關。因此在實際工作中,管理者應當努力調動人的工作積極性,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加大投人,加強職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操作技術培訓,通過思想教育,使職工逐步提高認識,轉變自身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認識定位,由被動的接受管理者,轉變?yōu)榉e極主動的參與者,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轉變。
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突出安全管理的過程控制,注重抓好安全決策層、安全管理層、專業(yè)技術層、基層管理層和直接作業(yè)層等五個層次的安全管理。在完善管理制度上主要有四個方面:①建立安全生產激勵機制,把工資、獎金分配,評比先進、考核領導干部政績等與安全生產緊密掛鉤,實施全員安全承諾;②建立鉆探施工安全指標體系,作為安全產量化管理、安全競賽和安全投入等提供依據(jù)[5];③嚴格承包承租過程中的安全生產管理,明確安全生產責任,堅決杜絕以包代管,把安全措施落實到實處;④根據(jù)施工現(xiàn)場實際情況,制定有關施工現(xiàn)場野外鉆探機組傷害的應急預案,提高事故應急能力;⑤建立各崗位的安全操作規(guī)程,健全安全技術交底制度和交接班制度。
3)提高設備安全標準。安全生產事故危險因素除了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缺陷外,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6]。在把好鉆探材料關的同時,要用現(xiàn)代安全理念研制和推廣人性化的鉆探機械設備,來達到鉆探生產本質安全。改進設備配置管理,嚴把設備質量關,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4)不斷加大安全投入,改善安全生產條件。安全設施上的投入就是節(jié)約,而安全設施上的欠帳就是損失。所以,鉆探施工單位要挖掘內部潛力,加大安全投入,加快設備更新,淘汰落后設備、工藝。采用新設備、新工藝、新機具,從根本上消除、危險因素,做到本質安全,實現(xiàn)安全生產良性循環(huán)。
5)改進鉆探工藝,增強設備安全性能。鉆探工藝與安全生產有緊密聯(lián)系,工藝改進能促使設備安全性能提升。認真研究安全可靠的操作工藝,文明科學布置施工,改進和完善安全防護設施。
地質鉆探人身安全管理是一項較復雜、系統(tǒng)的工作,搞好鉆探人員安全工作,堅持以人為本,規(guī)范管理是改變粗放式鉆探施工,保障野外施工人員人身安全,提高鉆探工程本質安全水平的重要途徑。只要全面辨析野外鉆探施工存在的風險與影響因素,準確評價其風險,制定和實施相應的管理制度,增加安全投入,推動設備安全標準的提升和鉆探工藝的改進,就一定將鉆探機場就能變成一個安全的作業(yè)環(huán)境。
[1]楊晨.野外鉆探施工機組人身傷害應急預案[J].中國煤田地質,2007,10(19)增刊 2:106-108
[2]王京慶.鉆探設備安全性探討[J].西部探礦工程,2007(10):81-82
[3]王偉,趙德貴,劉強等.巖心鉆探作業(yè)安全規(guī)范化管理初探[J].地質與勘探,2009,5(45):631-635
[4]李建平,盧采田.鉆探施工安全生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探礦工程,2009(5):202-201
[5]王京慶.安全指標體系[J].探礦工程(巖上鉆掘工程),2007(8):78-79
[6]香興銀.淺談巖芯鉆探本質安全生產的發(fā)展方向[J].西部探礦工程,2009(8):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