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北宋中后期經(jīng)略西北的負面影響

        2010-03-21 01:10:05
        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年4期
        關(guān)鍵詞:經(jīng)略熙寧神宗

        封 婷

        (西北師范大學文史學院,甘肅蘭州 730070)

        北宋中后期經(jīng)略西北的負面影響

        封 婷

        (西北師范大學文史學院,甘肅蘭州 730070)

        西北地區(qū)因其軍事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受到北宋統(tǒng)治者的高度重視。北宋中后期對西北的經(jīng)略,在取得一些積極成果的同時,也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包括人口減少、政府財政危機日益加重、西北地區(qū)經(jīng)濟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破壞。考察北宋中后期經(jīng)略西北的負面影響,有利于我們對這段歷史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

        北宋;經(jīng)略西北;負面影響;人口減少;財政危機;生態(tài)破壞

        我國西北地區(qū),是中原的門戶,因其特殊的軍事地理位置,歷來受到統(tǒng)治者的重視。北宋時期,西北又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區(qū),分布著吐蕃、黨項和契丹等少數(shù)民族。為經(jīng)略好這一地區(qū),北宋中央政府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取得一些積極成果的同時,也給北宋及西北地區(qū)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響①目前學術(shù)界關(guān)于宋對西北地區(qū)的經(jīng)營與開拓問題多有論述, 但大都論述其積極影響. 參見: 安國樓. 北宋后期西北地區(qū)的開拓與經(jīng)營[C] // 朱瑞熙, 王曾瑜, 李清凌. 宋史研究論文集: 第十輯. 蘭州: 蘭州大學出版社, 2004: 342-354. 安國樓. 論北宋西北開邊以后的民族關(guān)系. 鄭州大學學報, 2003, (1): 23-26. 也有一些專著或論文論述北宋經(jīng)略西北的負面影響. 參見: 劉建麗. 宋代西北吐蕃研究[M]. 蘭州: 甘肅文化出版社, 1997. 劉建麗,段有成. 北宋對河湟地區(qū)的開拓論略[J]. 青海民族研究, 2003, (3): 70-72等.。對這些不利的影響,本文主要從經(jīng)略西北對人口的影響、對北宋政府造成的財政危機以及對西北地區(qū)經(jīng)濟的發(fā)展所造成的破壞三個方面展開探討,以期對北宋經(jīng)略西北的歷史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

        一、經(jīng)略西北對人口的影響

        本文所說的西北地區(qū),其地理范圍大體相當于現(xiàn)在陜西西北、甘肅東南部、青海及寧夏部分地區(qū)。這些地區(qū),北宋初年大體上屬于陜西路管轄,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以后,西北地區(qū)又包括永興軍路、秦鳳路和熙河路。

        北宋對西北地區(qū)的經(jīng)營與開拓,主要集中在中后期。仁宗時期,北宋對西北地區(qū)已有經(jīng)營,熙寧年間(1068 – 1077年)達到高峰。王韶開熙河,取得了拓境熙、河,又占河、湟的重大勝利。之后,沈括、種諤等又相繼率兵在西北征討。宣和四年(1119年),鄜延、環(huán)慶兩路宋軍大敗西夏軍隊,奪得橫山之地。北宋中后期對西北地區(qū)的開拓與經(jīng)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許多蕃族的內(nèi)附,使得北宋的邊境逐漸向西北延伸,大大增加了北宋統(tǒng)治的范圍。

        北方少數(shù)民族,以陜西最多。由于北宋官方的戶籍統(tǒng)計往往沒有少數(shù)民族人口的具體數(shù)字,我們無法得出這一些地區(qū)人口的精確數(shù)字。據(jù)統(tǒng)計,北宋初年,熙、河、蘭、洮和岷一帶的吐蕃人口至少有 50萬。到北宋晚期,陜西五路(鄜延、涇原、環(huán)慶、秦鳳和熙河路)及河湟地區(qū)吐蕃或吐蕃化居民至少有170萬人[1]。從熙寧五年(1072年)開始的熙河之役,到熙寧六年(1073年)八月,不到兩年時間,宋軍就取得“修復熙州、洮、岷、疊、宕等州,幅員二千余里,斬獲不順蕃部萬九千余人,招撫大小蕃族三十余萬帳”[2]6022-6023的戰(zhàn)果。蕃族的內(nèi)附,增加了北宋所統(tǒng)治的人口。熙寧四年(1071年),蕃部俞龍珂(即包順)率所屬12萬口內(nèi)附[3]10579。之后的河湟之役,也“開拓疆境幅員三千余里”,“招降到首領(lǐng)二千七百余人,戶口七十余萬”[4]2355。

        但我們也應看到,宋王朝經(jīng)略西北,也是一個給當?shù)厣贁?shù)民族人口發(fā)展帶來災難的過程,導致西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人口的銳減。元豐四年(1081年),王韶去世,洪州奏言:“熙河所奏多欺延,殺蕃部老弱不可勝數(shù),軍以首級為功”[2]7592。宋軍的這種誅殺給蕃部百姓帶來了重大的損失,焚蕩帳戶更是不計其數(shù),致使熙河一路“自用兵以來,誅斬萬計,遺骸暴野,游魂無依”[2]6032。王韶在開邊過程中殺蕃部無數(shù),致使當?shù)厝丝谘杆贉p少,這不利于當?shù)亟?jīng)濟的發(fā)展。王韶的開邊也因此遭到了當?shù)孛癖姷牡挚?。在古代社會,一個地區(qū)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主要靠人力,如果人口減少,當?shù)亟?jīng)濟的發(fā)展勢必會受到影響。熙寧六年(1073年)“二月丙申,克服河州,斬千余級”,“……又遣景思立,王君萬通路,斬三千級。”[2]5912熙寧七年(1074年)夏四月,王韶“進筑珂諾城,與蕃兵連戰(zhàn)破之,斬首七千余級,焚三萬余帳。”[3]285因統(tǒng)治者對士兵在戰(zhàn)場上斬敵首采取獎勵的政策,“賜熙河路兵將特支錢,戰(zhàn)死者賜帛,免夏秋稅”,致使后來,“士卒見殺賊易以得功,則人人且欲以討蕩為事”[2]5925,“聞官軍貪功,有斬巴氊部蕃兵以效級者,人極嗟憤”[2]5964。

        在拓邊過程中,宋軍甚至不放過那些已投降的蕃族。熙寧六年(1073年),宋軍圍河州時,“蕃部開門請降,諸軍既入,夜殺降者二千余人,軍前匿之不奏”。神宗聽說之后,悲嘆:“禍莫大于殺已降”[2]6018。熙寧六年(1073年),王韶還熙州,取得重大勝利。當時有朝臣指出:“羌人愚,可惜枉殺太多?!盵2]5945這種誅殺,使各處蕃部各懷震怖,對蕃族人民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陰影。對于這種誅殺,神宗雖曾多次禁止,但效果不佳,“大兵破蕩部族者亦如之?!盵2]6044后來,一些士卒竟然“虛以軍前逃逸人夫、蕃部及在路死亡之人首級為數(shù),以希功賞”,致使神宗不得不令種諤“凡有斬級,子細驗認”[2]7737-7738。對此,就連當時主持變法的王安石也指出:“將帥利以多殺為功,熙河諸羌但能存恤,結(jié)以恩德,全惜兵力專事董氈,即諸羌自為我用;若專務(wù)多殺,乃驅(qū)之使附董氈,令敵愈強而自生患,不惟非計,亦非所謂仁義之師也?!盵2]6109對宋王朝來說,這種誅殺,既沒有體現(xiàn)出宋軍是一支仁義之師;也不利于宋聯(lián)合吐蕃來共同對付西夏,對宋更早、更徹底地實現(xiàn)“斷西夏右臂”的戰(zhàn)略目標來說是一個損失;它也不利于宋對沿邊居民的招撫。

        宋徽宗即位后,決心“紹述先志”,效法熙寧之治,又向西北開拓邊疆。史載,河湟之役“前后六戰(zhàn),斬獲一萬余人”[4]2355。攻陷青唐城時,“悉捕城中諸羌斬之,積級如山?!盵5]4828崇寧三年(1104年)四月,王厚、童貫大敗青唐時又“斬首四千三百一十六,降俘三千余人”[6]271。

        由此可見,北宋經(jīng)略西北,雖然使北宋所統(tǒng)治的范圍有所增加;但對西北地區(qū)人口發(fā)展所造成的破壞是極其嚴重的。

        二、經(jīng)略西北所導致的財政危機

        北宋經(jīng)略西北,數(shù)年戰(zhàn)爭,消耗了國家大量財力,加重了財政危機。

        北宋財政收支轉(zhuǎn)變過程在前中期就已見其端倪。到仁宗、英宗時期,入不敷出的現(xiàn)狀已開始出現(xiàn)。這一時期,因西部戰(zhàn)爭,財政在軍費上的傾斜力度逐漸加大,財政危機逐漸呈現(xiàn),到英宗時期,財政危機已完全暴露。因此,神宗繼位,“優(yōu)先理財”,任用王安石進行變法,以改變財政入不敷出的現(xiàn)狀。

        仁宗時期,西北地區(qū)連年戰(zhàn)爭,朝廷為此支出的軍費已頗壯觀。治平二年(1064年)歲入緡錢約六千萬貫,養(yǎng)兵之費約五千萬貫。隨著戰(zhàn)爭的逐漸升級,陜西路的軍費也逐漸上升。寶元元年(1038年)北宋政府沒有用兵,陜西路入一千九百七十八萬,出一千五百五十一萬;到慶歷二年(1042年),入三千三百九十萬,出三千三百六十三萬(貫石匹兩)[2]3366。用兵后的支出是用兵前支出的兩倍多。同河東及河北兩路比較,也是陜西路最多。巨大的軍費開支成為北宋廷財政危機的一個重要因素。

        神宗時期是戰(zhàn)爭和軍事行動頻繁的一個時期,主要有熙寧年間的熙河開邊和元豐年間的宋夏戰(zhàn)爭。兩次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消耗了國家大量的財力。熙寧五年(1072年),王韶用兵熙河,半年左右,共費錢糧銀鈾絹一千二百萬貫匹,其中緡錢一項計有七百余萬[2]5610。半年之費就達到如此地步,可見國家為王韶拓邊付出的財力。這使神宗頗為顧慮,也成為當時不少大臣攻擊王韶的一個主要因素。

        為支持西北地區(qū)的戰(zhàn)爭,中央?!霸t三司出銀鈾絹總十萬付秦鳳緣邊安撫司,以備邊費”[2]5730。熙寧六年,又“賜熙河路經(jīng)略司錢三千萬緡,以備邊費”[2]5903。熙寧七年(1074年),“詔三司出內(nèi)藏庫絹二十萬赴熙河路經(jīng)略安撫司,以備軍賞”[2]6018。熙寧十年(1077年)八月,三司使李承之言:“三司近歲以來,財貨匱乏為甚,計月支給,猶懼不足?!盵2]6956而元豐年間的宋夏戰(zhàn)爭所消耗的財力也為數(shù)不少,僅元豐五年(1082年)上半年,宋廷即向陜西路都轉(zhuǎn)運司支撥司農(nóng)寺錢二百萬緡,內(nèi)藏庫銀三百萬兩,鹽錢二百萬緡,合計七百萬貫兩的財賦[2]7860。再如,元豐五年(1082年)夏四月,王珪向神宗指出:“向所患者用不足,朝廷今捐錢鈔五百萬緡,以供軍食有余矣?!盵7]朝廷發(fā)布的類似的詔令很多,為開邊中央財政支出巨大由此可見。

        哲宗繼位,朝廷為支援宋夏戰(zhàn)爭撥付的錢物仍不少,紹圣三年(1096年),出元豐庫緡錢四百萬于陜西。元祐元年(1086年),“歲入八千二百四十九萬一千三百,歲出九千一百九十萬八千六百(兩匹石束)”[8]。戰(zhàn)爭使宋朝背上了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

        徽宗繼位之初,由于哲宗末年對西夏作戰(zhàn)耗費了大量資材,邊備空虛,宋廷即連下五敕,將諸路封樁錢物的大部分調(diào)往西部邊境充軍費,即所謂“天下諸路三十年蓄藏之物皆已運之于西邊?!盵6]2131然而蔡京等人并不以此為訓,盲目開邊,“復務(wù)拓土,勸徽宗招納青唐,用王厚經(jīng)置,費錢億萬。用大兵凡再,始克之,而湟州戍兵費錢一千二十四萬九千余緡”[3]4247。對于此時的宋朝來說,盲目開邊對其無疑是飲鴆止渴。結(jié)果,北宋中后期,中央的財政危機逐漸加重。這不但加重了民眾負擔,社會危機也伴隨著財政危機開始出現(xiàn)。后來女真金政權(quán)入侵,終于滅亡了不堪一擊的北宋政權(quán)。

        仁宗中期、神宗熙豐年間以及徽宗時期,是戰(zhàn)爭比較多的時期。熙豐年間,北宋的西北開邊達到了高峰。相應地,這三個階段,也是中央財政征調(diào)最顯著的時期,中央財政陷入危機,綜其原因,除軍費的巨大開支外,還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宋對有功人員進行獎賞,且軍賞名目繁多,同樣導致中央財政支出的增多。就拿熙寧年間的熙河之役來說,神宗就多次下詔對士兵進行獎賞。熙寧六年(1073年)熙河路經(jīng)略司上“河州得功將卒三千五百二十七人,詔每獲首一級賜絹五匹”[2]5937。在收復河州后,神宗下詔“河州功賞,獲一級賜絹五匹”[2]6044。元豐四年(1081年)神宗簽發(fā)的賞功格規(guī)定:“‘斬殺敵’大首領(lǐng)(謂正監(jiān)軍、偽置郡守之類)‘轉(zhuǎn)’四官,賜絹五十匹;首領(lǐng)三官,賜絹三十匹;小首領(lǐng)兩官,賜絹二十匹;蕃丁一級轉(zhuǎn)一資,賜絹二十匹”[9]6081。因北宋施行招募制,冗兵很多,軍賞成為宋朝財政中一筆數(shù)量可觀的開支。

        其次,蕃學的設(shè)置也導致了經(jīng)費的上升。到熙寧八年,熙河路所轄州軍基本上都有了宋朝官辦的民族學校。但由于蕃學屬于官辦,經(jīng)費主要由政府來承擔。當然,地方財政也承擔一部分,如:河州設(shè)蕃學時,宋政府“賜地十頃,歲給錢千緡”[2]6357。為辦蕃學,宋政府花費了很大的財力。后來,因財政危機,致使熙寧八年十一月以“熙河路兵食、吏俸日告闕乏,而蕃學之設(shè)冗費為甚,無補邊計”[2]6619而令停辦。雖沒有具體數(shù)字說明宋政府為辦蕃學支付了多少國家財產(chǎn),但也可窺見蕃學費用對當時宋政府的財政確有一定影響。

        再次,為鎮(zhèn)守通過拓邊取得的土地,朝廷也花費了很多財力。熙寧七年(1074年),神宗發(fā)布詔令:“自開建熙河,歲費四百萬緡,七年以來,財用出入稍可會,歲常費三百六十萬緡?!盵2]6191崇寧時馮澥上書說:開拓西北湟、廓和西寧三州,“收復以來,何嘗得一金一縷入府庫,一甲一馬備行陣,而三州歲用以億萬計?!盵10]1596韓維也指出:“……朝廷自得熙河之地,歲費緡錢五六百萬,后得蘭州,又費百萬以上,所得愈多,所費益廣,拓地之無利,亦已明矣”,并指出收復靈、夏之地是“勞人費財”[2]8624。北宋為鎮(zhèn)守這些土地花費的財力之多可見一斑,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加重了北宋的財政危機。

        三、經(jīng)略西北對經(jīng)濟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

        熙河之役、河湟之役以至北宋末在西北的進駐攻討,給關(guān)隴乃至北宋統(tǒng)治地區(qū)各族民眾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和災難也極大。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十二月,左正言任伯雨上書指出開邊給百姓和整個社會帶來的嚴重后果,“物貴人饑,生齒流移,十減六七,今年雖豐,物價獨五倍平月,依次觀之,邊事不可復生亦明矣?!盵10]1594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吏部侍郎張舜民在上書中也指出:“自軍興以來,關(guān)中歲饑,流亡莩餓,十室九空……長安、陜?nèi)A,米斗一千,鄜延麥面一秤二貫三百,皆足陌也?!盵10]1585徽宗后期,路昌衡上書指出:“頻年以來,西方用兵,致興大役……自陜以西,民力傷殘,人不聊生?!盵3]11159徽宗后期,蓬勃發(fā)展的陜西經(jīng)濟也停止了,“陜西上戶多棄產(chǎn)而居京師。”[3]4362而這時童貫在陜西又興戰(zhàn)爭,窮兵黷武、建筑城堡,凡六七年。至宣和末,饋餉空乏,鄜延路至不能支旬月,北宋為經(jīng)略西北付出的沉重代價由此可見。

        為支付軍費、軍糧,北宋采取了屯田這一古老而又有效的方式,在西北邊疆地區(qū)開展了長期大規(guī)模的屯田營田。屯田的積極作用毋庸置疑,如開發(fā)了沿邊地區(qū),擴大了陜西屯田面積,獲取了豐富的財富;并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國防。但是,屯田的消極影響也顯而易見。從統(tǒng)治者的根本利益來說,是得邊地而無實利。這一時期的屯田并沒有達到統(tǒng)治者的預期目的,大部分由于“得不償失”等原因遭到廢棄;并引起了當?shù)孛癖姷姆纯埂N鯇幠觊g王韶開邊,在收復熙河后進行屯田,具有代表性。由于屯田以弓箭手為主,但弓箭手不習耕種,種糧無收獲。而且,熙河處在農(nóng)牧交界地帶,宋初是以牧為主、以農(nóng)為輔的地區(qū),從氣候條件、土壤狀況而言,是適宜于畜牧業(yè)而不宜于農(nóng)業(yè)發(fā)展的,這一地區(qū)自古就是著名的產(chǎn)馬區(qū)。然而,王韶并沒認清此特點,反而大興屯田,成效甚微。熙寧四年(1071年),河北屯田司奏:“半歲屯田,入不償費”[3]4268。鄭民憲也指出,屯田“歲之所入,不償其費”[3]4269。出現(xiàn)這一結(jié)果,主要是在牧區(qū)興農(nóng),其后果不僅是豐年入不償費;還造成宋政府大量的牛具、糧種和農(nóng)器等資財?shù)睦速M。

        北宋對西北地區(qū)的經(jīng)略,由于戰(zhàn)爭、大規(guī)模修建堡寨等原因,阻礙了當?shù)亟?jīng)濟的發(fā)展,破壞了當?shù)氐纳鷳B(tài)平衡。陜西路在北宋時屬于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且屬于國防經(jīng)濟[11]。歷史上,這一地區(qū)自然植被保存良好,林木倉勁浩瀚,草場覆蓋率相當高[12]。史載,秦州“多舉木”[3]11051,其轄境內(nèi)的夕陽鎮(zhèn)(今天水縣西北新陽鎮(zhèn))“連山谷多大木”[3]9261。西北地區(qū)畜牧產(chǎn)品不光種類多,有牛、馬、羊、犬和豬等;且質(zhì)量優(yōu)、數(shù)量多。洮、河蕃部“以養(yǎng)馬為業(yè)”[2]6049,在向北宋朝廷的進貢中,以馬匹為主要貢品。隨著北宋對這一地區(qū)的經(jīng)略,森林、植被遭到破壞,遂使當?shù)氐纳鷳B(tài)失衡。北宋為收復熙河湟鄯地區(qū),在此大片開山毀林,或為墾殖,或為修筑道路以趕運兵士、糧草和材木。元符二年(1099年)、崇寧四年(1105年),宋軍兩次攻占湟、鄯和廓三州后,大肆燒殺,“焚蕩族帳,廣數(shù)百里,煙塵亙天?!盵5]4829元祐二年(1087年),鬼章率兵圍河州南川寨,“焚廬舍二萬五千區(qū)”[5]3785。之后,由于北宋對這一地區(qū)林木的大量采伐,加之屯墾、放牧等活動,生態(tài)嚴重失調(diào),自然災害頻仍。從北宋開始到南宋中期,水、旱和蝗災頻仍;而且越往后旱災越頻繁。治平四年(1070年),陜西諸州旱饑;熙寧七年(1074年),陜西沿邊秦鳳、熙河、涇原和環(huán)慶諸州皆旱;熙寧八年(1075年),洮西緣邊因去歲旱而餓死者甚眾,鄜延、環(huán)慶路饑;崇寧元年(1102年),熙河諸州旱;大觀元年(1107年),秦鳳諸州旱。

        北宋時期,木材的消耗形態(tài)主要有修城建寨、造船編筏、修河架橋和營建宮室等[13]。西北地區(qū)堡寨數(shù)量眾多,建修大都就地取材;且沿邊堡寨并非一次修完即可,戰(zhàn)爭破壞,自然災害影響下,重修重建也是常事。如政和七年(1117年)熙河、環(huán)慶和涇原因地震,“管下城寨、關(guān)堡、城堡、樓櫓、官私廬舍并皆催塌”[9]2122,急需重新修筑。元豐四年(1081年)七月詔,“相度置船筏于洮水上流,或漕軍食,或載戰(zhàn)士,或備火攻?!盵2]7630為運輸糧草、轉(zhuǎn)運兵士,宋朝政府在西北許多河流渡口架設(shè)橋梁。熙寧六年(1073年)二月己卯詔,“熙河城下洮河及南、北關(guān)渡口并置浮橋?!盵2]5901以上種種,都需大量的木材。如此消耗給西北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諸多負面效應,諸如地表植被破壞、氣候干旱、山洪暴發(fā)、山體滑坡和沙塵暴天氣等。

        四、余 論

        北宋王朝中后期對西北地區(qū)的軍事經(jīng)略,在一定程度上開拓了疆土,穩(wěn)固了邊防,也促進了當?shù)厣贁?shù)民族的文明進步,提高和豐富了當?shù)孛癖姷纳钏剑浞e極影響是值得肯定的。但北宋中后期對西北地區(qū)的經(jīng)略,對西北地區(qū)人口發(fā)展造成很大的破壞,對當?shù)亟?jīng)濟生產(chǎn)與民眾生活也產(chǎn)生一定的制約作用,還對西北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同時,北宋中后期對西北地區(qū)開疆拓土的戰(zhàn)爭所導致的財政危機日益加深,社會矛盾加劇,這成為北宋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總之,北宋中后期經(jīng)略西北的軍事活動是一把雙刃劍,在起到拓土開邊作用的同時,其對當?shù)厣鐣?jīng)濟發(fā)展等方面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對北宋中后期經(jīng)略西北相關(guān)負面因素的考察,有利于我們對這一歷史有更全面的認識。

        [1] 李清凌. 北宋的西北人口[J]. 河西學院學報, 2002, (4): 1-6.

        [2] [宋]李燾.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M]. 北京: 中華書局, 1979.

        [3] [元]脫脫. 宋史[M]. 北京: 中華書局, 1977.

        [4] [宋]楊仲良.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M]. 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6.

        [5] [宋]李燾.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6] [清]黃以周, 秦緗業(yè).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拾補[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7] [明]陳邦瞻. 宋史紀事本末[M]. 北京: 中華書局, 1977: 391.

        [8] [宋]蘇轍. 欒城后集: 收支敘[C] // [清]紀昀.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十五. 臺北: 商務(wù)印書館, 1986: 712-713.

        [9] [清]徐松輯. 宋會要輯稿[M]. 北京: 中華書局, 1957.

        [10] [宋]趙汝愚. 宋朝諸臣奏議[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

        [11] 程民生. 中國北方經(jīng)濟史[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44.

        [12] 連菊霞. 北宋經(jīng)致西北民族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的影響[J]. 敦煌學輯刊, 1999, (2): 92-100.

        [13] 何玉紅. 宋代西北森林資源的消耗形態(tài)及其生態(tài)效應[J]. 開發(fā)研究, 2004, (6): 121-125.

        Negative Influence of Administrating Northwestern Territory in Mid and Late Period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FENG Ting
        (College of History and Literatur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China 730070)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northwestern territory wa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by the rulers of the Dynasty for its geographic location’s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in military affaires. In the mid and late period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began to administrate the northwestern territory and had achieved both positive results and negative influence, including depopulation, increasing financial crisis of the government and deconstruction of the northwestern territory’s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tudy on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administrating northwestern territory in the mid and late period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could do help to achie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y of this period.

        Northern Song Dynasty; Administrating Northwestern Territory; Negative Influence; Depopulation; Financial Crisis; Ecological Destruction

        K244.05

        A

        1674-3555(2010)04-0099-06

        10.3875/j.issn.1674-3555.2010.04.014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從xuebao.wzu.edu.cn獲得

        (編輯:朱青海)

        2009-11-25

        封亭(1985- ),女,甘肅慶城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北邊疆史

        猜你喜歡
        經(jīng)略熙寧神宗
        皇帝任性,狀元到手
        侘寂美學于現(xiàn)代陶藝中的運用——以寄神宗美的作品為例
        玩具世界(2022年2期)2022-06-15 07:37:18
        皇帝任性,狀元到手
        星河
        雨花(2021年12期)2021-11-12 23:32:45
        石鑑為官履歷考述
        經(jīng)略海洋大型系列報道 海洋院士的海洋經(jīng)略
        商周刊(2019年1期)2019-01-31 02:36:24
        皇帝任性,狀元到手
        百家講壇(2018年2期)2018-09-04 04:11:46
        經(jīng)略新發(fā)展
        籠中鸚鵡
        由名臣李泌看中唐的邊疆經(jīng)略
        精品国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久久| 日本爽快片18禁免费看| 国产又色又爽又刺激视频| 国产在线视频网站不卡| 亚洲va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黄| 爱a久久片| 国产高清亚洲精品视频| 亚洲成年国产一区二区| 正在播放国产多p交换视频|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日本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少妇被爽到高潮喷水免费福利| 午夜理论片yy6080私人影院|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国产美女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婷婷成人久久av免费|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网站公司|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云霸高清| 亚洲一区二区女优av| 亚洲桃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欧美金发尤物大战黑人| 色伊人国产高清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自拍偷拍视频|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高清三区二区一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网站| 美国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最新| 青春草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人妻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成a人无码| 国产精品三级一区二区按摩| 亚洲中文字幕免费精品|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新 |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