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京 李智崗 榮小翠
全數(shù)字化乳腺 X線攝影系統(tǒng)對微小乳腺癌的診斷價值
趙俊京 李智崗 榮小翠
目的 探討微小乳腺癌的 X線特征,提高微小乳腺癌的X線診斷水平。方法 應用德國西門子全數(shù)字化乳腺攝影系統(tǒng) (Mammomat Novation DR),對 36例微小乳腺癌患者術前行乳腺攝影,5例診斷困難者,術前采用三維立體鉤絲定位技術,2例進行超聲檢查。結果 小結節(jié) 15例,11例高密度腫瘤結節(jié)影,4例病變部分邊緣模糊;惡性微鈣化 11例,其中 9例以成簇沙礫狀、泥沙狀及沿導管方向生長短棒狀、分枝狀鈣化為主;小灶性致密影 7例,4例表現(xiàn)似小星狀;結構紊亂 3例形似“海星狀”。結論 對 X線難于確診的病變,結合臨床觸診、聯(lián)合超聲及術前三維立體鉤絲定位術非常必要。
乳腺腫瘤;微小癌;乳腺 X線攝影術;診斷
對乳腺攝影所見<15mm(臨床不能或能捫及)或直徑范圍 >15mm,臨床不捫及腫塊,以單純鈣化為特點的微小乳腺癌,能否準確的做出X線診斷,為保乳手術廣泛開展提供依據(jù),一直是我們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收集我院 2006年 6月至2008年 9月 36例經手術病理證實并有完整 X線資料乳腺癌患者,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36例均為已婚女性,年齡 26~70歲,平均年齡 40歲。其中 30歲以下 2例,31~40歲 9例,41~50歲 12例,51~60歲 10例,60歲以上 3例,平均年齡 40歲。捫及結節(jié)16例,結節(jié)不明顯而局部組織增厚 11例,無癥狀 9例。病理結果:36例中浸潤性導管癌 23例(原位癌7例),浸潤性小葉癌 8例(原位癌 2例),髓樣癌 5例。
1.2 儀器及檢查方法 所用機器為德國西門子全數(shù)字化乳腺攝影系統(tǒng)(Mammomat Novation DR),全部病例均行乳腺鉬靶CC位、MLO位X線攝片檢查,其中 2例加照側位,1例加照乳溝位。應用乳腺強大后處理系統(tǒng),對病變進行軟閱讀及與照片相結合的方法。36例患者中,診斷困難 5例,術前采用三維立體鉤絲定位技術,行超聲檢查 2例。
1.3 部位及大小 36例中,病變位于左乳 20例,位于右乳 16例;位于外上 18例,內上 7例,中上方 6例,中下方 5例。
2.1 腫瘤結節(jié) 15例(15/36) 其中結節(jié)直徑≤10mm 8例,直徑≤20mm 7例。高密度腫瘤結節(jié)影 11例,中等密度 4例;病變邊緣長短不一毛刺 6例(圖1),呈觸角狀 2例,小蝌蚪狀 1例,蟹足狀 1例,邊緣較光滑 1例。在 4例部分邊緣模糊,與增生的腺體重疊(圖2),其中 2例進行術前鉤絲定位。
2.2 惡性鈣化 11例(11/36) 單純微鈣化 9例,其中簇狀沙礫狀鈣化 4例,簇狀泥沙狀鈣化 3例;沿導管方向生長呈短棒狀、分枝狀鈣化 2例。其中 3例術前診斷困難進行鉤絲定位(圖3、4),2例簇狀沙礫鈣化經過 2年隨訪確診。11例中,位于結節(jié)內外 1例,位于小灶性致密影內 1例。
圖1 非浸潤性導管癌小結節(jié)長毛刺
圖2 浸潤性小葉癌小結節(jié)與增生腺體重疊
圖3 導管癌乳腺內小結節(jié)伴鈣化
圖4 同一患者 2年后病變增大
圖5 非浸潤性導管癌小致密影
圖6 非浸潤性小葉癌呈“海星狀”
2.3 小灶致密影 7例(7/36) 單純小灶性密度增高影,4例表現(xiàn)似小星狀(如圖5),伴鈣化 1例,侵及懸韌帶 1例,局部皮膚增厚 1例。7例中有 1例表現(xiàn)不典型,同時進行了超聲檢查。
2.4 結構紊亂 3例(3/36) 表現(xiàn)為腺體局部結構紊亂、扭曲,粗大的索條狀高密度影,呈“海星狀”改變(圖6)。
全數(shù)字化乳腺 X線攝影系統(tǒng),對無癥狀及臨床捫診陰性的微小乳腺癌檢出率明顯提高[1],但由于部分微小乳腺癌病灶小或與腺體重疊,部分病例 X線片上結節(jié)塊影及惡性鈣化灶表現(xiàn)不典型,造成診斷的困難。根據(jù)文獻和我們的病例,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總結探討,以提高對微小乳腺癌診斷的認識。
3.1 小結節(jié)影本組 15例結節(jié)密度增高影,其中高密度 11例,中等密度 4例,與文獻資料相符[2]。小結節(jié)的邊緣有 3例可見長短不一的毛刺 6例如(圖1),邊緣呈觸角狀 2例,呈小蝌蚪狀1例,呈蟹足狀 1例,邊緣較光滑 1例。結節(jié)的邊緣出現(xiàn)不同的X線表現(xiàn),可能由于癌周的間質反應,癌瘤直接浸潤或癌周小梁結構向腫瘤方向牽拉所致[3],4例小結節(jié)表現(xiàn)邊緣模糊,被腺體組織重疊,術前進行鉤絲定位,術后病理證實為乳腺癌。有時部分癌性小結節(jié)影與增生性結節(jié)影常不易鑒別。作者體會,對以上情況,除要加照其他位置仔細觀察外,還要結合患者的觸診進行綜合分析,診斷仍有困難者,可行術前三維立體鉤絲定位手術切除。
3.2 惡性微鈣化 惡性微鈣化常是微小乳腺癌惟一 X線征象。本組 11例,9例表現(xiàn)成簇泥沙狀、沙礫狀鈣化,其中 3例診斷困難者,術前進行三維立體鉤絲定位,術后病例為導管原位癌,2例經過 2年復查,鈣化點數(shù)目從 2~3粒/cm2,增加4~5粒/cm2,并且形態(tài)由單一性發(fā)展為多形性,提示惡性鈣化發(fā)展可能與時間長短有關,與文獻報道一致[4]。2例惡性鈣化沿導管方向呈短線狀、分叉狀鈣化,也是導管癌的特征性表現(xiàn)。1例鈣化位于結節(jié)內外,1例位于小灶性致密影內。均經后處理放大后觀察確診。由此可見,以簇狀沙礫、泥沙狀微鈣化及沿導管分布的多形性鈣化,是惡性鈣化的診斷依據(jù)[5]。對少量成簇的微鈣化影,有時難于區(qū)別良惡性。進行定期復查,觀察鈣化數(shù)量及形態(tài)的變化非常必要。另外表現(xiàn)無腫塊的單純微鈣化,術前進行三維立體鉤絲定位手術切除,為臨床醫(yī)師準確切除病變范圍,盡早診斷微小乳腺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3 小灶致密影 其病理改變是由于癌細胞侵犯腺泡并反應性纖維組織增生[6]。本組 7例中 3例密度高于周圍腺體組織的密度,其中 1例伴鈣化,且中心密度較高,邊緣較淡,似小星形(圖5),加之小灶周圍可因水腫形成不規(guī)則低密度透亮影,而使病灶與正常片狀的腺體密度有所區(qū)別。2例密度與腺體組織相同,因病灶小,加之重疊,術前診斷乳腺增生,其中 1例超聲提示惡性。1例由于病變侵及懸韌帶,而避免誤診。根據(jù)本文 6例分析,我們認為在片狀的腺體組織區(qū)域內,出現(xiàn)一個相對孤立的或類孤立的小灶致密影時,可能是不典型微小乳腺癌的表現(xiàn)。應引起放射工作者的注意,必要時進行超聲檢查[7]。
3.4 結構紊亂 3例X線表現(xiàn)病變部位小梁局限性增粗、扭曲,呈粗條狀高密度影呈“海星狀”。國內眾多學者認為,乳腺結構紊亂是診斷微小乳腺癌的一個重要X線征象,由于病變不典型或對本征象認識不足,或乳腺攝片質量較差[8],而延誤病情。因此在排除乳腺增生、手術斑痕及乳腺慢性炎癥病變等因素后,應考慮本病的可能。
總之,要認識微小乳腺癌的X線表現(xiàn),充分利用乳腺全數(shù)字化系統(tǒng)的強大后處理功能,結合臨床觸診,同時對手術病例及時進行隨訪,才能對早期微小乳腺癌的檢出率得到進一步提高。
1 胡大章,洪志成,蔡慶,等.全數(shù)字化乳腺 X線攝影在診斷微小乳腺癌中的應用.蘇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3,23:80-81.
2 郁武,章龍嬌,吳雪梅,等.微小乳腺癌的 X線診斷(附 42例報告).現(xiàn)代醫(yī)用影像學,2006,15:235-237.
3 翁海鶯,林月蘭,徐學勤,等.乳腺良、惡性疾病鈣化的 X線表現(xiàn)分析.實用放射學雜志,2005,21:970-972.
4 劉鐵峰,李湘義,張俊萍,等.鉬靶乳腺片微小鈣化對于早期乳腺癌的診斷意義.中國婦幼保健,2004,19:46-48.
5 趙俊京,楊光,李智崗,等.乳腺內微鈣化 X線征象再認識.實用放射學雜志,2007,23:789-791.
6 Sickles EA.Mammographic of“early” breast cancer.AJR,1984,143:461-464.
7 陳建,徐海峰,牛廣明,等.小乳腺癌 X線鉬靶及高頻超聲診斷價值分析.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8,24:1040-1043.
8 徐向紅,王宏德,崔懷萍,等.乳腺癌的早期 X線診斷.實用放射學雜志,1997,13:529-530.
R 737.9
A
1002-7386(2010)07-0816-02
050011 石家莊市,河北醫(yī)科大學第四醫(yī)院放射科
201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