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亞萍,毛勤香,楊興華,王高興,涂穎華,黃海燕,孫嗣麒,黃忠道
(廣西柳州市柳鐵中心醫(yī)院:1.放射科;2.超聲室 545007)
乳腺腫瘤發(fā)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中,乳腺癌已成為我國婦女最常見的惡性腫瘤。通過各種檢查手段早期及時正確的診斷乳腺癌已成為影像學工作者關注問題。本文通過對乳腺癌的綜合影像診斷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期提高乳腺癌的確診率并指導臨床進行準確分期以制定較理想的治療方案。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05年4月至2008年6月同時進行乳腺數(shù)字鉬靶、CT及超聲檢查并經(jīng)手術病理證實的乳腺癌的患者48例。均為女性,年齡26~74歲。
1.2 設備及參數(shù) (1)采用美國GE公司lightspeed CT,120kV,130mAs,j矩陣:512×512,層厚10mm,層間距:10mm?;颊呷「┡P位,仰臥位為輔助體位,必要時薄層掃描。圖像被傳送至AW4.2工作站,利用MPR多方位觀察病變并測量CT值。(2)采用意大利吉特Giotto乳腺高頻鉬靶X線機,柯達Divect viewCR 950掃描儀,乳腺專用IP板及后處理軟件。常規(guī)拍雙側乳腺軸位、側斜位,必要時加拍側位、切線位,均采用自動曝光條件,乳房加壓,圖像傳至具有圖像處理功能、醫(yī)學影像存儲與傳輸系統(tǒng)(PACS)的醫(yī)生工作站。(3)采用美國GE公司VOLUSON.V730超聲機,常規(guī)4個象限多方位切面檢查,病變區(qū)360°切面檢查。
1.3 研究方法 (1)盲法:由3名5年以上工作經(jīng)驗的影像診斷醫(yī)生在不知病理結果的條件下分別閱片,意見不一致時討論取得共識。(2)診斷標準:數(shù)字鉬靶片以單純性星芒狀邊緣的腫塊、不規(guī)則星芒狀邊緣腫塊伴多形性鈣化、乳腺結構紊亂和單純性鈣化為標準;CT以邊緣毛刺的不規(guī)則軟組織腫塊伴有或不伴有鈣化為標準;超聲以腫塊回聲內伴有或不伴有細強回聲光團和腫塊回聲內部及邊緣顯示動脈血流為標準。(3)腋窩淋巴結顯示為淋巴結轉移,不計大小和數(shù)目。
1.4 數(shù)據(jù)分析 將超聲、CT與數(shù)字鉬靶結果和手術病理結果進行對照,計算每種檢查方法診斷的正確率和淋巴結腫大數(shù)目的準確性。各組間比較使用行×列表χ2檢驗。
2.1 乳腺癌的組織病理 48例乳腺癌中,浸潤性導管癌30例,黏液腺癌3例,小葉原位癌8例,髓樣癌3例,乳頭狀瘤癌變1例,Paget′s病合并導管內癌1例,1例單純癌,1例炎性乳癌。腋窩淋巴結轉移15例,肺轉移者1例。
2.2 乳腺癌的影像表現(xiàn) 46例乳腺癌在數(shù)字乳腺鉬靶上顯示:表現(xiàn)為不規(guī)則的星芒狀邊緣的腫塊伴多形性鈣化28例(圖1),單純性星芒狀邊緣的腫塊10例(圖2),乳腺結構紊亂3例(圖3),單純性鈣化7例。數(shù)字鉬靶片發(fā)現(xiàn)腋窩淋巴結腫大6例。胸壁粘連和周圍皮膚浸潤6例。
44例乳腺癌在CT上顯示:表現(xiàn)為不規(guī)則軟組織腫塊,邊緣毛刺者18例,腫塊內外伴有和(或)不伴有鈣化及腫塊周圍脂肪間隙變形26例。9例腋窩淋巴結腫大、胸壁粘連和周圍皮膚浸潤,1例雙肺多發(fā)結節(jié),胸椎溶骨性破壞(圖4、5)。
40例超聲檢查顯示:表現(xiàn)為分葉狀或蟹足狀的不規(guī)則腫塊,腫塊回聲不均者28例,腫塊內見細小強回聲團者11例,僅探及細小強回聲4例,CDFI在腫塊內及周邊可探及豐富血流信號29例(圖6)。超聲檢查診斷腋窩淋巴腫大6例。
圖1 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數(shù)字乳腺鉬靶顯示
圖2 乳腺黏液癌數(shù)字乳腺鉬靶顯示
圖3 乳腺導管原位癌數(shù)字乳腺鉬靶顯示
超聲與數(shù)字鉬靶及CT檢查方法診斷結果比較:超聲準確診斷乳腺癌40例,誤、漏診8例(5例小葉原位癌漏診,1例為乳頭狀瘤癌變誤診為纖維腺瘤,1例Paget′s病和1例炎性乳癌誤診為乳腺炎)。CT準確診斷44例,誤診2例(1例無臨床癥狀僅表現(xiàn)數(shù)顆粗大條狀鈣化誤診為良性鈣化,1例髓樣癌誤診為增生),漏診2例(2例原位癌漏診)。數(shù)字鉬靶準確診斷46例,誤、漏診2例(1例炎性乳癌誤診為乳腺炎,漏診1例原位癌)。超聲與數(shù)字鉬靶及CT檢查診斷乳腺癌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361)。手術證實淋巴結轉移15例,CT檢查準確診斷腋窩淋巴結數(shù)目(≥5個)9例,數(shù)字鉬靶和超聲檢查準確診斷6例,三者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481)。CT檢查發(fā)現(xiàn)雙肺轉移1例。
圖4 左乳腺癌椎體淋巴結轉移
圖5 乳腺癌雙肺轉移
與圖4為同一病例。
圖6 乳腺癌超聲顯像
乳腺癌的影像特點:本研究結果顯示,乳腺癌在數(shù)字鉬靶和CT上主要表現(xiàn)為惡性鈣化、不規(guī)則腫塊和結構紊亂。50%~60%以上病變是單獨憑借影像中的鈣化作出診斷的。本組病例中有8例CT和數(shù)字鉬靶影像表現(xiàn)為密集和散在分布的多形性砂礫樣鈣化,同時伴有腫塊者36例。因此惡性鈣化或(和)腫塊是數(shù)字鉬靶和CT診斷乳腺癌的一個重要特征。乳腺癌在超聲上特點為低回聲內見強回聲光團、CDFI腫塊內及周邊探及豐富血流信號。本組病例中29例可探及血流信號,與文獻[1]報道相同。對于原位癌細小強回聲鈣化灶是其重要特征表現(xiàn)。
雖然超聲與CT和數(shù)字鉬靶檢查乳腺癌的準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361),但數(shù)字鉬靶更利于微小鈣化的檢出,大樣本量的對比研究表明[2-3],數(shù)字化乳腺攝影能達到或略優(yōu)于普通鉬靶攝影的乳腺癌檢出率。在本組病例中,8例原位癌的微小鈣化其診斷準確率最高(漏診1例),特別是對早期無臨床癥狀及體征的乳腺癌的發(fā)現(xiàn)具有其他影像學方法不能取代的優(yōu)勢,因此,是目前公認的乳腺癌首選的影像學檢查方法。超聲的檢查不受乳腺組織類型的限制,且超聲檢查無輻射,是青少年或妊娠、哺乳期婦女乳腺檢查的首選方法,因而超聲與數(shù)字乳腺鉬靶片一樣應作為乳腺影像檢查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但超聲成像最大的局限是對檢查醫(yī)師素質的極大依賴性[4]。CT具有高密度分辨率,并且可以進行橫斷面掃描,空間定位準確。在部分病例中CT較數(shù)字鉬靶更為實用,在夾扁乳房檢查時,靠近胸壁或腋尾遠側腫塊往往不能包含在檢查野內,或可能滑到檢查野外。在乳房水腫、皮膚較小時也不能進行鉬靶檢查,以上情況均能進行CT檢查。
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情況的術前分析:乳腺癌淋巴轉移有其規(guī)律和特點,腋下為乳腺癌淋巴結轉移的主要途徑,也多為第一站。有無淋巴結轉移與乳腺癌預后好壞有直接關系。無淋巴結轉移者存活率5年為86%[5-6]。本研究結果顯示超聲與CT和數(shù)字鉬靶對腋窩淋巴結顯示的準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481)。雖然3種檢查方法對腋窩淋巴結顯示無明顯差異,但超聲檢查對檢查者依賴性強、耗時,數(shù)字鉬靶圖像分辨率不如CT,因而超聲和數(shù)字鉬靶檢查不宜作為術前常規(guī)。本組觀察發(fā)現(xiàn)CT不但可以發(fā)現(xiàn)腋窩淋巴結情況,同時還可以顯示雙肺的情況。但CT未發(fā)現(xiàn)腫大淋巴結并不能排除腫瘤早期轉移。本組中6例未發(fā)現(xiàn)增大淋巴結,手術證實已有淋巴結轉移。
總之,掌握乳腺癌的影像特征,是早期發(fā)現(xiàn)和診斷乳腺癌的關鍵。影像學檢查對乳腺癌的診斷和手術選擇具有優(yōu)越性。
[1]Cosgrave DO,Bamber JC,Davey JB,et al.Color Doppler signals form brest tumors:work in progress[J].Radiology,1990,176:175.
[2]Skaane P,Young K,Skjennald A,et al.Population-based mammography screening:comparison of screen-film and full 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 with soft-copy reading-Oslo I study[J].Radiology,2003,229(3):877.
[3]Skaane P,Skjennald A.Screen-film mammography versus 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 with soft-copy reading: randomized trial in a population-based screening programthe OsloⅡstudy[J].Radiology,2004,232(1):197.
[4]石木蘭.對乳腺影像診斷的關鍵[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2,36(11):965.
[5]Fisher B,Bauer M,Wickerham DL,et al.Relation of number of positive axillary lymphnoid metastases in breast cancer preoperative detection with[J].US Raiology,1986,158:325.
[6]March DE,Wechsler RJ,Kurtz AB,et al.CT pathologic correlation of axillary lymph nodes in breast carcinoma [J].J Comput Assist Tomogr,1991,1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