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長榮,姜燦紅
(北華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麻醉科,吉林吉林 132021)
傳統(tǒng)的心血管手術麻醉主要依賴大劑量阿片類藥物的使用,但大劑量芬太尼麻醉術后蘇醒慢、拔管晚,延長了心臟外科手術后患者ICU監(jiān)護時間,增加患者及其家屬的經(jīng)濟負擔,這與當代麻醉的發(fā)展趨勢不相吻合。快通道心臟麻醉即在心臟手術后早期拔出氣管導管(<6 h),縮短患者在ICU和病房的滯留時間,改善患者的預后和降低醫(yī)療費用。機械通氣和ICU滯留延長是心臟手術醫(yī)療費用增加的主要原因。我科采用小劑量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吸入麻醉,實行快通道心臟麻醉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應和經(jīng)濟效益。
選擇我科2008年3月~2009年10月20例心功能Ⅱ~Ⅲ級的患者,其中,非體外循環(huán)下搭橋手術12例,體外循環(huán)下?lián)Q瓣手術8例;年齡35~60歲;男性14例,女性6例;5例合并高血壓病,3例合并房顫,1例合并腦梗死。
術前晚口服安定10mg,術前30min肌注嗎啡0.1~0.2mg/kg、東莨菪堿0.06 mg/kg,入室后局麻下行橈動脈穿刺置管。
咪唑安定 0.05~0.1 mg/kg,維庫溴銨 0.1 mg/kg,芬太尼1~2 μg/kg,丙泊酚 0.5~1.5 mg/kg誘導插管。
丙泊酚 1~5 μg/ml行靶控輸注(TCI),吸入異氟醚或七氟醚維持,遇到切皮、劈胸骨、體外循環(huán)開始前、關胸及時加深麻醉,減輕機體的應激反應,使麻醉過程趨于平穩(wěn),芬太尼總量控制在5~20 μg/kg以內。維持適當?shù)捏w溫,體外循環(huán)手術停機前復溫至38℃ ,非體外循環(huán)手術鼻咽溫在36.5℃ 以上。
術畢根據(jù)以下臨床表現(xiàn)和血氣分析結果,決定是否拔管[1]:①患者意識清楚,能聽從命令睜眼、點頭、抬手等;咳嗽、吞咽反射基本正常;②血流動力學平穩(wěn),沒有難以控制的心律失常,體溫>36.5℃;③沒有活動性出血,胸腔引流量<100 ml/h;④自主呼吸恢復,吸氣負壓>20 cm H2O(1 cm H2O=0.098 kPa);血氣分析:pH>7.30,PaO2>60 mm Hg(1 mm Hg=0.133 kPa),PaCO2<45 mm Hg,F(xiàn)iO2<0.5。 在符合拔管指征的條件下做到早期拔管,術后鎮(zhèn)痛。
術畢即拔管4例,余16例全部在6 h內拔管。ICU滯留12~24 h,住院時間 6~8 d,全部治愈出院。
快通道心臟麻醉技術是指利用小劑量阿片類藥聯(lián)合短效麻醉藥和鎮(zhèn)靜藥進行麻醉,這種技術有利于心臟外科手術后早拔管,也叫早拔管心臟麻醉[2]。Royston[3]認為快通道心臟麻醉技術應包括3個方面:①盡早拔管,即術后拔管時間小于3 h;②盡早脫離ICU監(jiān)護,ICU監(jiān)護時間小于18 h;③盡早出院,住院時間小于5 d。
傳統(tǒng)的心臟麻醉是大劑量芬太尼50~100 μg/kg麻醉,雖然可以維持比較穩(wěn)定的血流動力學,但由于芬太尼的呼吸抑制作用,患者通常需要在術后24 h才能拔管,增加ICU滯留時間。 大劑量芬太尼(>50 μg/kg)可有效抑制應激反應[4],但同時存在蘇醒及拔管時間較長的現(xiàn)象[5]。機械通氣和ICU滯留延長是心臟手術醫(yī)療費用增加的主要原因。有研究主張早拔管:早期拔管鎮(zhèn)靜止痛藥用量較小,對高血壓的發(fā)生率、血流動力學及患者應激性等均無影響,不增加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6]。早期拔管,盡早停用正壓通氣可使呼吸道黏膜功能較快恢復,減少術后肺不張等肺部并發(fā)癥,改善心臟舒張功能,減輕護理強度和降低費用[7]。
早期拔管必須保證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平穩(wěn),若患者有下列情況的放棄快通道心臟麻醉:①射血分數(shù)(EF)<25%;②術后心功能衰竭,需要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IABP)等輔助循環(huán)的;③心肌梗死進展期的患者;④伴有左束支傳導阻滯或頻發(fā)室性期前收縮;⑤嚴重呼吸功能障礙。
麻醉誘導以適量咪達唑倫使患者入睡,咪達唑倫還有鎮(zhèn)靜、催眠和遺忘作用,可避免術中知曉的發(fā)生。關胸前停吸入麻醉藥,閉合胸骨后停用丙泊酚,術畢兩藥對意識的影響已消失,此為術畢拔管的先決條件。
積極控制溫度,維持患者正常的中心與外周體溫,術后鼻咽溫>36℃,是術畢氣管拔管的必要條件。大劑量芬太尼麻醉、氣管拔管后患者疼痛減輕,而快通道麻醉性鎮(zhèn)痛藥用量少,患者拔管后常有疼痛反應,不利于患者恢復,術后及時有效的鎮(zhèn)靜和鎮(zhèn)痛是快通道心臟麻醉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疼痛、各種管理刺激是造成心臟手術后患者不適、應激反應增強和血流動力學波動的主要原因[8]。因此,快通道麻醉需要有良好的術后鎮(zhèn)痛。鼓勵患者深呼吸,積極體療、及時排痰等,減少術后肺炎和肺不張發(fā)生率,積極預防和控制感染,改善預后[9]。
[1]唐培佳.心臟手術快通道麻醉的臨床應用[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05,11(4):318-319.
[2]Dowd NP,Cheng DC,Karshi JM,et al.Intraoperative awareness in fasttrack cardiac anesthesia[J].Anesthesiology,1998,89(5):1068-1073.
[3]Royston D.Patient selection and anesthetic management for early extubation and hospital discharge:CABG[J].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1998,12(suppl 2):11-19.
[4]曾一平,方能新,張建,等.芬太尼對心肺轉流心臟手術圍手術期血漿炎性反應介質水平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4,20(2):87-90.
[5]張富平,徐美英,胡序凱,等.不同劑量芬太尼對心臟手術通道管理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3,19(7):429.
[6]Michalopoulos A,Nikolaides A,Antzaka C,et al.Change in anesthesia practice and postoperative sedation shortens ICU and hospital length of stay follow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J].Respir Med,1998,92(8):1066-1070.
[7]黃宇光,羅愛倫.高級醫(yī)師案頭叢書:麻醉學[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北京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2000:167.
[8]陳秒,唐夢琳,龔仁蓉.快通道心臟麻醉應用于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的監(jiān)護體會[J].華西醫(yī)學,2009,24(2):449.
[9]莊心良,曾因明,陳伯鑾.現(xiàn)代麻醉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76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