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茂武
(黑龍江省綏濱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綏濱 156200)
黑龍江省是我國優(yōu)質梗稻的主產區(qū)。近年來,隨著水稻種植面積的迅速增加,其種植區(qū)域已擴大到全省。與此同時,無論是面向國內市場,還是與國際市場接軌,都對稻米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曬種。浸種前在戶外陽光下將稻種平鋪8~10cm曬2~3天即可。
2.鹽水選種。按50kg水加10~12kg粗鹽的比例配成密度為1.13g/cm3鹽水。選種時,稻種先倒入鹽水中,倒入量按體積計算,不超過水的一半,邊倒邊攪拌,等到種子下沉后,撈出上面的秕子,然后撈出下沉的飽滿種子,接著把撈出的種子放人清水中洗兩遍,以免鹽分進入種子內影響發(fā)芽。洗種子用的清水用過2~3次后要更換,可倒入鹽水中循環(huán)使用。
3.浸種消毒。浸種時一定使水面高出種子15cm,浸種時間隨水溫而定,一般水溫15℃時浸種5~6天,水溫10℃時浸種7~8天。同時選擇相應高效低毒消毒劑進行消毒。
4.催芽。將浸泡好的種子撈出進行催芽,方法要依據(jù)消毒劑的類型而定。需要清洗的消毒劑可以將種子清洗后放入40~50℃溫水中預熱,溫熱后立即撈出;不需清洗的消毒劑可直接將種子撈出放在保溫處催芽,種子堆積厚度不超過50cm,種子中間放上溫度計,控制溫度在28~30℃左右,兩天就能發(fā)芽。發(fā)芽時每天要翻動3~4次,使種子內外溫度均勻一致,防止高溫燒種。
1.整地作床。苗床地應選取背風、干燥、平坦、向陽、水源方便的庭院或園田地。根據(jù)育苗所采用的大、中、小棚先劃出場地,育苗面積按秧本田比例為1∶120計算。苗床地淺翻5~10cm,將營養(yǎng)土調制劑施用總量的30%用在苗床上,并用毒餌或置床澆藥液防治地下害蟲,然后耙細整平。同時,在播種10天前扣棚,播種前1天澆透底水。
2.營養(yǎng)土準備。營養(yǎng)土要選用河套土、渠干土、林地或崗地旱田土,取土時間最好在頭年的7~8月份結合積肥進行。取土量按每100m2旱育苗 2 000kg、缽盤育苗1 000kg計算。育苗前要對營養(yǎng)土進行結構調整,方法是加入25%~30%的非堿性草碳,或用細格蕘、馬糞等腐熟的堆肥混拌均勻,然后再加入營養(yǎng)土調制劑。如果配制的營養(yǎng)土堿性較強,還要進行調酸至pH4.5~5.5左右。最后將營養(yǎng)土混拌均勻過篩堆積備用。
3.播種。根據(jù)氣溫和品種熟期確定適宜的播種期。播種方法可采用以下幾種播種方式。
(1)隔離層育苗播種法。在床面平鋪有孔地膜(地膜打孔規(guī)格4cm×4cm,孔徑4mm) 或編織袋,床的四邊用3cm高框架圍起來。裝2.5cm厚營養(yǎng)土,刮平。按5kg/m2左右量澆透水。待水滲透后及時進行播種。播芽種200~250g/m2,先播種子量的2/3,再用剩余的1/3補播均勻,播后用木板輕輕鎮(zhèn)壓,使種子與床土貼實。覆蓋1cm左右營養(yǎng)土,以不露種子為準,盡量少覆土。施苗床除草封閉劑,蓋上一層地膜。
(2)塑料缽盤播種法。裝土:將配制好的營養(yǎng)土裝盤刮平,用壓土板壓至2/3。播種:用配套播種器播種,保證每缽2~3粒芽種。覆土:以不露種子為準,盡量薄而均勻。置盤:置盤前一天將苗床澆透水,置盤時要將缽盤壓入床土0.5~1cm,盤與盤間不留縫隙。置盤后用細眼噴壺澆透水。覆膜:用封閉劑封閉后,平鋪一層地膜。
2.1.1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內容物6 g,加甲醇10 mL,超聲處理15 min,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
(3)盤育苗播種法與隔離層育苗播種法基本相同,但要注意置床的平整和適當增加播種量。
4.秧苗管理。出苗前如果苗床缺水,應及時澆1次透水,棚溫控制在30℃以內,出苗后及時揭去地膜。出苗后棚內溫度控制在25~28℃,晴天進行適當通風煉苗,床土水分不宜過多,保持濕潤,可兩天澆1次水。1.5~3.0葉時,棚內溫度控制在22℃左右,床面要略呈干燥,高溫天氣要及時通風,控制秧苗徒長。鹽堿地育苗要及時掌握床土的pH值變化,pH值升高時要澆酸化水,一般50kg水加濃硫酸50m1。
3葉-移栽期,此時外界氣溫高、風大,蒸發(fā)量大,要每天澆1次透水;氣溫超過20℃時,要大通風煉苗;插秧前4~5天晚間不蓋膜煉苗,施硫銨50~80g/m2,對水100倍噴施,然后用清水洗凈。插秧前一天用40%樂果乳油對水800倍噴霧帶藥移栽防治潛葉蠅。
1.本田土壤耕作。稻田耕翻深度以15cm左右為宜,粘土可深些,砂壤土可淺些;水源不足地可采用旋耕法,旋耕深度要達到10~12cm;有機質含量高水源又不足的地塊可免耕。翻地時間應在秋季,耙地要在插秧前2~5天內進行,在耙地前一周左右泡田,耙地作業(yè)時田間水層保持花達水。
2.移栽。優(yōu)質稻栽培移栽期要根據(jù)出穗期來確定。一般黑龍江省第一、第二積溫區(qū)5月15~25日比較適宜,第三、第四積溫區(qū)5月20~30日比較適宜。
在移栽要求上除要求行株距一定,不漏插、保證穴苗數(shù)、深淺一致外,對密度有嚴格要求。移栽密度以20~25/m2穴為宜。
3.施肥。優(yōu)質稻栽培施肥原則是:增施有機肥,重施分蘗肥,少施穗肥,盡量不施粒肥。氮、磷、鉀施肥比例應為1∶0.5∶0.5,施肥總量依據(jù)地力確定,氮肥以硫銨最佳,其次為尿素。
4.灌溉。移栽時保持1cm水層,移栽后至返青采用深水護苗,水深一般在5~7cm,返青后至有效分蘗末期采用淺水灌溉,水深保持3~5cm為宜。
有效分蘗末期至幼穗分化期采用深水灌溉或間斷濕潤灌溉控制無效分蘗。幼穗分化至乳熟期采用1~2cm淺水灌溉,若孕穗期遇17℃以下低溫生灌(10~20cm) 護胎。乳熟至收獲前一周稻田應保持土壤濕潤,在收獲前7~10天斷水,灌溉要采用晝停夜灌方式進行。
5.蟲草害防治
(1)農業(yè)防治。品種定期輪換,保持品種抗性。采用合理耕作制度,培育壯苗、適時插秧、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學灌溉,消除病稻草及田埂上雜草。
(2)生物防治。通過選擇對天敵殺傷力小的中低、毒化學農藥,避開自然天敵對農藥的敏感時期,創(chuàng)造適宜自然天敵繁殖的環(huán)境等措施,保護天敵;利用及釋放天敵控制病蟲草害的發(fā)生。
(3) 物理防治。用黑光燈、震頻式殺蟲燈等機械物理裝置誘殺、捕殺害蟲。
(4) 藥劑防治。稻瘟?。嚎捎?0%富土一號乳油或可濕性粉劑,每公頃 1.0~1.25kg對水500倍噴霧;也可用13%滅稻瘟一號或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用量每公頃1.5kg,對水500倍噴霧。稻曲?。涸谠兴胫泻笃诿抗曈镁畭徝顾?50~200g對水750kg霧,或用DT殺菌劑在出穗前對水噴霧在抽穗前10日內噴施。水稻二化螟:在產卵盛期和孵化期用殺蟲雙、殺蟲單、三唑磷、殺螟松等進行噴霧或噴澆。
根據(jù)稻田雜草類型,移栽后5~7天選擇低毒高效的化學除草劑進行化學除草。每公頃用60%丁草氨乳油1.5kg+10%草克星可濕性粉劑200g拌300kg沙子或潮土撒施,施藥后保持水層4~5cm一周,主要防治稗草、野慈菇、鴨舌草等。
當籽粒的90%以上變黃成熟,穗軸有1/3變黃,基部有很少一部分綠色籽粒存在,此時為最適收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