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 (登記)編號:國審稻2009002
審定 (登記)年份:2009
審定 (登記)單位:農(nóng)業(yè)部
選 (引)育單位 (人):廣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天豐A×廣恢578
是否轉(zhuǎn)基因:否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華南作雙季早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24.6天,比對照天優(yōu)998長1.5天。株型適中,莖稈粗壯,葉色淡綠,熟期熟色好,穗頂有芒,穎尖紫色,每667m2有效穗數(shù)18.0萬穗,株高102.5cm,穗長22.2cm,每穗總粒數(shù)146.4粒,結(jié)實率76.6%,千粒重26.8g。①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shù)4.1級,穗瘟損失率最高7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9級;白背飛虱7級。②米質(zhì)主要指標(biāo):整精米率48.8%,長寬比2.8,堊白粒率58%,堊白度14.7%,膠稠度33mm,直鏈淀粉含量25.5%。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華南早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每667m2產(chǎn)509.16kg,比對照天優(yōu)998增產(chǎn)7.41%(極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每667m2產(chǎn)482.47kg,比對照天優(yōu)998增產(chǎn)3.32%(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每667m2產(chǎn)495.81kg,比對照天優(yōu)998增產(chǎn)5.38%,增產(chǎn)點比例83.3%;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每667m2產(chǎn)465.01kg,比對照天優(yōu)998增產(chǎn)0.07%。
栽培技術(shù)要點:①育秧:適時播種,秧田每667m2播種量12.5kg、大田每667m2用種量0.75kg為宜。②移栽:栽插秧齡一般為35~40天、拋秧秧齡一般為15~20天,大田栽插密度以16.7cm×20cm或16.7cm×23.3cm為宜,每穴栽插2粒谷苗,基本苗達到7萬~8萬為宜。③肥水管理:可參照Ⅱ優(yōu)128。④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適宜種植區(qū)域:適宜在海南、廣西南部、廣東中南及西南部的平原地區(qū)、福建南部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fā)的雙季稻區(qū)作早稻種植。